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食品成健康消費新風口:從概念走紅到千億市場,品牌巨頭紛紛搶灘

營養健康評論
2025.08.07
這個曾經局限于醫療場景的細分領域,如今更是成長為年增速超10%、規模達1762億元的龐大市場。

文:周曉宇

來源:營養健康評論


低GI市場究竟是一片怎樣的藍海?


近年來,“低GI”食品成為健康飲食領域的熱門話題。從低GI餅干、低GI面包到低GI大米,各類低GI食品層出不窮,吸引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


尤其是當“健康中國2030”戰略與1.41億糖尿病患者的控糖剛需相遇,中國低 GI 食品市場——這個曾經局限于醫療場景的細分領域,如今更是成長為年增速超10%、規模達1762億元的龐大市場,并以全場景滲透的姿態重塑食品工業格局。



席卷食品行業的“低GI風潮”,不僅是社交平臺上“減肥必吃清單”的高頻詞,更已成為撬動千億市場的新支點。從乳制品巨頭到新銳茶飲品牌,從傳統商超到生鮮電商,整個行業正加速涌入這條健康飲食細分賽道。


要理解低GI的走紅,首先需要厘清這個高頻出現的概念:GI即血糖生成指數,反映的是食物進入人體后引起血糖升高的速度與幅度。當GI值≤55時,該食物即被定義為低GI食品。這類食物因在胃腸中停留時間長、葡萄糖釋放緩慢,能有效避免血糖驟升驟降,這一特性使其成為控糖人群的“心頭好”。


而低GI的流行,絕非偶然?!吨袊?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的數據顯示,過去40年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持續攀升,18歲及以上人群患病率已達11.2%,其中90%為2型糖尿病,其發病與飲食結構、生活習慣密切相關。與此同時,體重管理、亞健康改善等需求日益迫切,“控糖”從糖尿病患者的專屬需求,變成了全民健康生活的標配。


這種需求的爆發,直接催生了低GI市場的井噴。公開數據顯示,當前中國低GI食品市場規模已達1762億元,年增速穩定在10%以上;京東超市數據更顯示,早在2022年低GI食品成交額同比激增10倍,購買人數增長8倍。生鮮電商叮咚買菜的表現更為驚人:其平臺低GI商品銷售額從2023年上半年的不足百萬元,飆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近6000萬元,兩年間增幅近60倍。





低GI食品市場的快速膨脹,正引發食品企業的“神速”響應。但回溯過往,這一賽道的發展并非一蹴而就。


很長一段時間里,低GI食品始終貼著“難吃”的標簽,更多被視作“特醫領域”的專屬產品。即便其適用人群看似廣泛,但相較于歐美市場的成熟,國內低GI行業的發展始終不溫不火。這種僵局,直到2019年《食物血糖生成指數測定方法》標準的出臺才被打破——標準的落地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明確依據,也讓沉寂的國內低GI市場終于泛起些許漣漪。


不過,彼時的低GI食品,核心品類仍集中在“特醫食品”范疇。其中,DGI與初吉是初代較具代表性的品牌。


成立于2017年的初吉,首款產品便是低GI代餐餅干,同年便實現百萬級銷售額;而2012年成立的瑪士撒拉,在低GI賽道深耕多年后,也借著近兩年的融資動態走入大眾視野——2022年12月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2023年4月再獲近億人民幣A+輪融資,其旗下四大系列產品中,便包含面向糖尿病人群的DGI食品矩陣,涵蓋餅干、代餐棒、黑燕麥片等多個品類。


真正的爆發是在2022年。據不完全統計,此后“低GI”相關項目的融資動態密集涌現:2022年8月,慢糖家完成千萬級人民幣種子輪融資,其首款產品正是低GI慢糖吐司;同年12月,糖友主食專研品牌“糖友飽飽”斬獲數千萬A+輪融資;2023年11月,慢糖家再獲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資本的持續注入,讓低GI賽道的熱度不斷攀升。


與此同時,這兩年國內入局低GI市場的企業還在不斷增加,既有中糧這樣的國家隊,也有達能、伊利等知名食品企業??梢哉f,行業巨頭的入局更是將市場推向了新高度。


例如在乳制品領域,蒙牛、伊利、君樂寶等頭部企業率先發力,推出低GI牛奶、酸奶等產品,將日常飲品納入健康化改造軌道;烘焙賽道,盼盼食品推出低GI無糖燕麥餅干、營養歐包,百草味的“每日堅果”則拿下低GI認證,讓零食逐漸擺脫“高熱量”標簽;茶飲行業更將低GI作為差異化競爭的關鍵,喜茶、霸王茶姬等品牌紛紛將“降低升糖指數”寫入產品賣點,重新定義新式茶飲的健康屬性。


從創新角度來看,雖然低GI產品配料表中膳食纖維、抗性糊精、菊粉、異麥芽酮糖等成分出現頻率較高,在原料和輔料的應用上較為同質化。但現階段產業鏈上也開始呈現出從原料到技術等多層面突破的場景。


而從品類覆蓋來看,低GI食品已從最初的代餐粉、能量棒,逐步擴展到面包、面條、麥片、飲料乃至月餅等節慶食品,形成全場景滲透的格局。


目前,在一些社交平臺中搜索低GI食品,其食用場景已經涵蓋了應酬、熬夜、早餐、晚餐、夜宵、下午茶、戶外等多個領域,與“控糖減肥、健康飲食、精致上班族”等進行強關聯。


而線下商超、便利店的貨架、線上電商的“低GI專區”,也無不印證著一個事實:曾經的細分概念“低GI”,已成長為食品行業的主流趨勢。





盡管市場增速驚人,但低GI食品的普及仍面臨多重挑戰。此前,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消費者反饋與行業認知存在明顯錯位?!?/p>


這種錯位集中體現在三大痛點上:


其一,“智商稅”質疑揮之不去。由于缺乏統一的低GI認證標準,部分企業存在“概念營銷”嫌疑,標注“低GI”卻未通過專業檢測,導致消費者對產品真實性存疑。


其二,“選擇少”與“不好吃”并存。當前市場上真正通過認證的低GI產品SKU仍有限,同時,為控制GI值,部分產品犧牲了口感,陷入“健康但難吃”的怪圈。


其三,推廣成本高與認知度低的惡性循環。低GI認證需專業機構檢測,企業投入成本高;而消費者對GI值的含義、判斷標準了解有限,進一步制約了產品滲透率。





面對痛點,一些平臺方正在主動破局。


例如作為最早布局低GI賽道的生鮮電商之一,叮咚買菜不僅喊出“打造全場景、全品類低GI食品專區”的口號,更與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計劃從標準制定、商品開發、認證測試到科普推廣全鏈條發力。


京東等主流電商也在加碼布局?!?024京東食品飲料健康趨勢白皮書》將“低GI”列為核心健康趨勢,其平臺搜索熱度與銷售額的持續攀升,印證了流量向銷量轉化的巨大潛力。


行業預測顯示,到2030年中國低GI食品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這個數字的背后,是健康消費需求的持續釋放,也是行業從“概念狂歡”走向“價值深耕”的轉型契機。


正如業內專家所言,低GI市場的持續增長,離不開三大支撐:統一的認證標準打消消費者疑慮,技術創新解決“健康與美味”的矛盾,全渠道科普提升認知滲透率。


可以預見的是,當大眾健康化已成定局,在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產品創新與多樣化、行業標準逐步完善和市場競爭加劇等趨勢的推動下,低GI食品或許能真正從“風口概念”,變成融入日常的健康生活方式——而這一天,或許比想象中還要來得更快。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營養健康評論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yiren22亚洲综合|人妻有码中文字幕|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