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一線“內卷”,轉戰鄉鎮“刷墻”:益禾堂一杯檸檬水,兩周狂銷400萬!

新消費智庫
2025.09.04
在武大櫻花樹下賣奶茶,去河南鄉鎮刷墻,益禾堂用“城鄉雙軌制”打破茶飲內卷死局。

1

文:李佳蔓

來源:新消費智庫(ID:cychuangye)


新茶飲們,別再搞“一線城市內耗”!

當所有新茶飲品牌都在一線城市CBD卷生卷死,用“高端”“輕奢”“第三空間”等標簽包裝自己時,益禾堂卻悄悄玩起了“城鄉通吃”的野路子。

一邊在武漢大學櫻花樹下搞沉浸式牧場旗艦店,收割大學生社交打卡的流量;一邊在河南鄉鎮的土墻上刷滿“薄荷檸檬水,清涼解暑就喝它”的魔性標語,攻占“信息洼地”里的下沉市場。


圖片來源:騰訊公共圖庫


是不是像極了當年拼多多用“砍一刀”攻占五環外市場的野蠻生長?

但益禾堂的野心更大。

益禾堂要的不是簡單的“農村包圍城市”,而是用同一杯檸檬水,同時滿足都市青年對“櫻花浪漫”的想象,和鄉鎮居民對“解渴便宜”的剛需。

網友“小海呀?!痹u論:“老實說,新出的薄荷檸檬水真的很好喝,能比雪王檸檬水好喝很多?!?/p>

網友“Magnolia”吐槽:“能不能做個不加果蜜不加糖的選項???我一點糖都喝不了,每次店員都要給我加果蜜,備注不加都沒用?!?/p>

你看,雖然有抱怨,但消費者還是在用腳投票。

一線城市的“偽精致”正在失效,而城鄉結合部的“真需求”正在崛起。


01

年輕人的社交貨幣,

得靠“儀式感”撐場


2024年底,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舉辦第21屆“鼎業杯”廣告模擬競標提案會,益禾堂直接殺進校園,和一群00后大學生玩起了“創意共創”。

學生們以“櫻花+江城文化”為靈感,設計出各種腦洞大開的廣告方案:有的把薄荷檸檬水包裝成“櫻花樹下的初戀味道”,有的把“薄荷奶綠”和武大老齋舍的百年歷史強行綁定,甚至還有人提議在櫻花季推出“武大限定款杯套”,掃碼就能看到珞珈山的3D櫻花全景。


圖片來源:騰訊公共圖庫


品牌負責人陳英婕在點評時說:“年輕人要的不是一杯奶茶,而是一張能發朋友圈的社交貨幣?!?/p>

于是,益禾堂櫻花旗艦店直接把“牧場”搬進了玻璃幕墻里—顧客點單時能看到店員現場手打檸檬,背景是投影的櫻花雨;取餐時杯子上會貼“武大專屬櫻花貼紙”;喝完的空杯還能掃碼參與“櫻花攝影大賽”,贏取武大文創禮品。

但是,其產品力的不足,也暴露重營銷后遺癥。

網友“Lamo”吐槽:“點名批評,為什么無糖那么甜?是不是加了什么料?我連續點了樓下幾天無糖薄荷檸檬,發現都很甜?!本W友“N.”卻力挺:“無敵好喝。有我一杯?!?/p>

你看,哪怕被吐槽“無糖也甜”,但“櫻花+牧場+社交打卡”等等組合拳,以及各花入各眼的口味,還是讓益禾堂在新青年心里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畢竟,在一線城市,年輕人愿意為“儀式感”買單,哪怕這杯檸檬水比鄉鎮貴3塊錢。


02

鄉鎮土墻,

攻占下沉市場


當所有品牌都在討論“如何用數字化營銷觸達Z世代”時,益禾堂卻悄悄在河南鄉鎮的土墻上刷起了廣告。

2025年8月,益禾堂在河南多個鄉鎮完成了“刷墻行動”。


圖片來源:騰訊公共圖庫


墻體廣告上,薄荷綠的品牌色配著“薄荷檸檬水,清涼解暑就喝它”的標語,下面還附上加盟熱線。選址也很有講究:圍繞鄉鎮門店輻射,覆蓋中小學周邊的必經之路,確保學生上下學、居民趕集時都能看到。

這波操作,像極了當年“腦白金”在縣城刷墻的野路子,不過,益禾堂更聰明。

鄉鎮市場的邏輯和一線城市完全不同:這里沒有小紅書種草,沒有抖音挑戰賽,甚至沒有外賣平臺。

但這里有最真實的消費需求:解渴、便宜、好喝。

益禾堂的“薄荷檸檬水”完美契合了這一點:4塊錢一杯,比蜜雪冰城貴1塊;比喜茶便宜10塊,但口感清爽不膩。

更重要的是,它不需要“高端”“輕奢”的包裝,鄉鎮居民要的不是“拍照發朋友圈”,而是“喝完能解渴,價格不心疼”。

網友“夏至”建議:“可以轉去鄉鎮,比較大的鄉鎮,過年一個月營業額都有10多萬?!本W友“金燦燦的愛”反駁:“一年營業額10萬?一個月1萬。怎么掙錢?扣去房租和物料成本,要吃土嗎?”爭議背后,是下沉市場的真實生態:平時人少,但逢年過節爆滿;租金便宜,但客單價低;需求簡單,但競爭激烈。

不過話說回來,益禾堂的“土墻廣告”,本質上是用最低成本完成了“品牌滲透”。

當學生每天上下學都能看到“薄荷檸檬水”的標語,當居民趕集時總能路過益禾堂的門店,品牌自然會成為他們的“默認選擇”。

這比在一線城市CBD投電梯廣告,劃算多了。


03

審美可以土,

但品質不能土

?

益禾堂的“城鄉通吃”策略,最聰明的地方在于:它沒有把鄉鎮市場當成“低配版都市”,而是真正去理解下沉市場的真實需求。

比如,在鄉鎮門店的產品策略上,益禾堂沒有簡單復制一線城市的菜單,而是做了本地化調整:

例如,推出“超大杯”版本,鄉鎮居民干活時需要更解渴,1升裝的薄荷檸檬水賣6塊錢,比標準杯貴2塊,但銷量暴漲;

再比如增加“熱飲選項”。冬天鄉鎮比城市冷,薄荷奶綠可以做成熱的,搭配紅薯、玉米等小吃,客單價直接翻番;

最后是簡化包裝,一線城市用紙杯+塑料蓋,鄉鎮直接用透明塑料杯,成本降低30%,但消費者覺得“更實在”。


圖片來源:騰訊公共圖庫


但是網友“從心開始”還是吐槽:“益禾堂最大的問題就是定位和蜜雪冰城重復了?!本W友“萬事順遂”反駁:“他比蜜雪早,但是沒干過蜜雪,蜜雪價更低?!?/p>

不過,益禾堂的聰明之處在于:它不和蜜雪冰城拼“價格”,而是拼“品質”。比如,薄荷必須用薄荷葉泡,不能用香精;甚至店員培訓時都要求“笑迎顧客”。

這些細節,讓鄉鎮居民覺得“益禾堂比蜜雪冰城高檔一點”,哪怕只貴1塊錢。這就像拼多多和淘寶的競爭。

益禾堂的“鄉鎮戰略”,本質上是新茶飲行業的“鄉村振興實踐”:它沒有用都市的審美去改造鄉鎮,而是用鄉鎮能接受的方式,提供“不土”的品質。

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益禾堂雖有一批忠實消費者,卻整體“存在感”偏低。

據波特的定位理論,市場定位決定了品牌的發展路徑。益禾堂作為區域性茶飲品牌,將門店集中布局于二三線城市,一線城市覆蓋率較低。這如同在廣袤的市場版圖上,它選擇深耕一方“沃土”,雖能精準服務特定區域消費者,卻也限制了品牌步伐,曝光度受限,難以在大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再看科特勒的營銷管理理論,品牌傳播與營銷投入緊密相連。頭部茶飲品牌每年豪擲數億元用于廣告宣傳與聯名活動,通過全方位、高頻次的營銷轟炸,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在消費者心中構建起強大的品牌認知。

而益禾堂更傾向于憑借口碑和下沉市場積累用戶,這種穩健的營銷策略雖能收獲忠實粉絲,卻如細水長流,短期內難以形成廣泛認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顯得聲量不足。

當然,“不火”并不意味著沒有價值。從長尾理論來看,下沉市場茶飲消費增速連續三年超過一線城市,益禾堂精準定位這一潛力市場,以高性價比和差異化產品吸引消費者,滿足了下沉市場消費者對品質與價格的雙重需求。


04

結語


無論如何,益禾堂的這場實驗,已經給行業指明了一條新路:拒絕內耗,放下“高端”“輕奢”的虛榮,需要去理解城鄉兩代人的真實需求。

當所有品牌都在一線城市卷生卷死時,益禾堂用“櫻花牧場+鄉鎮土墻”的組合拳,證明了一件事:新茶飲的未來,不止在CBD的玻璃幕墻里,或也在城鄉結合部的土墻上;在年輕人的朋友圈里,還有可能還在鄉鎮居民的口渴瞬間。

畢竟,能穿越周期的品牌,從來不是靠“偽精致”撐場,而是靠“真需求”活命。

下一杯檸檬水,你會選擇在櫻花樹下喝,還是在土墻邊喝?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新消費智庫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yiren22亚洲综合|人妻有码中文字幕|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