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然在華組織調整,近120億年收入的新板塊將誕生

小食代
2025.07.16
新西蘭乳企巨頭恒天然(Fonterra)在華組織架構迎來重大重組。

文:何丹琳

來源:小食代(ID:foodinc)


小食代從業內獲悉,今天,恒天然對大中華區員工宣布,“經過慎重考慮和深入分析,我們決定將消費品牌團隊與餐飲服務團隊進行合并?!痹摴颈硎?,此舉旨在優化業務運營,并推動更大的協同效應。

這意味著,恒天然大中華區年收入超101億規模的餐飲服務業務,與年收入接近17億的消費品牌業務,接下來將重組為“兩塊業務、一套人馬”的全新組織運營模式。

目前,在中國市場,恒天然餐飲服務業務通過“安佳專業餐飲”品牌供應超高溫滅菌奶油、奶油奶酪、黃油和奶酪等產品;消費品牌業務旗下則擁有安佳、安怡、安滿等知名乳制品品牌。

這也是在恒天然今年2月宣布剝離旗下消費品牌業務不涉及中國市場后,該公司對中國消費品牌業務未來運營模式做出的最新重大決定。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詳情。


01

“存在重疊”


今天,恒天然也具體解釋了這次組織重組的背景和原因。

該公司表示,在全球消費品牌業務剝離公告發布時,曾擔心此次剝離會對“安佳專業餐飲”(Anchor Food Professional,簡稱AFP)品牌產生影響,并可能導致消費者和客戶對“安佳消費品牌”與“安佳專業餐飲”中的“安佳”產生混淆。

“貝恩咨詢公司(Bain)的研究以及隨后普華永道(PwC)的再次驗證,均指出了零售渠道與餐飲渠道產品之間存在交叉重疊?!焙闾烊恢赋?。



該公司表示,基于這些交叉重疊的考慮,決定不剝離中國地區的消費品牌業務?!熬唧w來說,我們將保留‘安佳’品牌(無論是安佳消費品牌還是AFP)在大中華區(大陸、香港、臺灣和澳門地區)的所有商標所有權和使用權?!?/p>

“我們委托普華永道(PwC)探索如何在合作社運營費用削減任務的背景下,通過優化成本支出來更好地利用這一契機,優化我們的消費品牌業務?!焙闾烊槐硎?。

這家乳企找到的優化路徑,就是將消費品牌業務和餐飲服務業務合并管理。

小食代介紹過,恒天然消費品牌部自成立以來,陸續將安佳、安怡、芝司樂、美蘭、凱蓓蒂等品牌引入中國市場。目前,僅安佳品牌就覆蓋了佐餐乳品(黃油、芝士、稀奶油)、高端常溫奶、成人奶粉、兒童奶和益生菌等多品類產品。




安佳專業餐飲旗下的產品系列則包含稀奶油、奶油干酪、黃油和芝士等,在中國主要聚焦烘焙、餐食、飲品,以及餐飲零售化渠道。按照生意貢獻比例,目前烘焙渠道是“絕對主力”;稀奶油則是銷售貢獻占比最大的品類。

可以看到,目前,這兩塊業務旗下均運營著在中國擁有高知名度的“安佳”品牌,區別在于前者直接面向C端消費者銷售,后者面向B端客戶銷售(如烘焙、茶飲連鎖等)。

兩個業務團隊合并之后,有望通過品牌統一管理、供應鏈等資源整合和運營優化,實現顯著的協同效應。然而,由于B端與C端市場從產品和服務需求、銷售渠道到獲客模式均存在較大差異,這也將是后續合并后的新團隊面臨的一大挑戰。


02

新運營格局


這次組織重組后,恒天然大中華區的業務運營板塊將迎來全新格局。

目前,這家乳企巨頭一共經營著原料、餐飲服務和消費品牌三大業務板塊。小食代翻查的業績資料顯示,2024財年,恒天然大中華區的收入約為63.69億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263.56億元);稅后利潤為4.12億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17.56億元)。

其中,原料業務在恒天然大中華區收入中“占大頭”,2024財年錄得35.98億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153.38億元),稅后利潤為1.28億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5.46億元)。

餐飲服務業務“吸金能力”同樣不輸,盈利甚至更勝一籌:2024財年的收入為23.77億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101.33億元),稅后利潤為2.99億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12.75億元)。



消費品業務則是恒天然大中華區唯一虧損的業務板塊,2024財年收入為3.94億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16.8億元),稅后利潤為虧損1500萬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6394.5萬元)。



未來,在餐飲服務和消費品業務合并后,這家乳企巨頭在中國將主要運營兩大體量相當的業務板塊。

小食代留意到,據恒天然大中華區CEO兼全球餐飲服務業務總裁周德漢日前透露,大中華區三大業務部門(原料、餐飲服務和消費者品牌)的團隊目前一共有600多名專業人員。

其中,餐飲服務業務負責人為戴俊琦,消費品牌業務負責人為薄雙宇。

戴俊琦已領導恒天然餐飲服務業務多年。今年5月在和小食代交流時,他曾提到,烘焙工業化加速、消費場景多元化、核心品類快速增長、品質升級等趨勢背后的市場機遇,共同構成了價值千億的乳品應用新藍海。

薄雙宇去年9月和小食代交流時則曾談到,恒天然消費品牌業務旗下的安佳品牌正加速推動“Local for Local (本地創新為本地用戶)”策略,最新成果包括推出十三香小龍蝦、青花椒等本土特色口味的安佳風味芝士片新品。她強調,本土化創新是核心戰略。

今天,恒天然并未在上述員工信中透露,此次組織調整正式生效的時間,以及涉及的員工數量、后續可能出現的崗位變動等。


03

剝離進展


正如上文所述,恒天然此次對中國業務的最新安排,受到其在全球范圍內剝離消費品牌業務的影響。

小食代介紹過,去年5月,這家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商宣布了近年來最重大的一個戰略決定——計劃“大手筆”剝離消費品業務,涉及Anchor(安佳)、Mainland、Kāpiti、Anlene(安怡)、Anmum(安滿)、Fernleaf、Western Star、Perfect Italiano等多個品牌。此外,恒天然還將出售大洋洲和斯里蘭卡業務。

恒天然首席執行官郝萬里(Miles Hurrell)當時指出,剝離將讓恒天然更簡單高效,更專注于核心的原料和餐飲服務業務,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市場成為了一個“特例”。

今年2月,恒天然大中華區聲明稱,盡管一些細節尚待披露,但恒天然已決定剝離過程“將不涉及大中華區的消費品牌業務”。這意味著,恒天然大中華區將繼續保留消費品牌業務,中國消費品牌業務不在剝離之列。



目前,恒天然正在探索兩種不同的業務剝離方案。

去年11月,恒天然表示,探索對這些業務進行出售或IPO。隨后,恒天然一方面與其全球消費品牌業務及相關業務的潛在買家進行接洽,另一方面任命主要管理團隊成員為可能的IPO做準備。

作為潛在的IPO準備工作一部分,恒天然把消費品牌業務命名為“Mainland Group”,并陸續任命了Elizabeth (Liz) Coutts為該業務的候任主席,Anne Templeman-Jones為董事會審計與風險委員會候任主席,還任命了René Dedoncker為候任首席執行官,Incitec Pivot的前首席財務官Paul Victor為候任首席財務官。

今年3月,恒天然與潛在投資者團體舉行路演會議。根據會議材料顯示,準備剝離的恒天然消費品牌業務在2024財年錄得凈收入49億新西蘭元(折合人民幣約204億元),EBIT約為2億新西蘭元(折合人民幣約8億元)。該業務有15個工廠,在全球20個市場出售產品。



與此同時,恒天然不排除直接出售該業務,并積極接觸潛在買家。

據《澳大利亞人報》在3月2日的報道,多家公司對恒天然的上述乳品品牌組合感興趣,據其了解約有30個公司提出了意向,包括澳大利亞乳企Bega、荷蘭乳業巨頭菲仕蘭、法國乳業巨頭蘭特黎斯、加拿大乳企Saputo、達能,以及KKR、Pacific Equity Partners、CVC、華平投資等。

昨天,澳大利亞媒體引述“知情人士”透露,Bega已與菲仕蘭組成財團競購部分恒天然資產。競購該資產的,還有法國乳品巨頭蘭特黎斯、日本明治控股。據悉,上述競購者均于7月4日提交了報價,但這些報價不具有約束力,另一輪最終投標將在未來幾周內進行。

恒天然早前曾表示,這次的整個業務剝離過程至少需要12到18個月。郝萬里今年5月稱,恒天然一直在對消費品牌業務就股權出售和IPO兩種拆分方案的條款和價值進行深入的測試,該工作“正在按計劃進行”。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小食代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yiren22亚洲综合|人妻有码中文字幕|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