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就發布公告擬出售旗下兩家附屬公司所持有今麥郎飲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今麥郎飲品)股權的統一企業,至今仍沒有將這些股權售出。2015年1月5日,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2013年三四月份今麥郎飲品與可口可樂洽談股權合作事宜,雙方簽訂合作協議,可口可樂收購今麥郎飲品公司51%股權,目前雙方就利潤如何分配尚未達成最后協議。就此事記者致電今麥郎飲品公司和可口可樂公司相關負責人,雙方均稱無法證實此消息。
營銷專家肖竹青認為,未來對于邊緣化企業的并購將會越來越多。值得注意的是,今麥郎飲品近兩年的業績持續下滑,經銷商的利潤也不斷下降,有經銷商正準備放棄代理今麥郎飲品。與此同時,由于今麥郎飲品的產品定位一直是市場的跟隨者,同質化嚴重使得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份額不斷減少,而市場管理混亂同樣成為阻礙其發展的問題所在。
業績不佳令統一盟生退意
對于可口可樂想收購今麥郎飲品的原因,肖竹青表示,可口可樂在中國有個業務發展部一直在談各種并購,當時他在海南椰島工作時可口可樂就去談過合作。此外談并購的企業還包括椰樹椰汁、六個核桃、惠爾康等,目的就是通過提升中國市場業績來促進美國上市公司股票上漲。他認為,可口可樂的并購會有協同效應,借助成熟的渠道資源銷售更多的產品,未來能否成功,主要看雙方的價格談判以及價值的認同。
公開資料顯示,今麥郎飲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2月19日,注冊資本為6億元,華龍與統一分別出資3億元,雙方在今麥郎飲品上的總投資將達到18億元,旗下主要產品有礦物質水、茶飲料、冰糖雪梨、果汁、酸梅湯等系列飲品。
一段看似長久的緣分卻在6年后發生了變化,統一在2012年12月曾發布公告稱,正與多名潛在買家進行磋商,擬出售統一旗下兩家附屬公司所持有的今麥郎飲品股份有限公司共計47.83%股權。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時間過去兩年了,仍未等來統一出售上述股權成功的公告。統一集團新聞發言人楊壽正在回復記者短信采訪時稱,目前仍未退出,如果有具體進展,會依香港聯交所規定公告。
對于統一退出的原因,楊壽正表示,統一出售所持有今麥郎飲品股權事宜是基于股東最大利益,活化公司資產使用效益,也得到了合作伙伴的理解與支持。而業界普遍認為業績不佳是導致統一擬出售股權的原因。
北京志起未來營銷咨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認為,今麥郎飲品一直做的不溫不火,目前的市場業績與原來的目標相去甚遠。原來今麥郎飲品和統一的意圖是想讓今麥郎飲品做成一個百億元級企業,殺進行業前幾強,但現在一年的銷售也就十幾億元。
此外,統一的戰略也發生了調整,原來統一合資、參股的意圖是通過合資公司使市場份額得到提升,但今麥郎飲品業績下滑使得統一的計劃落空,而統一也想將優勢資源集中在自己旗下,鞏固陣地與競爭對手康師傅抗衡。
利潤下降引經銷商不滿
肖竹青表示,今麥郎飲品的銷售額雖然在十幾個億,但利潤卻不高,原因是近兩年的渠道成本和運營成本都在上漲,導致今麥郎飲品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
1月5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今麥郎飲品一級經銷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前幾年今麥郎飲品的銷售額增長還比較快,但從2013年市場開始出現萎縮。
上述經銷商告訴記者,在2014年12月15日的水頭會(即訂貨會)上,今麥郎飲品公司根據經銷商所轄范圍人口給經銷商訂2015年的任務,經銷商在1~3月份要給企業預付任務量的40%~50%的貨款。這部分資金少說也有一兩百萬,但實際毛利只有十幾個點,甚至有的產品利潤更低。
“2015年今麥郎飲品廠家的水給到一級經銷商的出廠價為10元/箱(24瓶裝),加上0.2元的裝卸費,一級經銷商的進貨價約合每箱10.2元,由一級經銷商給到二級經銷商的價格為10.6元,二級給到零售終端的價格為11.8~12元/箱,一級商每箱的利潤為0.4元。然而兩年前,一級商一箱水的利潤為0.8~0.9元,利潤下滑了一半。”今麥郎飲品河北省某縣經銷商說。
該經銷商表示,今麥郎飲品銷量最好的就是瓶裝水和茶飲料,水的利潤大幅下滑的同時,茶飲料的利潤下滑也很嚴重。目前一箱茶的進貨價格為22.2元,批發給二級商的價格為23元,二級商給終端零售的價格是24~24.5元,一級商的利潤為0.8元/箱。而原來茶飲料的進貨價格為23.6元,給到二批商的價格是25元,一級商有1.4元的利潤,利潤下降近半,都賺不到錢就不想做了。
雖然廠家調低了出廠價,但經銷商的利潤卻大幅下滑。該經銷商認為,主要原因與市場競爭激烈有很大的關系,定位“1元水”的今麥郎飲品并不占有優勢,由于可口可樂在當地推出的冰露促銷力度很大,很快搶占了一定的市場份額,而同樣定位“1元水”的康師傅以及很多雜牌水也使得今麥郎飲品水夾在中間,難有大的突破。此外,今麥郎飲品管理混亂也是導致利潤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定位跟風者管理混亂拖后腿
今麥郎飲品經銷商表示,就是這種定位讓今麥郎飲品很尷尬,有時給下面一些二批商或終端送貨,對方就會表示進了某品牌的同類產品,在利潤也不高的情況下,根本不愿意再進相似的品牌。以今麥郎飲品在當地銷售比較好的茶飲料為例,由于市場已經趨于飽和狀態,消費人群在減少,市場很難有增長。
然而在產品跟風的背后,今麥郎飲品的管理也非?;靵y。據某縣經銷商介紹,當地的一些業務主管在市場管理時比較怠懈,暗示經銷商可以躥貨,而一旦發生躥貨再對經銷商進行罰款,然后經銷商去給營業所長送禮求情。此外,在經銷商的返利結算也不及時,甚至有時經銷商墊付的費用都是一筆糊涂賬。
其實這些還不是讓經銷商最煩惱的,據上述經銷商介紹,最讓他們接受不了的是當地營業所的管理人員根本不幫助他們做通路精耕、下市場去開拓客戶,而是為了完成廠家的規定任務,到經銷商的倉庫和就近的小零售店拍拍照片交差,人浮于事的管理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很難站穩腳跟。
據了解,統一基本沒有參與今麥郎飲品的經營和管理,因此統一在其中并沒有太大的話語權。而目前做的比較成功的飲料企業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康師傅等在管理上都比較規范,加上加多寶、王老吉等后起之秀的沖擊,市場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
對于未來今麥郎飲品的發展,李志起認為,飲料行業巨頭太多,目前基本處于壟斷的地位,今麥郎飲品沒有統一的支持,在一定的區域應該還可以,但在全國市場布局肯定會失敗。目前一般企業,無論是從產品到渠道,再到物流,很難打破當前這種格局,隨著渠道費用、物流和人工成本的增加,飲料行業已經進入薄利時代,對于新進入的品牌和想殺進來的黑馬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肖竹青認為,并購在未來的食品飲料行業會越來越多,強者越來越強,具備資本優勢、網絡優勢、品牌優勢的企業將去并購很多邊緣化的企業。像今麥郎飲品一樣很多邊緣化的企業銷售額不少但賺不到錢,而與強勢企業合作則這些問題有可能會迎刃而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