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販零食店轉型折扣超市:道阻且長

第三只眼看零售
2025.09.30
未來若想實現有效轉型,零食店大概率不會走向“全品類超市”,而是聚焦“綜合食品店”。

文:李新怡

來源:第三只眼看零售(ID:retailobservation)


從2024年下半年起,零食有鳴、趙一鳴零食、來伊份、零食優選等量販零食品牌紛紛推出“省錢超市”模式,由原本聚焦于零食品類的“品類殺手”轉型為全品類的折扣超市。

將近一年時間過去,量販零食店轉型成效如何?《第三只眼看零售》調研發現,轉型折扣超市之后,一些量販零食品牌迎來了一波發展高潮。


“折扣超市”的概念的確吸引了很多加盟商的青睞,但“折扣超市”這一模型是否是零食店轉型的成功路徑?“困難重重”是業內人士較為統一的判斷。因為零食店轉型為折扣超市,將涉及商品運營、消費者認知、供應鏈體系等多方面的調整,甚至是整個商業模式的重塑。


“但零食店轉型折扣超市的發展潛力及可能性有多大,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盡管困難較多,但這并不意味著轉型之路無法成功”,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從零食店的發展來看,當門店數達到一萬家以后,“增加面積、擴充品類”是其必經之路,但零食店如何去做加法,這也是行業當前共同面對的難題。無屆創新資本合伙人蔡景鐘認為,未來若想實現有效轉型,零食店大概率不會走向“全品類超市”,而是聚焦“綜合食品店”。


01

零食店轉型的現狀、優勢及歷史必然


回顧零食行業近二十年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每隔5~6年的時間,零食企業們就會迭代出新的門店模式,以應對復雜變化的消費環境和發展瓶頸。


從最早的零食專營專賣店、到量販零食、硬折扣模式,再到如今的全品類折扣超市,零食賽道再一次被刷新??梢哉f,迭代變化是零食賽道的一種常態。


據業內人士稱,此次零食店向折扣超市轉型,最早可追溯至云南品牌“零食很嗨”。其初期經營模式是“左手開零食店,右手開批發超市”,兩類門店分開運營。后期,“零食很嗨”將兩者融合,部分店型實現了“零食+超市品類”的轉變。


這一調整也獲得了較好的市場反饋,于是,2024年下半年,不少零食品牌跟進轉型,向全品類折扣超市方向發展。


據《第三只眼看零售》觀察發現,此次零食賽道的模式迭代,其最顯著的動作便是“擴品”——在原有門店零食商品的基礎上,增加非零食品類進行售賣。


當前,各零食品牌擴品的方向大體相同。尤其是日化、糧油產品,各品牌門店基本上都有所增加。


同時,各品牌門店具體“擴品”的情況又有所不同:零食有鳴批發超市開辟了低溫凍品專區;來優品新增了短保烘焙產品和鮮食凍品;零食很忙也將烘焙產品、凍品納入擴品清單;趙一鳴省錢超市則增加了文具潮玩、短保面包及鮮食凍品,并發布了自有品牌產品線。


除擴品以外,門店的SKU數量及占地面積也是各零食品牌調整的一部分。資料顯示,目前零食有鳴和來優品的門店SKU數量都已增加至3000+,趙一鳴零食的門店面積也擴展至180~240平方米。


對于“擴品”這一轉型最顯著的特征,一些業內人士直言:當一個零食店其他方面都保持不變時,單純地擴品,無論再怎么增加品類,其本質上還是零食店,實際上真正的轉型并沒有實現。


其實從目前增加的品類來看,尤其是米面糧油以及日化產品,不太可能成為折扣超市的優勢品類。因為這類產品,消費者日常購買頻率不高,客流帶動作用不大。且這些產品電商化程度高,適合囤貨,所以折扣超市在這類商品的價格及供貨渠道上并沒有太大的競爭力。


但短期來看,無論是否實現真正的轉型,現階段增加品類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從零售的底層邏輯上來看,擴品對于零食品牌確實“有利可圖”。


一方面,從品牌招商的層面上來講,零食店轉型成折扣超市后,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加盟商,尤其是原本經營傳統超市的加盟商。傳統的零食店對部分加盟商吸引力不足,但“零食 + 超市品類”的新模式則不同,增加的品類契合原有超市經營者的經驗。因此,擴品可提升加盟意愿,幫助品牌擴大其招商規模。


據《第三只眼看零售》觀察,部分零食品牌在轉型折扣超市后,擴張加速。尤其是入局較早的零食有鳴,于2024年6月開啟折扣超市模式,至2024年年底,其批發超市門店便已突破1000家。趙一鳴省錢超市2024年11月進場,截止今年6月,在其在西安的門店數已達75家,且內部預計至今年年底西安地區開店總數將達200家。


另一方面,擴品可帶來更多的客流。在客流下滑、客單下降的情況下,零食門店商品品類的增加,必然會對客流有著正向的影響。據某零食品牌員工透露,新增的烘焙、低溫奶等品類,確實提升了顧客到店次數,增加了部分客流。盡管米面糧油、日化產品對客流的帶動作用較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客群。畢竟現階段,“增加客流、提高銷售額”正是擴品的最直接目標。


作為強總部、弱門店、連鎖化程度高的量販零食店,其轉型折扣超市也有其顯而易見的優勢。


首先是現金采購優勢。蔡景鐘告訴《第三只眼看零售》,傳統超市與供應商合作時,賬期不僅普遍較長,還會要求供應商繳納進場費、堆頭費等各類通道費,大幅增加了供應商的資金壓力。


而零食品牌在采購時,多采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現金采購模式,既無需供應商承擔長期墊資成本,也沒有額外的通道費用,對供應商的資金友好度明顯更高。且零食品牌決策更加靈活,采購效率遠高于流程復雜的傳統超市。對于一些較小的供應商企業來講,他們更愿意與零食品牌進行合作。相較之下,零食品牌的議價能力也更強。


因此,零食品牌在轉型時也會強調“硬折扣”。普遍認為,所謂的“硬折扣”指的是“價格一降到底”,零食品牌在批發市場以現金采購的方式直接采購商品,售賣時則以盡可能低的價格進行銷售。


并且在零食量販模式下,商品的中間流通環節大大縮短。工廠或品牌直接對接倉儲(總倉/分倉),再由倉儲配送到門店,最終觸達消費者。大幅縮短了“從生產到消費”的中間流通鏈,減少了多層級中間商,如經銷商、二批商等,能降低流通成本、加快商品周轉速度,也更便于品牌對商品流通過程的管控。


其次,已建立起的用戶心智可為非零食商品做背書。當前市面上的連鎖零食品牌,大多已經在消費者心中固化了“便宜、高性價比”的認知。比如,很多消費者會習慣性地將“零食很忙”與“低價零食”劃等號。那么當零食店轉型成折扣超市時,這種“便宜、高性價比”的認知,對折扣店內售賣的非零食商品同樣有效。消費者對“低價”的固有印象會自然遷移,間接降低對這些新品類(如米面糧油、日化產品)的價格顧慮。


02

轉型面臨的難點、困惑

以及未來的可行方向


從長期緯度考量,轉型折扣超市是不是零食店發展的最佳解法?不少業內人士都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有觀點認為,要做到真正的轉型,零食店的整個體系都將隨之變化。各個零食品牌都還在轉型的摸索過程中,成熟的業態還未形成,零食店轉型折扣超市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用戶心智、品類管理、門店管理等各方面,都將有著不小的難度。


首先,客群轉化需要過程,用戶心智的改變是轉型的重要部分。


用戶心智存在兩面性:它既可以短期內也能成為非零食商品的“信任跳板”—— 憑借既有的“高性價比”認知,幫助新品類更快獲得消費者接受。但同時,更是零食企業轉型的難點,零食品牌想要轉型就必須突破“只賣零食” 的刻板印象。


多位業內人士提到,目前零食店轉型最主要的一個問題是,現有用戶的消費習慣并未改變,消費者尚未突破原有心智。也就是說,雖然門店內增加了非零食商品,但多數用戶仍將轉型后的折扣超市定義為“零食店”。用戶在需要購買日化等非零食商品時,依舊習慣去傳統超市購買。所以,客群實際上并未得到實質性的拓展,零食店的消費群體核心用戶仍為年輕媽媽、學生、兒童,而50歲以上消費者人群極少。


對于用戶客群這一方面,張智強提到一個觀點:門店可以轉型,但需要基于已有顧客做相關延伸,不能拋棄已有客戶。轉型的正確方向應當是追隨客戶的變化。而目前一個矛盾點在于,零食店與傳統超市的客群差異較大,這也使得轉型看起來希望渺茫。


其次,零食品牌想要真正轉型成全品類超市,不能只是簡單地“擴品”,其背后整個運營體系都需徹底重構。這也是不少業內人士較為一致的判斷。


(上圖為樂檬提供的零售公式)


浙江樂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波,也從零售公式的角度表達了他對此次零食賽道迭代的看法。


觀察上圖可以發現,不同的品類對應不同的復購周期。復購周期越長的品類,如日雜、米面糧油,其對倉儲能力、配送能力、門店運營及標準化執行的要求就越低;反之,復購周期短的品類,如生鮮、低溫奶,對上述能力的要求則越高。


而對于目前的折扣超市來講,增加的烘焙、低溫奶等品類確實能解決部分客流問題,但越是增加復購周期更短的產品,轉型的難度就越大。


因此,如果零食店想要真正實現轉型折扣超市這一目標,那么首先,其物流配送能力及冷鏈能力需要加強。以往零食店進貨周期為3-4天,但增加生鮮水產、低溫奶以及烘焙產品后,進貨周期將大大縮短,每日進貨可能會成為日常。在采購與倉儲方面,加盟商需要對接超市品類供應商,建立新的倉儲管理邏輯,相當于“重新做一套業務”。這對加盟商來講,都是不小的挑戰。


其次,加盟商的門檻拔高明顯,折扣超市模式將更加考驗其綜合能力。目前,零食品牌以加盟模式為主,加盟商普遍僅能管理300㎡以內的門店(參考711等便利店經驗),若轉型全品類大超市,增加的SKU必然會提高運營管理復雜度,加盟商需要更高的管理能力和大店運營能力。同時,門店的裝修成本、備貨成本也會隨之變高,多數加盟商也許無法承擔。


這些都是零食品牌轉型折扣超市不能忽視的關鍵點。否則,只是在現有門店內新增一處區域,用以售賣非零食產品,那么這種變化只能稱之為“在零食店內加品”,而非深層意義上的折扣超市。要想真正實現超市業態,品類結構需圍繞一日三餐去調整,且客戶人群要發生根本性改變,倉儲配送等各項體系都要支撐起來,這些都非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零食店轉型必將是漫長且艱巨的過程,但全品類折扣店不一定就是轉型的終點。


蔡景鐘認為,未來若想實現有效轉型,零食店大概率不會走向“全品類超市”,而是聚焦“綜合食品店”。


首先,在品類上,未來門店要做大低溫區,零食和水飲相關品類各占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一產品滿足家庭日常需求??偟膩碇v,需滿足三類核心需求:個人計劃需求(每周采購零食)、個人即時需求(路過買水、買煙)、家庭計劃需求(如購買低溫奶、米面油、調味料等家庭食材)。其次,門店面積上,未來門店面積依舊控制在80-300㎡,可匹配加盟商管理能力。而在功能上,未來門店可逐步替代部分社區小型超市。


一些業內人士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延續原有客群、增加產品的“食品店”。以常溫食品(零食為主)為基礎,適度擴展“高頻剛需食品”——低溫奶、凍品、雞蛋,少量米面油以及較少量的日化品類。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第三只眼看零售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yiren22亚洲综合|人妻有码中文字幕|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