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食,當地食品和有機食品是當代食品的最新發展趨勢,最理想的就是采用本土食材制作美食。雖然給孩子們吃加工食品會讓家長感到內疚,但是當時間緊缺而且事情繁忙的時候它們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
慶幸的是,營養學家認為,雖然家庭烹飪看似是更好的選擇,但偶爾吃一些加工食品也是不錯的,。
“這并非命中注定的,因為有些快餐相當不錯,家常菜的質量也不見得永遠都是最好的。原料和制作方法都會對整體質量產生影響,”營養師Kirsi Männistö.這樣說到。
通常健康飲食中關注的要點,在選擇加工食品的時候同樣也要留心。盡量選擇魚,雞,蔬菜和全谷物產品,避免紅肉,脂肪,鹽和裹粉產品以及所有由白面粉制成的產品。
“裹粉產品,像炸魚,有相當厚的裹粉層,相當于在飽和脂肪中進行油炸。鹽的添加量也很令人擔憂,”營養師Päivi Lassila說。
營養學家認為,不管是家常烹飪還是包裝食品,消費者都應該努力增加三餐中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確保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營養師推薦的加工食品:
•豌豆湯
•冷凍清湯和其他罐裝和包裝湯(有汁的)
•魚和雞肉菜肴
•肝臟和白菜砂鍋
•用魚,雞,全麥面食結合沙拉制作的面食或者面包
營養學家反對的加工食品:
•比薩,尤其是那些含肉的
•肉餡餅
•肉類和土豆泥
•奶油土豆,炸薯條和面條
•香腸菜
添加劑是沒有問題的,脂肪和鹽才是問題所在
芬蘭心臟協會已經發起一場非盈利性的心型標記運動,產品上的心型標志可以讓顧客一目了然,就脂肪(數量和質量)和鈉含量來說,這種產品在其所屬品類中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對于加工食品,可以做心型標記的標準是產品中鈉含量不超過0.75%。
“大多數營養學家都認為鹽才是主要的問題。消費者沒有意識到它的危害程度,尤其是當他們習慣于吃加工過的美味菜肴。食品行業使用的鹽也是不加碘的,許多芬蘭人就輕度缺碘,”芬蘭消費者協會的營養師Leena Putkonen說。
標記有心型符號的食品的脂肪含量要控制在25%到35%,其中飽和脂肪僅占三分之一。營養學家認為,人們應該更關注食物中脂肪的種類,而不是單純地看脂肪含量。脂肪是為合成提供能量的必需脂肪酸的重要來源。維生素A,D,E和K都是脂溶性的,這意味著它們只能和脂肪一起被消化,吸收,運輸。
例如,加工食品中的三文魚是高脂食品,但含有的都是不飽和脂肪。三文魚還含有能促進心臟和動脈健康的ω-3脂肪酸。
Putkonen說,加工食品的真正的問題在于,其中的飽和脂肪和鹽可以引發心血管疾病。有些讓眾多消費者過度擔心的添加劑是天然存在的,相比于鹽和脂肪,它們對健康的影響是幾乎是微乎其微的。
冷凍處理
即使添加劑的影響降到最低,很多人也都想避開它們。在這樣的情況下,營養師團隊說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雜貨店的冷凍柜凍起來。與那些長時間存放的新鮮蔬菜相比,這些收獲后直接冷凍的蔬菜保留有更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因為快速加熱和快速冷凍過程的應用,冷凍菠菜湯的營養等價于自制湯,。”Männistö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