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基因食品進入“隔離區”
在蘭州華聯超市廣場店糧油區,綠底白字的“轉基因食品專柜”字樣格外醒目。今年3月1日起,根據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要求,甘肅省范圍內的食品經營者應當在經營場所設置專門的柜臺或貨架擺放、銷售轉基因食品,并在轉基因食品銷售柜臺或貨架處顯著位置設置提示牌。
去年12月26日,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關于試行轉基因食品專柜銷售的通知》,要求從2014年3月1日起,轉基因食品實施專柜銷售,不得將轉基因食品與非轉基因食品混放銷售。
通知對銷售區提示牌的外觀都做出了具體規定,要求標明為“轉基因食品專柜(專區)”,統一采用“綠底+白字(黑體)”式樣,大小可根據設立的區域空間而定。
甘肅在轉基因食品銷售領域首開先河,成為全國第一個政府推動試行專柜銷售轉基因食品的省份。
而早在去年10月,占全國玉米制種產業半壁江山的甘肅省張掖市就曾出臺《關于建設農產品安全大市的意見》,其中明確規定,“嚴格禁止任何企業或個人在張掖從事繁育、銷售、使用轉基因種子的經營活動。”規定被指“轉基因禁令”,引起爭論。
作為甘肅省一年之內第二個直面轉基因的地方政策,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似乎“主動”將自己推向了輿論風口。一些人叫好稱贊的同時,也有部分人質疑:雖未禁售,但對轉基因食品的區別對待,是否暗含歧視?政策能不能順利推行?
價格優勢明顯
與出臺時飽受爭議不同,新政策推行中,卻并未遇到太多阻力,反而在商家和消費者的平靜對待中迎來“滿月”。
蘭州華聯超市廣場店食品安全主管何麗瑋告訴記者,從去年底蘭州華聯超市就開始試行轉基因食品專柜銷售,目前還沒有接到商家因轉基因食品銷售額下滑而提出退市的要求。
“轉基因和非轉基因分開銷售以來,總體銷售額與以往對比并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在華聯超市,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主要是食用油和部分調味料。何麗瑋說,從分類上來講非轉基因食品一直要比轉基因食品賣得好。
但也有消費者青睞轉基因食品,“主要是因為價格優勢。”何麗瑋舉例說,以同等級、同容量的5升某品牌食用油為例,“轉基因油品是每桶59元5角,非轉基因油品每桶則是69元9角,二者的價差一般在每桶10元-20元之間。”
蘭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監管處副處長趙震強調研發現,設立專區或專柜對轉基因食品的銷售影響不大。
應先保障公眾知情權
“看起來更清楚”,正是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出臺這一政策的初衷。通知起草者、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監管處調研員羅建國介紹,農業部對轉基因食品有強制標識的規定,然而在日常監管中,他們發現,一些轉基因食品的提示字樣標注字號小、顏色與底色趨同、位置不顯著,“這種做法在預包裝商品中非常普遍。”
基于這種情況,為轉基因食品設立專區專柜,集中存放,集中管理,是給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提供條件。“僅僅是為了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不代表戴著有色眼鏡看待轉基因。”羅建國說。
趙震強則提出,國家對嬰幼兒配方乳粉也有實行專區專柜銷售的要求,難道包含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的歧視?“顯然不是,這只是食藥部門的管理手段。”
甘肅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王成勇認為,“恐轉”的疑慮主要來自公眾與轉基因之間的信息壁壘。不論其本身安全與否,對未知事物信息了解不全面,自然會產生擔憂和顧慮。政府有責任加強科學研究,及時掌握并公布這類關鍵信息,消除因信息不明帶來的恐慌。
蘭州市民許芳也認為,在老百姓不了解轉基因、信息獲知渠道有限、信息真偽難辨的情況下,政府的引導作用尤為重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