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篤之
來源:鯨商(ID:bizwhale)
今年4月以來,外賣平臺戰火重燃,只是攪局者變成了京東,率先正面硬剛美團,隨后餓了么換上“戰甲”——淘寶閃購拋出百億補貼入局,“紅黃藍”外賣三軍火拼達到了高潮,線下800萬餐飲商家“被迫”卷入這場戰役。
“不參加外賣補貼大戰,就沒有訂單,參加了又沒有利潤?!边@是商家們普遍的心聲。隨著國家相關部門的介入,各行業“反內卷”。近日,隨著淘寶閃購、京東外賣、美團也被約談,它們挑起的“補貼大戰”被叫停。
對此,昨晚(8月10日)央視新聞專門在《每周質量報告》的調查報道中指出,多地商家在這一輪外賣大戰中“賠本賺吆喝”的困局,線上補貼打價格戰,導致線下流量(到店消費)嚴重下滑,商家們苦不堪言......
(宜昌某餐飲經營者今年6月份的賬單展示)
盡管官方“調?!蓖赓u大戰的戰火,還在暗中燃燒,新一輪較勁來自外賣平臺的官方“食堂”,它們是京東推出的七鮮小廚和美團的浣熊食堂。
其中,七鮮小廚宣布未來三年要在全國建設10000家。相比之下,美團旗下的浣熊食堂去年開始低調測試,計劃未來三年的開店目是1200家。
盡管,二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定位和經營模式,站在外賣平臺的角度出發,都是為了解決“幽靈外賣”規范“外賣店”的重要試水,但在不少中小商家看來,又是平臺從打造“收割閉環”重要手段,“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難免讓商家們擔憂。
加之,個體戶也要強制社保的法規解釋,在9月1日生效,讓餐飲老板進一步提高經營成本,多少個夜晚,800萬餐飲老板們放心疲憊的身體,躺在床上仍在焦慮——未來,出路在何方?
01
京東、美團外賣“新戰場”暗中較勁
七鮮小廚與浣熊食堂的市場定位存在差異,很大程度上源于二者模式的不同。
首先,浣熊食堂是美團對外賣場景的線下延伸,其更注重“快”,可能較為依賴預制菜,對標外賣均價;七鮮小廚是京東七鮮超市的餐飲配套,強綁定超市庫存,用以提升超市粘性,其特點在于“鮮”,標榜超市直供食材現做,更注重品質。
一個是外賣思維的實體化探索,一個是超市供應鏈一體化的探索。
可見,二者在運營層面的諸多不同。美團浣熊食堂更偏向合作,由美團官方提供場地和基礎支持,商家入駐后自主經營。七鮮小廚采用的是自營合營模式,京東親自下場深度參與到供應鏈和運營的各個環節。從食材的源頭直采,到門店的運營管理,再到最后的配送服務,都由京東進行把控。
七鮮小廚的優勢在于嚴格的品質把控,但超市客群和快餐客群重合度較低,并且向來用重資產搭建優勢的京東,在外賣這一利潤較薄的行業,規模優勢或許較慢誕生。更有業內人士認為京東的產品太多太寬泛,不看好。也有消費者認為:“如果真的是現炒,價格合適,愿意買單?!?/p>
美團浣熊食堂的優勢則在于快速整合市場上的優質商家資源,降低運營成本,但其在管控上相對較弱,很難保障所有商家都能達到統一的食品安全和品質標準。有消費者吐槽浣熊食堂的預制菜,也有消費者表示相信美團的品控。
這些特點落到用戶體驗方面,二者也有著明顯的差異。七鮮小廚憑借其強大的供應鏈優勢,能夠提供價格實惠且品質穩定的菜品。同時,七鮮小廚的透明廚房直播和嚴格的品控措施,讓用戶對食品安全更加放心。
浣熊食堂雖入駐了不少知名連鎖餐飲品牌,但價格優勢不足。有用戶表示,在浣熊食堂點一份老鄉雞的套餐,價格比在老鄉雞官網直接訂餐還要貴。某白領向鯨商吐槽:“點浣熊食堂不夠快,還不如點一份美團外賣?!?/p>
在擴張策略上,正如開篇所言,七鮮小廚想于未來三年在全國建設10000家。這注定了京東需要采取激進的進攻策略,通過大規模的資金投入,才能快速擴張門店數量,搶占市場份額。
浣熊食堂則相對保守,其在未來三年的開店目標僅僅是1200家。美團希望通過打造食品安全形象,穩步擴大商家合作。而浣熊食堂強調的“全程可視可追溯”,是對商家的食品安全監管,以此來吸引注重食品安全的消費者。不過,這種策略相對保守,擴張速度較慢,在市場競爭中可能會處于被動地位。
總之,七鮮小廚的“自營重資產”,注重品質與擴張;浣熊食堂的“輕資產聚合”,注重規模與安全。無論是七鮮小廚的快速跑馬圈地,還是浣熊食堂的穩步前行,對消費者而言都是多了些選擇。不過,對廣大中小商家而言,就另當別論了。
02
中小商家迷茫中帶“愁”
七鮮小廚、浣熊食堂一出世,各類中小商家先是積極參與,同時又擔憂兩個巨頭下場,是否會“搶生意”,對行業發展造成何種影響。
對于這一點,京東七鮮小廚負責人劉斌表示,京東絕不會跟商家搶生意。首先,七鮮小廚的定價在20元以內,不會跟30、50元的正餐市場搶生意。
此前,京東還推出了“菜品合伙人”計劃,邀請餐飲品牌或廚師提供招牌菜配方,共同參與菜品研發。京東負責供應鏈、運營等環節,合伙人可獲得100萬元保底分成及后續銷售分成。并且,七鮮小廚的選址也會避開正常商家,而選在幽靈外賣訂單占比高的路段。
京東希望讓菜品合伙人把配方提供給京東,京東借助炒菜機器人統一出品,再由全國萬店計劃實現品牌的跨區域銷售,為商家提供增量?,F在費大廚、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雞這些知名品牌已經報名了,可見行業內認可度不低。
但針對這項計劃,很多中小商家們,擔心將招牌菜品配方賣給京東,是否會失去自身做餐飲的護城河,降低競爭力,失去了飯碗。不少擁有民間手藝的餐館老板向鯨商透露:“我們自己的爆品配方,會不會成為七鮮小廚的爆款,從而讓自己苦苦經營的小店不得不關門?”
這些擔心不無道理,畢竟市場中更多的還是中小商家。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在很多品牌商品的配方并非獨家,壁壘不高,賣給京東也無所謂。
還有商家認為:“做餐飲的都知道爆款不易。所謂‘爆款合伙人’是需要我們先投入一個‘爆款’,需要我們做好料包標準化、品牌包裝宣傳等方面,然后京東給我們引流找加盟店。合伙人則需要先行投入,平臺其實不會保證有任何回報,就看你能不能‘賣’得出去,這種利益關系其實很脆弱,越是強調‘1000個合伙人’數字越大越是證明平臺啥責任都不需要負,最后就是生死有命富貴看天?!?/p>
再看美團的浣熊食堂,早在2024年,美團就開始籌建浣熊食堂模式下的“浣熊廚房”,并于當年12月24日開展試點。2025年7月1日,美團正式推出“浣熊食堂”,計劃未來三年在全國各地投資建設1200家。
根據美團官方的數據,自推出浣熊食堂以來,美團和美團外賣App相關關鍵詞的搜索量環比6月已上漲超40倍。浣熊食堂商家整體曝光量上漲164%,訂單量上漲60%。
可盡管前期動作不少,仍有商家質疑。
杭州某米粉類商家在被浣熊食堂邀請時,浣熊食堂表示一個月五六千就能投入一個檔口。在平臺的監管下,用美團的快驢收銀系統,完成外賣餐制作和配送。
但該米粉類商家還認為:“如果美團外賣不托管,這個模式很難成功。因為商家應該專注他最擅長的事,即做產品。但如果商家從食材,到門店,到外賣履約,都要被美團扣一層,還要買流量,找代運營,支付人員工資,那基本沒什么利潤,等于花錢給平臺打工。浣熊食堂如果入駐后不給流量,相當于商家還需自行購買,一魚多吃?!?/p>
因此,新平臺制勝第一步——廣泛商家入駐,是由商家能否賺到錢決定。
03
夾縫求生:800萬商家的自救與出路
美團浣熊食堂和京東七鮮小廚,與盒馬早期嘗試的餐飲化探索,如盒馬工坊、盒馬快餐存在相似邏輯,但盒馬的經歷恰恰為這兩家提供了借鑒。
夾縫求生,800萬餐飲老板的出路何在?
京東七鮮小廚萬店計劃與美團浣熊食堂的擴張,如同兩股巨浪沖擊著餐飲業。對于800萬身處平臺擠壓、成本攀升與消費挑剔夾縫中的餐飲老板,這絕非“神仙打架”,而是生存空間的嚴峻挑戰。
直面沖擊:生存空間的雙重擠壓
平臺“下場”競爭: 七鮮小廚的自營重資產與浣熊食堂的輕資產聚合,本質是平臺深度介入供應鏈與終端。商家憂慮“裁判員變運動員”的不公:巨頭憑借資本、供應鏈與流量優勢(如七鮮的直采低價、浣熊的聚合效應),正快速蠶食中小商家賴以生存的性價比與特色空間。
核心命脈與利潤困局: 京東“菜品合伙人”計劃引發“配方焦慮”——交出核心配方恐失立身之本,拒絕則可能被規?;瘡椭?。同時,入駐模式(如浣熊的扣點、指定系統、履約成本)疊加社保新政帶來的剛性成本上漲,使“薄利”甚至“無利”成為常態,商家擔憂淪為平臺“打工人”。
流量傾斜與客源分流: 平臺資源必然向自有或合作品牌傾斜,中小商家自然流量減少、獲客成本攀升。平臺品牌憑借“標準化”、“安全”背書及補貼,持續分流個體商家的客源。
破局之道:在“求放過”中主動突圍,消極等待非良策,主動調整方能覓生機:
強化“不可替代性”: 避開標準化硬剛,聚焦 “煙火氣”與“人情味” ——突出 手工現做、獨特風味、地域特色、個性化服務 。打造社區食堂、社交據點,建立情感連接。深耕細分品類(地方小吃、私房菜)、講述品牌故事。
擁抱“小而美”運營: 理性規模,優化菜單(聚焦高毛利核心品),善用 數字化工具(小程序、社群、會員)降本提效。靈活合規用工,將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提升單店盈利。
多渠道布局,借力不依賴: 視外賣平臺為 引流渠道之一 ,積極拓展 私域流量池(微信群、會員)。探索自建小程序、本地合作、團餐等,分散風險。參與平臺活動需精算成本,確保 “有利可圖” 。
合規轉型,視成本為投資: 將社保新政等合規成本視為 長期經營的必要投資 ,通過提升效率和管理消化。規范經營本身亦是吸引品質顧客的招牌。
探索“抱團取暖”: 區域同類型或互補商家可 聯盟合作 ,共享供應鏈(聯合采購)、聯合營銷、經驗交流、共擔風險(如合租中央廚房),提升整體議價與抗風險力。
七鮮小廚與浣熊食堂的角逐,是資本技術重塑餐飲的縮影,在帶來效率的同時也擠壓著傳統生存空間。800萬餐飲老板的“求放過”,是對公平競爭與獨特價值被尊重的呼喚。
餐飲業的活力,源于“大江大河”與“涓涓細流”的共生 。巨頭的標準化滿足效率,而街角巷尾帶著鑊氣與溫度的“小廚”,承載著無可替代的煙火溫情。中小商家的出路,在于堅守 “人”的溫度與“獨特”的味道 ,構筑自己的護城河。
未來,既需平臺在擴張中給予中小經營者更公平的生態位,也需商家勇于變革,在堅守核心價值中找到新法則。唯有當萬店雄心與萬家燈火 各得其所,中國餐飲方能 百花齊放,生機盎然 。畢竟,人間至味,不止于標準化效率,更在那份 獨一無二、熱氣騰騰的生活滋味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