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姍姍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今天路過水果店,發現云南產的藍莓價格竟然跌落到只需7.99元一盒,兩盒也才15元。前所未見的實惠,讓我警覺心頓起,以為老板在賣什么臨期水果。直到路過兩三小店,發現最貴也不過30元兩盒,才意識到藍莓的世界好像真的變天了!記憶中的它似乎還是那個身價不菲,下單還需想一想的水果貴族,這還不到兩三年,竟擁有了“白菜價”。
中國人當真實現了“藍莓自由”?!
是真的。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剛剛發布的《2023中國藍莓年度報告》,中國早在2021年就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藍莓生產國。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26個都在進行藍莓的產業化種植,種植面積世界第一,接近7萬公頃。我們不僅種植面積大,進口量也全球領先?;诹汴P稅的優惠政策,來自秘魯和智利的藍莓,幾乎可以以同樣優惠的價格在中國與本土藍莓廝殺,而最終受益的,自然是我們消費者。
期待已久的藍莓自由終于到來!也讓我開始好奇:這個20年前幾乎沒有人聽說過的小漿果,是怎么一步步被中國人征服的?
01
中國本就有“藍莓”
很多人印象里,藍莓原產于北美,近十幾年才漂洋過海來到中國——但這個說法并不準確?!八{莓”,藍色的莓果,泛指“杜鵑花科越橘屬”旗下任意只要果皮是藍色的漿果。如今我們熟悉的“藍莓”,名字來源于1998年的一篇學術論文,它將藍莓代指的領域范圍縮小到“90年代以來從北美專門引進的,商品化的杜鵑花科越橘屬藍色漿果”,這才讓藍莓有了北美的身世。
但如果你從小生長在長白山、大小興安嶺一帶,就會發現:藍莓我從小就吃啊,不就是“嘟柿”么!一到夏天,山腳下、早市里賣的都是它。這個小灌木半個人高,春天開白花,夏天冒藍色小果,還有紅色的,酸勁兒可大了。懂行的人進山扒拉扒拉就能找到,早市買也不貴,10~15塊錢一小箱,東北人從小吃到大,并沒什么稀罕。
“嘟柿”的確是藍莓,是中國的野生藍莓。
其實杜鵑科越橘屬的家庭很大,遍布美洲大陸和亞歐大陸,“嘟柿”是中國出現最多的品種,學名“篤斯越橘”。早在乾隆時期,一本記錄盛京(今沈陽)地方生活的《盛京通志》里就出現過對于“篤斯越橘”的記載,不同地方對它的稱呼也不同:黑豆果、龍果、甸果、都柿……它們極其耐寒,可以抵御零下五十度的嚴寒,根部也常年處在永凍土壤里。每年8月掛果,果期也不長。有經驗的山人會算準了時機進山,在枝插叢生的山林里,尋找星星點點的藍色身影,采摘回來后用糖熬制成藍莓醬,抹饅頭給孩子吃——保存和食用的方法,跟歐美那些坐擁野生藍莓叢的原住民非常相似。
只是“嘟柿”們從未被商品化,也從未走出長白山之外。因為走出長白山,它們就活不了了。
02
超級水果的誕生
直到100年前,歐洲和美洲大陸的果農都堅信“野生藍莓無法馴化”的傳聞,因為只要嘗試過的人,無論怎么施肥疏苗,最終都會把藍莓養死。于是很長一段時間,野生藍莓與他們的關系,就跟東北人與嘟柿的關系一樣:一期一會,且吃且珍惜。
有個美國農業局的科學家不信邪。他叫康維爾,彼時的他剛成家,與妻子在遍布野生藍莓的新罕布什爾州買了一塊地,恰好就有不少野生藍莓灌木。身為科學家,他開始從科學的角度考察實驗藍莓的生長環境,發現常規的果蔬種植思路竟然在藍莓身上都不起作用。藍莓不喜歡肥沃的土地,也不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若要它發芽結果,土壤必須呈現酸性,且必須要經歷寒冷的錘煉。
反常規的發現,帶來的是藍莓商品化的可能。康維爾開始著手研究藍莓的馴化,僅他的一生內,藍莓就從無法馴服的野生灌木,變成了有30多種品種的常見水果。
這還僅僅是開始。
藍莓不斷推廣種植的過程,恰逢美國戰后經濟繁榮時期。美國對營養科學研究的投入,給整個西方世界的飲食觀念帶來了顛覆性變革。食物不再只是食物,而是包含身體必需的營養成分,這拆解分析的過程,也間接把藍莓從普通水果推上了超級明星的寶座。
那是1996年,塔夫茨大學關于“抗氧化”的研究報告里面將藍莓列為“抗氧化能力排名第一”的水果。雖說沒有人知道“抗氧化”對身體到底有怎樣的益處,但這份研究報告來到了當時北美野生藍莓協會會長的桌上。商機即刻觸發,一時間,藍莓可以“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開始流傳開來,鮮明的藍紫色也成了“具有與眾不同的抗氧化抗衰老功能”的佐證。伴隨著諸如《顏色密碼:一個顛覆性的健康飲食計劃》等大眾讀物的流行,藍莓成了當之無愧的“超級水果”。
無數商業精英、影視明星開始分享包含新鮮藍莓的三餐食譜,他們在各平臺表達對藍莓的喜愛,藍莓便攜好吃不臟手的特性,也幫助它進一步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每天吃上十幾顆,癌癥和病癥遠離我”的健康精英符號。
《藍莓之夜》劇照
03
中國的“藍莓自由”之路
這也是中國人最初認識的藍莓:一個來自北美的超級水果。
1999年,被稱為“中國藍莓之父”的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亞東在山東開始了藍莓商品化種植的嘗試?!白畛跏且粋€山東的老板在日本看到藍莓賣得又好又貴,就想著能不能在中國種,出口到日本,邀請到我來做嘗試”,李亞東后來回憶道。
那時國內認識藍莓的人很少,藍莓苗也必須從北美通過復雜的手續進口。小部分種植的人更多是勇字當頭,身先士卒,看看這個水果能不能幫自己賺點外匯。他們從未想過大量種植,更沒想過在國內銷售。
但千禧年的開始,標志著中國的大門向西方打開。更多的信息涌入民間,更頻繁的交流成為日常,藍莓這個知名的超級水果也開始頻繁出現在高端雜志和高端宴席。對于李亞東這樣的的農業專家,藍莓如此的身價就成了振興中國農業的絕好機會。他知道中國擁有足夠多適應藍莓生長的土地,只需要給農民看見發家致富的機會,中國的藍莓產業就可以發展。
無巧不成書,2012年美國的Driscoll(怡顆莓)和聯想旗下的沃佳農業都看中了藍莓,一個決定在云南,一個決定在青島投建藍莓種植基地。兩個行業巨頭的加盟,促進了整個藍莓種植產業的行動力。企業看見了藍莓的前景,農民看見了藍莓的收益,而老百姓也在各個平臺上了解到了這個超級水果對身體健康的營養功效。
天時、地利、人和,藍莓產業從2012年開始超速發展,最終實現了如今貴州、遼寧、山東、四川和云南五個主產區全年不間斷供應新鮮藍莓的可能。
04
為什么有的藍莓貴,有的藍莓便宜?
愛吃藍莓的你或許發現了,如今藍莓的價格雖然下來了,但一年四季,甚至同一季節藍莓的價格依舊有差別。即使看起來大小相似,價格可能有高低。
這背后,是季節、品種、產地、品牌等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影響。
之前提過,藍莓其實并不是某個單一物種,而是來自北美的“杜鵑花科越橘屬”旗下藍色漿果的統稱。在康維爾和后繼植物學家的研究下,野生藍莓延展出了十多種主要商品品種,以及數十種仍在不斷優化的品種。其中有的是以結果實的數量取勝,有的以果實甜度為重心,有的強調植株的抗寒性,有的則專攻植株的抗病性。不同品種養護成本不同,獲取種苗的價格也不同。雖說成品看起來可能都是中號藍莓,但有的維護成本更高,價格也就有所差別。
除此之外,藍莓的價格也受季節影響。自然條件下,藍莓大量成熟是從現在到9月——露天生長的藍莓植株經歷了冬天的嚴寒,在春天開花授粉,夏天結果。每年9月后吃到的藍莓,要么就是大棚種植,需要考慮到高額的養護費用;要么就是漂洋過海而來,存在高額的運輸成本。所以通常情況下春冬藍莓的價格會更高,夏秋的藍莓則會是一年中最低的。
當然還有品牌、果子大小等因素,也會左右一盒藍莓的價格。這也是為什么在同一個超市,或同一個水果攤,你可以看到8元一盒的藍莓,也能看見25元一盒的藍莓。在過去或許你會困惑,為什么看著一樣,價格天差地別,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應該就知道了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