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有望改善自閉癥

_新營養
2014.04.05

自閉癥的可怕之處普通人來說是無法理解的,自閉癥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大腦癥狀。請注意,它是一種失調,而非疾病。自閉癥是一個醫學名詞,又稱孤獨癥,被歸類為一種由于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自閉癥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征的精神疾病。大約1/3患有泛自閉癥障礙綜合癥的兒童最終會罹患癲癇癥。有嚴重的認知問題和猝發中風癥狀的人,是自閉癥的高危險群。不過,不用擔心,自閉癥的人還是有希望過正常生活的,因為益生菌為他們帶來了新的希望。

近日,加利福尼亞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能影響情緒和情感的益生菌,看他們是否可以幫助改善自閉癥的癥狀。據了解,自閉癥患者往往有其腸道問題。而這項研究涉及到被“培育”成自閉癥的老鼠。根據公布在《細胞》的研究結果,給小鼠喂食的某種益生菌后。小鼠表現出了更少的焦慮,并較少進行重復的行為。孤獨癥譜系障礙的診斷依據是一些具體行為,例如重復性行動,社交互動減少,和交流能力受損。研究顯示,許多孤獨癥譜系障礙患者也同時患有腸胃病,例如腹絞痛和便秘。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此基礎上,為孤獨癥等神經發育疾病提出了全新的治療策略。

此前曾有研究指出,腸道菌群能夠影響人的社交和情緒性行為。近日,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向人們展示,腸道菌群的改變能夠影響孤獨癥小鼠模型的行為。論文主要作者、生物學教授SarkisK.Mazmanian表示:“以往人們只將孤獨癥看作一種遺傳病或腦部疾病。而我們的研究顯示,腸道菌也可能引起類似孤獨癥譜系障礙的癥狀。”為了分析腸道-微生物-大腦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構建了孤獨癥小鼠模型。Patterson及其同事用一種病毒類似物,觸發懷孕母鼠的免疫應答,使其后代表現出孤獨癥的主要行為特征。

研究顯示,這些母鼠的后代除了表現出孤獨癥癥狀,也同時患有胃腸道疾病。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小鼠的腸道發生了泄漏,使代謝產物能夠通過腸道壁進入血液。一些孤獨癥患者體內也曾出現這種腸道通透的現象。“我們首次構建了同時患有孤獨癥和腸道功能紊亂的動物模型,”文章的第一作者ElaineHsiao說。脆弱類桿菌Bacteroides fragilis常被用來作為益生菌,對腸胃病動物模型進行治療。研究人員用這種細菌處理孤獨癥小鼠,不僅使發生泄漏的腸道恢復正常,還改變了小鼠的孤獨癥行為。這些小鼠更愿意與其他小鼠交流,焦慮感減弱,重復性的行為也減少。這一結果說明腸胃問題的確能夠引發一些孤獨癥癥狀。

研究人員計劃在一兩年內,在孤獨癥患者中對益生菌療法進行臨床試驗。益生菌療法可以在孩子出生后進行治療,改善他們的特定行為,這一點非常重要。“孤獨癥是一種復雜的疾病,不同患者的情況并不完全一樣,”Mazmanian說。“盡管B.fragilis能夠改善一些孤獨癥癥狀,但這種療法不一定對每個人都有用。”研究人員指出,在孤獨癥小鼠體內,受微生物調節的代謝產物,可以輕松進入血液循環,影響小鼠的行為。而益生菌療法能夠對這些代謝產物起作用。“我們的研究將會轉變人們對孤獨癥及其治療方式的傳統看法。”Mazmanian說。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_新營養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yiren22亚洲综合|人妻有码中文字幕|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