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小酩
來源:食品飲料綠皮書(ID:olivefooddrink)
根據飲料酒精數據權威機構IWSR的近期報告,2024年無醇啤酒銷量增長9%,預計將在2025年超越麥芽啤酒,成為全球銷量第二大的啤酒品類。
各大啤酒品牌紛紛加碼布局,試圖在這一新賽道中搶占先機。
無醇啤酒為何能逆勢增長?它是否會成為酒飲行業新的風口?
?01
無醇啤酒有望躋身全球第二
在當前的全球啤酒市場中,拉格啤酒依舊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數據顯示,2024年按銷量計算,拉格啤酒占比高達92%,穩居首位寶座。
值得關注的是,市場第二、第三梯隊的格局正醞釀變化。
此前,麥芽啤酒與無醇啤酒分別以約2%的市場占比位列第二、第三,但這一局面有望在2025年被打破——無醇啤酒預計將實現對麥芽啤酒的超越。
無醇啤酒的增長勢頭不僅體現在銷量上,銷售額表現同樣亮眼。
2019年至2024年,其復合年增長率達到8%;而據預測,2019年至2029年這一指標將進一步攀升至12%。
面對這一新興趨勢,各大啤酒品牌紛紛加碼布局。喜力、百威、科羅娜、樂飛、吉尼斯等知名品牌均已推出無醇版本產品,并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品類推廣。
與此同時,精釀啤酒商為豐富產品線持續創新,Lucky Saint、Big Drop、Athletic Brewing Company等專注于低酒精與無醇啤酒的新興品牌也不斷涌現,共同為市場注入活力。
頭部企業更明確了長期戰略規劃。百威英博計劃在2025年前,使無酒精和低酒精產品的銷量占比提升至20%,并已投資3320萬美元用于相關釀造技術的開發;朝日啤酒CEO預測,到2040年,低酒精及無酒精產品將占據公司整體銷售額的50%;三得利CEO此前接受CNBC采訪時也表示,公司已敏銳捕捉到這一消費新趨勢,將推出更多零酒精和低酒精飲料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02
多重因素驅動市場升溫
無醇啤酒(Non-alcoholicBeer)雖名為“無酒精”,卻并非絕對的“0酒精”。根據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T/CBJ3108-2021無醇啤酒》標準,酒精度低于或等于0.5%vol的啤酒即可被定義為無醇啤酒。
這種特殊的啤酒品類,更像是一種“輕負擔”的飲酒選擇——既能滿足人們在社交場景中對飲酒氛圍的需求,又能規避酒精攝入(過多)帶來的不適。
過去,無醇啤酒曾因品質問題長期難以獲得消費者認可。但隨著釀造工藝的持續提升,其口感已得到顯著優化;與此同時,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增強與對低卡路里飲品的需求,共同推動這一品類加速滲透市場。
IWSR無酒精飲品部門主管蘇西?戈德斯平克分析稱:“當前各代人對‘適度飲酒’的認同度日益提升,帶動多數無酒精品類快速增長,而無醇啤酒的成功更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p>
她進一步解釋,優質無醇品牌的持續涌現是關鍵動力之一,這些產品在口感、外觀上已能與含酒精啤酒媲美,為消費者提供了真實的替代體驗;其次,渠道覆蓋的擴大讓無醇啤酒觸達更多人群,主流零售商與線下門店的廣泛布局,搭配豐富的產品選擇,降低了消費者的嘗試門檻;此外,大型國際營銷活動的持續推動,也為這一品類積攢了足夠市場熱度。
從更廣泛的品類視角來看,涵蓋啤酒、葡萄酒、烈酒的整個無酒精品類增長勢頭穩健,2024-2028年復合年增長率預計將達7%。這一增長在傳統酒類遇冷的市場中尤為亮眼:以美國為例,2019-2024年酒類銷量復合年增長率下降1%,而同期無酒精飲品銷量卻飆升28%,形成鮮明對比。
?03
國內無醇啤酒:
年復合增長率45%
在國內市場,盡管無醇啤酒的消費者占比尚處低位,但在健康消費趨勢的強勁推動下,這一細分領域正展現出增長潛力。
中研普華研究院《中國無醇啤酒行業“十五五”深度研究咨詢預測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間,中國無醇啤酒市場規模從30億元飆升至12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5%,遠超傳統啤酒行業個位數的增速水平。
這一迅猛的增長態勢預計將在“十五五”期間持續,推動無醇啤酒從邊緣品類逐步向主流消費選擇轉變。
面對這一藍海市場,國內頭部啤酒企業已紛紛試水布局。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等行業領軍品牌均推出了無醇啤酒產品,雖暫未成為各自的主打品類,但已展現出明確的戰略傾斜。
青島啤酒依托百年釀造工藝,推出“0.0%酒精”系列產品,主打“原漿風味保留”技術,并借助冬奧會等大型賽事營銷,強化其高端產品形象。
華潤雪花則通過“冷萃脫醇”技術實現口感突破,同時在社區便利店布局“無醇專區”,相關產品的掃碼溯源使用率已達78%。
燕京啤酒則聚焦功能化創新,推出“無醇+膳食纖維”產品,精準貼合健身人群需求,其復購率在同類產品中表現突出。
業內人士認為,無醇啤酒的終極價值,或許在于重新定義酒飲消費的健康標準與場景邊界,為行業發展開辟新路徑。
部分內容參考于:
https://www.beveragedaily.com/Article/2025/07/15/alcohol-free-beer-to-become-second-largest-beer-category/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