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正解局(ID:zhengjieclub)
中國哪個地方產出的方便面最多?
有人說是河南。
按省份統計,河南省的方便面產量占了全國的近三成,不過,這些產量分布在北起新鄉、南到漯河的方便面產業帶中。
如果范圍縮小到市縣的話,方便面產業最集中的地方,其實不在河南,而是屬于河北省邢臺市下面一個叫隆堯的縣。
很多人可能沒聽過隆堯縣這個地名,不過要說起今麥郎方便面,恐怕就很少有人不知道了。
隆堯作為河北省的產糧大縣,靠著龍頭企業的帶動,成了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生產基地。
隆堯縣正在耕作的農田
河北邢臺市的隆堯縣,一個主要靠種小麥的農業縣,就算再加上做方便面,給人的感覺也“高端”不到哪兒去。
隆堯縣的區域位置
然而,就是這個靠做方便面起步的小縣城,卻藏著一家中國民營500強的企業,誕生了中國方便面行業的首富,成了年產140億份方便面的世界最大方便面生產基地。
就是隆堯人自己創立、在隆堯扎根發展,如今成了跟康師傅、統一平起平坐的隆堯本土品牌——今麥郎。
今麥郎,帶動隆堯這個地處河北腹地的閉塞縣城,成為了方便面產業的領跑者。
《2022胡潤中國食品行業百強榜》中,今麥郎排在第48位,差點趕上了著名的老干媽。
2022胡潤中國食品行業百強榜前50
在價值變化這一塊,上榜的其他企業要么是負增長,要么最多是兩位數的增長,而今麥郎的同比增長則達到了驚人的126%,成了榜單中價值增速最快的企業。
今麥郎建在隆堯的生產基地,年產50億份方便面。
加上其他地方的生產基地,今麥郎每年方便面的生產能力是120億份。
每天處理小麥5500噸、年轉化小麥180萬噸的龐大規模,在全球同行業里排前六,國內排前三。
算上整個隆堯其他相關的企業,方便面的年產能更是高達140億份。
簡單地說,就是隆堯一年能給全國14億人,每人做10份方便面。
因為這樣的集中度和驚人產能,隆堯也成了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生產基地。
今麥郎的方便面生產線,早已經實現了智能化自動生產
由方便面帶動起來的隆堯食品產業,年營收170多億元,100多家食品制造和配套企業,貢獻了隆堯當地三分之一的利稅,妥妥的支柱產業。
這還不算,因為今麥郎帶動的整個食品行業,還捎帶著讓隆堯每年生產19億只食品容器、32億個紙碗、350億個瓶蓋……
這又讓隆堯成了全球最大的紙容器和瓶蓋生產基地。
今麥郎和隆堯方便面產業同時起步,短短30年時間,隆堯怎么從一個產糧大縣成了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生產基地?
這一切,還要從30多年前說起。
1992年,中國臺灣商人魏應州在天津成立了頂益食品,“康師傅”方便面開始在國內風靡。
在這一年,隆堯人范現國剛拿著開小作坊攢下的錢,和十幾個人合伙成立了“天帥”集團,生產單晶冰糖。
康師傅的爆火讓范現國看到了方便面的巨大市場,可合伙人卻不同意做這個。
于是,1994年范現國帶著幾個人自立門戶,成立了華龍集團。這次他拿到了決策權。
一個日后能跟康師傅、統一平起平坐的方便面巨頭誕生了。
在當時,康師傅和統一都瞄著城市市場,農村根本沒得賣,只能見到一些雜牌,甚至包裝都沒有的方便面。
華龍一開始,就瞄準了農村市場這片空白區域,它的第一款方便面就叫“華龍面”,主打一個便宜實惠。
“華龍面,天天見”的廣告,涂滿了各地農村的墻上。
華龍方便面也迅速占領了農村市場。
早期的華龍面
價格便宜還好吃,華龍面年銷售額很快就躥上了5000萬,成了河北、山西同行業的第一。
只用了3年時間,華龍方便面就從一個地區品牌,開始謀求更大的市場。
1997年,華龍在20多個省建起了600多個銷售網絡,開始自己圖謀占領長江以北方便面市場的計劃。
這時,范現國的老鄉王路山,還是華龍集團的在甘肅的一個代理商,他跟著華龍市場的一路高歌,賺了不少錢,也萌發了單干的想法。
1999年,隆堯第二個攪動全國方便面市場的品牌誕生了。
熟悉老東家產品和套路的王路山,成立了中旺集團,用兩塊面餅的三太子方便面,迅速做成了當時農村市場和華龍一較高下的品牌,2000年就把銷售額做到了1個億,2年之后成了中國方便面的5強之一。
當年農村里三太子方便面的墻面廣告
看到“雙雄爭霸”開展得如火如荼,隆堯縣和周邊的有錢人也紛紛加入方便面行業。
當時僅隆堯這一個縣,就一下子冒出了四五家規模比較大的方便面企業。
這還僅僅只是開始。
2002年,“三太子”年銷售額突破了5億,而華龍已經成了年銷售額超25億、資產30億的大型民營企業。
2000年前后,華龍方便面銷售額開始快速增長
這一年,范現國放棄了華龍這個商標,開始啟用全新的品牌“今麥郎”。
今麥郎跟全球方便面的老大日清集團合作,成為了當時全球最大的制面企業,隨后推出了新技術的方便面品牌“大今野”。
王路山這邊,他挖來了之前華龍的營銷總監,開始跟“康師傅”合作,隨后又開辟了一個新的非油炸方便面品牌“五谷道場”。
換了新名字的今麥郎,銷售額持續增長。
當時的五谷道場也很牛,2006年也做到了20億的年銷售額,那一年王路山的中旺也以企業成長2003%的速度,登上了中國企業成長百強榜的榜首。
之后,雖然王路山的中旺集團因為盲目擴張等原因消沉了,但隆堯的方便面產業,和其他相關配套的產業鏈,卻因為這“二龍相爭”迅速崛起。
一個農民創建的企業,靠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從一個縣城品牌成為全國方便面行業數一數二的存在,幾乎靠一己之力帶著隆堯縣,成了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生產基地。
今天外賣風頭正盛,方便面行業卻一片悲歌的情況下,今麥郎和隆堯方便面產業的未來如何?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的方便面行業風生水起,營業額一度連續18年遞增。
不過從2013年開始,方便面行業開始走下坡路。
原因很簡單,2012年是中國外賣興起元年,這一年的“千團大戰”美團、餓了么、大眾點評等平臺的激烈廝殺,讓方便面一下就從人們的速食食品名單中“失寵”了。
隨著消費市場升級,還有對飲食健康、營養豐富均衡的考慮,方便面一度不再是許多人追求便捷飲食的必選項,甚至是可選項。
直到疫情期間,方便面行業才又有了反彈的跡象。
那這是否預示著,以方便面行業為支柱產業的隆堯和今麥郎,已經開始走向夕陽呢?
可能和很多人的認知相反,中國甚至全球的方便面市場,還一直增長。
中國方便面市場的需求其實一直都在增長 圖片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有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方便面的市場規模是1039億元,2022年則增長至1823.8億元。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312.3億元。
把方便面放在整個方便速食行業中來看,它也依然是頂梁柱。
2024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方便面在各類方便速食類別中,占據的市場份額達到了39.63%,不僅是絕對的頂梁柱,而且市場份額比2023年提高了3.14%。
方便面在方便食品中仍是絕對的主角
這也就是說,問題不是人們不愛方便面,而是今后的人們更喜歡什么樣的方便面。
創新才永遠是第一位的。
別覺得隆堯這種相對閉塞縣城的企業是“土包子”,其實回過頭看,他們從一開始到今天,也是經歷了一系列“主動”的轉型。
如果說隆堯方便面行業創立之初,“三太子”的2塊面餅、今麥郎的一袋半等產品是他們價低量足,攻占空白市場的舉動,那后來的“五谷道場”和今麥郎的彈面,則標志著創新的閥門正式被打開。
在國內方便面三巨頭中,康師傅和統一靠著幾十年不變的紅燒牛肉和老壇酸菜,增收不增利。
反而是跳出了傳統方便面包圍圈的今麥郎,在“0油炸健康面”的賽道上,向健康化要到了行業的新增量。
經過10年攻關、獲得31項重大技術突破,今麥郎非油炸蒸煮面生產工藝成了世界領先的技術工藝,突破了非油炸方便面的諸多技術瓶頸。
也就是說,今麥郎在傳統的油炸方便面之外,用創新的技術,開辟了一條“健康”速食的賽道。
全球方便面市場規模及增速
2022年,今麥郎的這項新工藝,在新加坡舉行的第二十一屆世界食品科技大會上,代表中國方便食品企業獲得了“全球食品工業獎”。
創新,從專利數量上也能體現出來。
康師傅的專利數是210項,統一的專利數897項,今麥郎則擁有926項專利,而且多是實用創新型專利。
雖然不是遙遙領先,但這似乎也能說明問題。
早在6年前,今麥郎就和億滋、瑪氏、百事、星巴克這幾個國際頂級食品集團一同入選了2018年度中國10大創新食品公司。
2022年初,今麥郎宣布完成6億元融資,投資方是加華資本。
有媒體報道稱,在加華資本眼中,今麥郎有望成為中國版的“雀巢”和“卡夫”。
在2022搜狐財經峰會上,范現國說過,唯有開創新品類、新物種,才有未來。
哪怕是世界500強,都不可以懈怠。如果不再創新,就會被時代淘汰。
隆堯地處河北腹地的閉塞縣城,方便面產業落戶之初就是從自給自足的模式起步,這為隆堯方便面行業奠定了全產業鏈的基礎。
隆堯縣風光
在巨頭的夾縫中求生存和發展,奮起逆襲是被逼出來的,也因此創新成了刻在企業發展骨子里的“基因”。
有了龍頭企業的創新引領,隆堯的方便面行業才擁有了未來繼續發展和不斷興盛的可能,打通從“國人糧倉”到“中央廚房”的產業升級之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