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今年前2個月,我國進口乳制品43.9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54.6%;價值126.1億元人民幣,增長1.3倍;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2.9萬元,上漲33.2%。
一、今年前2個月我國乳制品進口的主要特點
(一)2月份進口量沖高回落,進口均價高位微調。自2013年11月份以來,我國乳制品月度進口量連續3次刷新歷史紀錄,今年1月份達到24.8萬噸的歷史峰值;2月份高位回落,當月進口19.1萬噸,環比減少22.7%,但同比仍大幅增加76.4%。與此同時,自2013年7月份起,我國乳制品進口平均價格快速上漲,12月份達到歷史高點;進入2014年,月度進口均價連續小幅回調,2月份為每噸2.9萬元,環比微跌0.5%,但同比仍上漲24.6%.
(二)一般貿易進口占8成以上。今年前2個月,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乳制品35.7萬噸,增加53.2%,占同期我國乳制品進口總量的81.4%。此外,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方式進口8.1萬噸,增加64.7%,占18.4%。
(三)民營企業為進口主力。今年前2個月,我國民營企業進口乳制品19.2萬噸,增長46.4%,占同期我國乳制品進口總量的43.6%。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口12.7萬噸,增加49.5%,占29%。此外,國有企業進口12萬噸,增加76.7%。
(四)自最大進口來源地新西蘭增長顯著。今年前2個月,我國自新西蘭進口乳制品27萬噸,增加58%,占同期我國乳制品進口總量的61.6%。同期,自歐盟和美國分別進口8萬噸和3.8萬噸,分別增加44.6%和28.6%,分別占18.2%和8.7%。
(五)進口乳制品中近七成為奶粉。今年前2個月,我國進口奶粉30.1萬噸,增加79.3%,占同期我國乳制品進口總量的68.6%。同期,進口乳清5.8萬噸,減少1.7%,占13.2%。此外,進口未濃縮未加糖的乳及奶油3.3萬噸,增加23.3%。
二、今年前2個月我國乳制品進口量大幅增加的原因
(一)國內乳品消費市場持續旺盛,刺激乳制品進口量大幅增長。隨著全民收入的增長、城市化進程持續加速、老齡化不斷加劇、健康養生備受關注等因素,我國乳制品總的消費量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加之今年是農歷馬年,國人對生肖馬的偏愛以及對生肖羊的偏見,致使一些夫妻扎堆生“馬寶寶”。與此同時,各地“單獨二胎”政策已經陸續出臺,2014年迎來生育小高峰,對乳制品尤其是嬰幼兒奶粉需求擴大。
(二)“中新”自貿協定實施優惠稅率誘使企業突擊進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新西蘭政府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對原產于新西蘭的乳制品享受更多優惠的自由貿易協定稅率。但是由于每年自新西蘭進口乳制品數量只有在一定限額內才能享受優惠稅率,因此,國內企業為了搶占份額,紛紛在年初加大進口采購力度。
三、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國內原奶價格企穩回落,但“奶賤傷農、奶貴傷民”困局仍待解。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多地遭遇的“奶荒”困境終于在近日得以緩解,牛奶供應趨于充足,牛奶價格出現不同程度回落。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自2月第二周開始,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為每公斤4.27元,這是自2013年6月生鮮乳價格開漲以來首次出現周環比零增長;至2月第三周,這一數字為每公斤4.25元,比前一周下降0.5%。盡管此次“奶荒”事件得到緩解,但近年來我國奶價已經歷過多次大幅波動,未來如何確保牛奶價格處于合理區間并相對穩定,亟需相關部門關注。
(二)進口乳制品質量問題頻發,消費者偏愛“洋品牌”的局面有待改變。今年以來,進口乳制品可謂頻陷“質量門”:1月13日,恒天然4批奶油疑大腸桿菌超標,9000瓶產品緊急召回;3月8日,在國家質檢總局公布2014年首批進口不合格食品、化妝品黑名單中,來自新加坡、德國、奧地利、新西蘭、瑞士、希臘、美國等國的部分乳制品出現蛋白質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超過保質期、細菌總數超標、標簽不合格等問題。盡管如此,根據品評網發布的2013年度奶粉行業數據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綜合關注度排名前5位的奶粉品牌分別為雀巢、惠氏、雅培、美贊臣和雅士利,全部為外國品牌。因此,消費者對進口品牌的盲目偏愛消費觀有待正確引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