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阿洛酮糖獲批!看上游產業的藍海

EBH母嬰時代
2025.09.04
健康飲食理念推動代糖行業持續擴容,近期D-阿洛酮糖獲批成為新食品原料,國內上游原料發展備受關注。

文:李惠蕓

來源:EBH母嬰時代


D-阿洛酮糖全球產能集中于美日韓、應用十分廣泛,目前國內企業也紛紛布局,但國內代糖市場赤蘚糖醇、安賽蜜等競爭激烈,D-阿洛酮糖雖然有優勢卻面臨技術壁壘和市場競爭,未來是否可以在競爭中站穩腳跟進而影響代糖行業現有格局還有待市場驗證。


01

越來越多代糖被允許應用


2025年6月26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通過了對D-阿洛酮糖的審批,并在7月2日正式“官宣”其為新一批新食品原料,這一舉措為國內代糖市場注入新鮮血液。


目前,國內允許應用的代糖主要涵蓋糖醇類、天然甜味劑和人工合成甜味劑三大類,糖醇類中的赤蘚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等在口香糖、飲料、糖果中常見;天然甜味劑如甜菊糖苷、羅漢果甜苷憑借健康屬性受青睞;人工合成甜味劑比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等以高甜度、低成本優勢廣泛用于各類加工食品,滿足不同產品的甜味需求。


在國外許多代糖被允許應用的時間較早,例如阿斯巴甜早在1974年就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用作甜味劑以及多種食品的添加劑,1994年歐洲也批準了阿斯巴甜可以作為蔗糖替代物添加到食品中;1997年赤蘚糖醇獲得美國FDA安全食品配料GRA認證,1999年被世界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批準作為專用食品甜味劑。


隨著越來越多代糖獲批應用食品行業也將迎來新發展契機,當下有不少食品企業調整產品配方,在追求美味的同時滿足大眾對低糖的需求,從飲料市場不斷推出“0糖”新品到烘焙行業的低糖糕點,代糖身影無處不在。這種廣泛應用也是順應消費需求的體現,不過企業在產品中使用代糖也需要在安全與美味之前找到平衡點。


02

行業格局初現,前五大企業合計占比約70%


在D-阿洛酮糖領域全球產能分布呈現出高度集中的態勢,主要集中于美日韓三國,其中Samyang韓、CJ韓、Ingredion美、Cargill美、Matsutani日五大企業表現突出,產能合計占比達到了70%,在全球市場中占據著主導地位。


國內也有不少企業也在積極布局D-阿洛酮糖生產,某企業在D-阿洛酮糖相關領域已有實際產能落地,其新建的1.5萬噸結晶糖產線作為D-阿洛酮糖生產的原料供應環節,于2024年5月進入正常生產階段。此外企業計劃在泰國建設的新食品原料智慧工廠項目,按時間規劃將在今年年中至三季度啟動建設,項目完成后預計可形成1.2萬噸晶體D-阿洛酮糖與7000噸液體D-阿洛酮糖的年產能。?


另一企業是國內較早涉足D-阿洛酮糖領域的企業,在該產品的研發上已積累近十年經驗,目前已形成晶體與液體兩類D-阿洛酮糖的生產能力,相關工藝技術趨于成熟。2024年公司完成D-阿洛酮糖技術改造項目并投入運行,年產能超5000噸,2025年3月又啟動了二期擴產計劃,目標是形成年產2萬噸的產能規模。


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全球D-阿洛酮糖市場產能分布有著獨特格局,美日韓的頭部企業憑借高占比產能持續把控市場關鍵環節,國內比如三元生物、保齡寶、百龍創園等企業也積極布局擴產,不斷提升產能與技術水平努力提升市場份額。


美日韓頭部企業與積極布局的國內企業共同構成了市場的主要力量,不管是占據較大份額的國際企業還是正在發展的國內企業,都在技術創新、產能擴充等方面持續發力。



03

多領域適用,滲透食品、醫藥與膳食補充


D-阿洛酮糖作為一種低熱量的新型功能性稀有糖在多個領域都有實用價值,正常狀態下阿洛酮糖呈現白色粉末狀,水溶液為無色透明液體,這一新食品原料本身優良性能為其應用提供了一些優勢,例如在食品、醫藥制劑和膳食補充劑等場景中都可以廣泛應用。


在碳酸飲料的制作中D-阿洛酮糖的加入能發揮多重作用,它不僅可以改善飲料的整體味道、減輕可能存在的澀感讓口感更為適口,還能提高碳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時有助于保持飲料中的二氧化碳壓力。


D-阿洛酮糖加入含有蛋清的蛋糕等烘焙產品中,相比添加果糖、山梨糖等成分能優化蛋白霜的理化性質,使產品在體積、斷裂應力、氣泡、紋理等方面表現更好,此外它還能發生美拉德反應賦予食品獨特焦糖風味和色澤。


在食品、醫藥制劑和膳食補充劑等領域的應用前景同樣廣闊,D-阿洛酮糖加入也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關注并嘗試使用阿洛酮糖并推動相關產品的研發與創新。


但其在推廣過程中仍面臨成本較高、市場認知度不足等挑戰,未來能走多遠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技術成熟度的提升、市場接受度的拓展以及成本控制的成效。


04

天然含量低,依靠微生物發酵或酶轉化


在自然界中,D-阿洛酮糖僅少量存在于無花果、甘蔗等少數植物中,因天然含量低難以像蔗糖那樣從植物中直接提取,目前主要依靠微生物發酵法與酶轉化法生產,通過技術手段高效制備該物質,為其在各領域的應用提供穩定來源。


不同技術在原料和工藝上存在差異,微生物發酵法以葡萄糖或蔗糖為原料,通過大腸桿菌AS10的發酵作用完成轉化,發酵后的產物需經過提純去除雜質再經結晶形成固體顆粒,通過干燥處理得到成品。


酶轉化法的原料為果糖,經D-阿洛酮糖-3-差向異構酶催化轉化,然后通過脫色、分離、提純、結晶、干燥等步驟獲得D-阿洛酮糖。


兩種方法各有特點,微生物發酵法的原料來源廣泛葡萄糖和蔗糖都很容易獲取,相比傳統雙酶異構法簡化了流程、提高了產品口感和穩定性。酶轉化法核心在于D-阿洛酮糖-3-差向異構酶的高效利用,在溫和條件下就可以完成反應,副產物少、產品純度高。


微生物發酵法與酶轉化法作為D-阿洛酮糖的主要生產方式,分別憑借原料優勢與反應特異性,共同支撐D-阿洛酮糖的工業化生產。


05

技術卡脖子?國內生產存在一定壁壘


D-阿洛酮糖在國內的工業化生產過程中,技術方面存在一定壁壘,主要體現在酶制劑性能和結晶工藝兩大環節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阿洛酮糖通常采用酶法生產,其中“酶”性能的優劣直接關乎生產效率與產品轉化率,工業生產中它需要具備良好的熱穩定性才能在生產過程中應對各類溫度環境,防止快速失活;同時還需要擁有高酶活加快反應速率,提高D-果糖向D-阿洛酮糖的轉化率,從而提升整體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但目前來看,研發出同時滿足這些條件的優質酶制劑對國內企業來說仍是不小的挑戰。


除了酶制劑技術,D-阿洛酮糖的高效結晶技術同樣是行業發展的一大阻礙,高品質的結晶能產出高純度的D-阿洛酮糖產品,據筆者查詢,由于其水溶性強結晶難度就比較大,傳統的水系結晶技術通過調節溫度和溶解度或者蒸發水分等方式結晶,存在結晶速率難控制的問題,導致產品顆粒大小不均勻、容易成塊并且蒸發效率低、收率也不理想。


技術瓶頸是國內D-阿洛酮糖規?;a的主要難題,把精力集中在核心技術的突破上是行業眼下該做的事,工藝方面拿出真東西才可能降低國內D-阿洛酮糖的生產成本、提高品質,讓產業真正走向成熟和自主。


06

生產企業搶占獲批先機


上文提到的國內較早投身阿洛酮糖項目的企業將近10年來持續深耕,技術工藝也較為成熟,擁有長期的技術積累與市場開拓,海外市場也是該企業的重要陣地,在全球市場擁有一定的客戶基礎與品牌知名度。


一些原本在其他食品添加劑領域發展的企業可能在看到阿洛酮糖市場潛力后試圖轉型進入,但由于缺少前期技術研發沉淀,可能會在產品質量與成本控制上難以與老牌企業競爭;在客戶資源方面,老企業憑借多年合作與下游一些食品飲料企業建立了比較穩定的合作關系,新企業想要在短期內獲得客戶信任并建立合作并非易事,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源去進行市場推廣。


D-阿洛酮糖在國內被歸為新食品原料,生產受到嚴格監管,企業需要按照相關法規要求進行大量的安全性評估等工作,提交詳細的資料經過嚴格審批后才能生產,從細胞實驗到動物實驗、人群實驗,實驗數據詳細完整、論證充分才能得到獲批,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審批延遲甚至不通過。


某企業在獲取D-阿洛酮糖生產許可的道路上歷經坎坷,從提交申請到獲批耗時四年,克服三次延期與三次補正的挑戰,品牌表示是企業研發團隊與相關部門緊密配合不斷攻克技術難關,獲得生產許可。


據有關數據,全球阿洛酮糖市場規模已由2019年的0.33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1.73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3.26%,隨著需求增大和各國獲批進程加快,預計2030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場規模將增長至5.45億美元。


D-阿洛酮糖市場的發展既有機遇也有挑戰,越來越多企業看到了其中商機紛紛布局,一些早期布局企業占據了一定市場份額,新企業雖然面臨很多困難但也并不是沒有機會,未來行業內的競爭也將會很激烈,企業在技術創新、成本控制、市場拓展等方面都將會展開角逐。


07

主流代糖赤蘚糖醇、安賽蜜等競爭激烈


隨著代糖市場不斷擴大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目前來看赤蘚糖醇是應用較多的一類天然甜味劑,這種物質在蘑菇、甜瓜、葡萄等植物中存在,風味更接近蔗糖,由于人體的酶系統無法分解赤蘚糖醇所以它不會進入糖代謝過程,也不會使血糖升高。


甜菊糖苷是從甜葉菊中提取的一類甜味物質,其甜度高于蔗糖但熱量卻低得多,廣泛應用于飲料、糖果、酸奶、調味品等食品中。


人工合成甜味劑主要以安賽蜜、三氯蔗糖等原料為主,由于成本較低也是市場上相對主流的存在,其中安賽蜜在人體內不會被代謝也不會堆積,會以原本形態排出體外;三氯蔗糖是一種高倍甜味劑,具有無熱量、甜味純正、安全度高的特點,其口感十分接近蔗糖。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中提出鼓勵相關生產經營者使用天然甜味劑取代蔗糖,提倡到2030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高于25g;國內消費群體對這一趨勢也尤為關注,44%的國內消費群體表示較為注意控糖控脂,這一比例高于全球整體水平。


在此背景下,作為新晉登場的代糖產品D-阿洛酮糖有重現2021年赤蘚糖醇火熱的潛力,其在上游環節存在較大發展空間,具備低熱量、低GI值、口感好、安全性能高等優勢,有望在飲料、烘焙、糖果領域實現差異化突破,隨著技術進步上游原料供應、提取工藝優化有望降低成本、擴大產能,如果能抓住市場需求也可能會影響行業格局。


代糖市場的競爭本質其實是產品優勢與市場需求的匹配較量,赤蘚糖醇等現有代糖各憑所長占據份額,而D-阿洛酮糖憑借天然屬性與上游潛力為行業帶來新的可能,未來無論格局如何變化,滿足健康、口感與實用性的代糖才可能在市場中贏得持續發展的空間。


行業思考:D-阿洛酮糖在國內獲批后代糖市場有了新發展機會,當下全球生產主要集中在美日韓,但國內企業也在積極跟進生產,不過國內技術還有一些難點,市場上其他代糖競爭也較為激烈。如果以后技術方面能有突破,市場慢慢成熟起來,D-阿洛酮糖在國內也將能有不小的發展并在代糖市場占據重要位置。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EBH母嬰時代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yiren22亚洲综合|人妻有码中文字幕|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