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食財經(ID:ZSCJ-360)
近日,隨著疫情進入多發期,除相關藥物一盒難求外,網絡上還頻頻曝出黃桃罐頭賣脫銷的新聞,并出現“黃桃罐頭誠不欺我”、“黃桃罐頭會保佑每一個東北孩子”、“商家辟謠黃桃罐頭無藥效網友怒懟你不懂”等評論與微博熱搜。
不置可否,上述言論存在部分調侃之意,但從消費者購買熱度來看,黃桃罐頭確實有著“看似真實的魔力”,黃桃罐頭產品還在美團等電商平臺上久居熱搜熱賣榜單。黃桃罐頭“玄學”似乎誠不欺消費者。
值得思考的是,在提倡健康飲食、新鮮飲食的當下,為何平時很難被大家記起的罐頭類產品,如今卻能搖身一變,成為當下炙手可熱的囤貨?
01
不治病但治心
關于網上所傳的神乎其神的功效,黃桃罐頭生產商之一林家鋪子率先在某社交平臺發文辟謠稱,黃桃罐頭本身沒有任何藥效作用,并勸網友們理性囤貨,不要盲目跟從。還表示,目前貨源充足,不必驚恐,也不必瘋搶。
行業專家亦解釋稱,黃桃罐頭咳嗽時最好不要食用,可能會加重癥狀。一方面是因為甜食可直接刺激咽喉部位的神經,反射性地引起咳嗽,使咳嗽加重;另一方面是因為糖會刺激咽喉粘膜,導致咽喉部分泌物增加,加之糖的粘性較大,使分泌物更加粘稠,從而導致痰液不易咳出,并加重咳嗽。
對此,有網友表示:黃桃罐頭沒有藥效但是有“魔力”。事實上,盡管不少消費者亦并不認同黃桃罐頭可以治病的說法,但這并不能阻止他們對黃桃罐頭的喜愛。
網友直言,黃桃罐頭的歷史其實也好理解,北方冷,新鮮蔬果以前不方便保存,在8、90年代,逢年過節走親戚朋友送幾罐水果罐頭絕對是好玩意,北方的孩子從小對容易保存又好吃的黃桃罐頭有感情,吃它當然不是能治病,就是一種對小時候的追憶。
從病人角度來講,感冒發燒患者能夠吃一罐清涼可口的罐頭,可以帶來身心的舒暢,或可短暫緩解病痛,可以算是甜蜜的安慰劑。
這或與感冒藥品被搶購的心理一樣,黃桃罐頭的爆火背后,還是民眾對于個人防護的重視,市場需求決定市場價格,只要出現某個產品爆火,都是反映消費者心理的實質載體。
02
罐頭行業需要“新風貌”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
黃頭罐頭爆火現象背后,我國罐頭行業發展如何呢?
現實來看,我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罐頭生產國,也是最大的罐頭出口國。中國罐頭已經出口到全球140多個國家地區,其中蘆筍罐頭和橘子罐頭已分別占到全世界該品類出口總量的70%和80%。
據海關數據,2022年前9個月,中國水果罐頭出口總量為40.95萬噸,總金額為5.4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相比,銷量增加22%,金額上升39%,目前呈現出量價齊升態勢。
品類上,隨著食品加工技術的不斷進步,除了傳統的水果罐頭外,目前罐頭市場已經涵蓋了午餐肉、金槍魚、鷹嘴豆、熟筍、紅燒肉罐頭、土豆牛肉罐頭、蒲燒鰻魚罐等,與預制菜賽道開始鏈接起來。
國內消費方面,罐頭行業亦呈現增長趨勢。分析人士指出,這主要是由于消費者囤貨需求。特別是青年群體,主要考慮便捷屬性,罐頭類產品自然成為購買的對象之一。
不過,有著“不健康”、“防腐劑”等標簽的罐頭,在新鮮、健康需求愈發高漲、物流等基礎運輸設施逐漸完善的當下,銷量并不是很可觀。數據顯示,美國每年每人消費90公斤罐頭,在2019 年我國人均罐頭年消費量僅為2公斤。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相比國外對于罐頭的接受程度,國內還處于發展時期,在人均罐頭消費量上我們還有明顯不足。且更多消費者將罐頭局限在不健康等固有框架里。
對此,春雨醫生曾表示,罐頭制作要經過加工、罐裝、密封、殺菌等工序。罐頭企業按照國家標準的要求進行高壓蒸汽滅菌(121度),罐頭食品需要滿足“商業無菌”?!吧虡I無菌”不等于絕對沒有細菌,而是說不含有致病微生物。同時,絕大多數的罐頭是不需要添加防腐劑的。不必將罐頭食品與“不健康”畫等號。
歷史來看,罐頭發源于拿破侖征戰時代,原為解決軍隊后勤問題,后逐漸轉為民用,被公認為人類食品工業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也是軍事科技轉民用的典范。
分析人士指出,當下消費者對新鮮的認知已經根深蒂固,如何才能讓大家對罐頭食品摒棄“不新鮮”的烙印,或才是行業重塑的一環。
綜上來看,國內罐頭行業仍有不小的發展空間與挑戰,如何從國內消費習慣與消費認知出發,做出真正受國人偏好的“罐頭食品”,或才是行業突圍的路徑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