日前,從本月19日宣布短暫停牌的澳優乳業宣布復牌,同時公告稱該公司的兩個主要股東BraveLeaderLimited和Ausnutria HoldingsCo.Ltd與臺灣晟德大藥廠簽訂不具約束力的意向書,后者擬向前兩者收購其擁有的澳優乳業15%-20%的股份,每股參考購買價不低于3港元。晟德及其子公司此前擁有澳優乳業27.18%的股份,如果本次收購成功,晟德的持股將超過40%,成為澳優乳業的單一大股東。值得注意的是,澳優在此前曾經歷一次長達28個月的停牌,然而在剛復牌不久,大股東就不斷地出售其股份。
曠日持久的停牌
此前,澳優乳業曾經停牌長達28個月,這一次曠日持久的停牌緣起于一個財務問題調查。在2012年3月份安永發給澳優的“未解決事項”信函中,澳優提前確認了2011年12月的一筆1.23億元收入,最后澳優乳業在2014年8月4日復牌之前終于承認這批等值貨物并未在2011年年底前發給分銷商,所以不應確認為當年收入。
根據獨立專業顧問當時給出的法務審閱,澳優的財務疑點至少存在6個賬目問題,除了上述提前確認收入,還包括在2011年1月至11月的賬目中,出現已售貨品、已發貨數量的會計記錄與物流公司提供的資料之間存在差異等情況。
澳優方面最后在公告中稱,可能與不法行為相關的職員(包括前中國財務總監)已經離開公司,且澳優也做了其他方面的補救,獨立調查委員會認為該事件引發的顧慮已妥善解決。
有熟悉澳優乳業的投資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當時該公司提前確認收入主要是想做好業績,可能出于提升股價的考慮,或者為增發做準備。”而乳業專家宋亮表示,澳優的創始團隊其實一早就想賣掉這個公司,只是之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沒有買家能給到一個合適的價格。
南都記者調查發現,澳優乳業股份總部位于長沙,并于中國、歐洲、北美、中東及其他海外市場從事營銷及銷售活動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公司。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設有三條生產線,以大號袋裝進口之奶粉由生產廠房進一步加工,加工程序包括殺菌、過濾、混合,加工方式則分為箔袋裝與罐裝兩種,奶粉全年年產能總共約1.5萬噸。截至2014年6月31日,澳優錄得收入約人民幣9.37億元,較2013年同期增長17.5%。
復牌仨月就賣股份
不過,在2014年11月,也就是澳優乳業復牌才三個月,就宣布晟德大藥廠及其子公司以7.65億港幣向該公司大股東收購其手頭的25.84%的股份。晟德大藥廠董事長林榮錦在當時對記者表示,“澳優旗下各產品所深度耕耘的中國市場,已被視為會成為行業中最具增長潛力的市場。我們深信隨著中國政府放寬一孩政策,加上當地居民收入增加,將會帶動中國乳業市場需求增長,澳優亦可以受惠。憑藉與澳優的合作,晟德大藥廠將有望進入這一具增長潛力的行業發展。”澳優董事長顏衛彬則表示,“澳優將受惠于兩者的協同效應并豐富公司的產品線,協助提升公司治理結構及管制經驗,強化國際化戰略的執行。”
據悉,晟德大藥廠于1959年成立,總部設于臺灣臺北市,并于2003年起在臺灣上市。晟德大藥廠在臺灣主要為嬰幼兒、小童、長者及有特別需要的病人提供一系列液態口服藥物,以及應用于食品、保健品、藥品中的原輔料及高端功能性益生菌粉的研究與生產。
然而,就晟德這一次增持股份的收購要約,澳優乳業對于南都記者的采訪并未給予回應。但根據公告,這次晟德增持澳優乳業股份的計劃,涉及的金額在港幣4.5億到5.9億之間,交易一旦完成,晟德及其子公司的持股量最多將增加到47.26%,成為最大的單一大股東,而此前澳優乳業的兩大股東的持股量將降至4.3%。昨日開盤時,澳優乳業的股價最高時曾經達到2.8元,漲幅達到15%,為兩個月來的新高,最終收于2.65元,較前一交易日上漲了8.60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