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Eva Fan
來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本月9日,Foodaily注意到,伊利集團18萬頭奶牛綠色智慧養殖示范園項目在呼和浩特正式啟動。繼優然牧業香港聯交所上市一周年之后,這是國內乳品行業在奶源領域的又一次大舉動,也讓沉寂數月的奶源之爭再度成為行業熱點。
2020年8月,蒙牛入主中國最大有機奶乳品公司圣牧,掀起疫情時代新一輪奶源大戰。持續1年多后,國內主要的規模牧場基本上都“名花有主”,各歸其位。如今,自主建設成為奶源之爭下半場的“主旋律”。
中國奶源的一舉一動為何如此牽動行業神經?日趨激烈的奶源爭奪戰將給下游的傳統巨頭、地方乳企帶來怎樣的具體影響?內卷過后、將被瓜分殆盡的國內奶源,該怎樣走上有利消費者、有利乳企、有利全行業的正確軌道?
01
黃金奶源:
乳品賽道的兵家必爭之地
站在產業鏈的視角,乳業上游是乳制品的原材料行業,能追溯到奶牛乃至牧草的品質等,與乳品品質休戚相關。加上原奶價格走勢對產業鏈的重大影響,優質奶源已成為乳業競爭中備受企業重視的核心“籌碼”。
最好的紅酒在歐洲、最好的咖啡在南美、最好的茶葉在中國,最好的乳品自然也有其“特產地”。
四季氣候的溫濕度、土壤成份的構成、水源與降雨條件等因素決定了牧草和奶牛的生長環境,也影響著蛋白質含量、乳脂肪含量、乳總固形物等鮮奶品質指標。因此,乳企牧場地理位置的選擇,至關重要。
眾所周知,最好的牧場在黃金奶源帶——南北緯大約40°— 50°之間的溫帶草原。被溫帶氣候環繞的大片草原上,彌漫著濕潤多霧的空氣,雖不利于谷物的生長,但卻為多汁牧草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是國際公認的優質奶牛飼養帶——如新西蘭、澳大利亞、荷蘭以及國內的新疆、內蒙古等地。
圖片來源:知乎
如果說,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優質奶源奠定基礎,那么國家政策的扶持則為奶業的上游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近年來,關于推進奶業振興的相關政策在多個省區落地生根。寧夏自2019年以來按照“強基地、優結構、提質量、育龍頭、促融合”的思路,助推當地奶業轉型升級;內蒙古自治區對新建奶牛養殖場、生鮮乳加工增量等進行補貼;四川積極建設乳品加工基地,鼓勵安寧河流域和川西高原的河谷地帶發展奶牛養殖,支持藏區發展牦牛奶生產。
全國各地“擼起袖子加油干”,不僅大大促進當地農牧業經濟增長,也給乳業上游奶源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內蒙古自治區《推進奶業振興若干政策措施》。圖片來源:乳業頭條
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乳產品原料多依賴進口。而基于穩定供應鏈、保障產品品質等經營考慮,近年來頭部乳企均加大了對上游牧場資源的爭搶、以實現對奶源的掌控和構筑行業競爭優勢。
今年3月,光明乳業發布公告稱,去年3月非公開發行募集的19.19億元資金,70%將用于奶源牧場的建設。去年10月,光明乳業以約6.12億元的價格收購青海小西牛生物乳業股份有限公司60%的股權,成為小西??毓晒蓶|。光明乳業稱,收購完成后有利于完善公司在西部的奶源布局、產能布局、市場布局,提升優質奶源自給能力,提高產能以及進一步擴大規模。
光明乳業2021年年度報告。圖片來源:光明乳業
中國優質牧場資源稀缺,在被各路巨頭收購殆盡的情形下,近年來,乳業領頭羊伊利開始轉用自建或合資建設方式。作為伊利示范園的首個啟動項目,此次開工的托縣優然牧業古城(一號)牧場建設面積約1500畝,總投資5.3億元,規劃奶牛養殖規模12000頭,項目建成達產后日產鮮奶可達230噸。
伊利積極布局奶源建設,也讓乳業雙雄之間的上游博弈日趨激烈。2020年1月,蒙牛以800萬元收購了圣牧高科奶業49%的股權。至此,蒙牛擁有了圣牧高科全部股份和中國圣牧全部的下游乳業生產加工資源。中國圣牧一直深耕上游養牛,意味著蒙牛間接擁有了圣牧上游優質的有機奶源。
圖片來源:蒙牛
隨著越來越多的新消費品牌入局液態乳賽道,國內市場對原奶需求持續擴大、價格不斷走高。為了確保穩定的原奶供應鏈,這些乳業新貴們也開始“砸錢搶喝”上游原奶,導致部分還未被傳統乳業巨頭整合的上游牧業公司受到追捧。
2021年8月,簡愛酸奶母公司樸誠乳業與澳亞牧場母公司AustAsia Investment Holdings Pte Ltd.完成戰略投資簽約,正式成為澳亞戰略股東,雙方將在高品質原奶的持續供應、樸誠乳業萬頭牧場建設中的技術支持等方面共享資源優勢。樸誠乳業表示,此前已經和澳亞牧場擁有良好的合作基礎,這次入股有助于實現優質奶源供應的戰略卡位。
圖片來源:樸誠乳業
此前,簡愛酸奶已宣布計劃將8億元B輪融資全部投入于現代化牧場建設,重點建設生產供應鏈。再加上2020年九成用于工廠及牧場建設的4億融資,至此,簡愛酸奶重倉打造超級供應鏈、搶占優質奶源的發展路徑愈發明顯。
就在樸誠乳業入股澳亞牧場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元氣森林旗下獨立酸奶品牌北海牧場宣布成為澳亞牧場的戰略股東,這是短期內繼樸誠乳業后,第二家新消費品牌入股這一牧場。對北海牧場而言,要想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穩定的奶源供應必不可少。澳亞牧場是國內領先的獨立原料奶生產基地,擁有10個萬頭奶牛場。
圖片來源:北海牧場
02
奶源爭奪戰的商業思考:
穩供應、增收益、提技術、抓機遇
2021年以來,新消費步入下半場。搶流量紅利、造網紅爆品的時代已然遠去,“穩固供應鏈、構筑生態鏈,準備長期戰”成為食品企業的新生存法則。
在乳品行業,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的巴氏奶混戰,不僅是企業構筑自身護城河的剛需,也是追求“新鮮、差異化”的消費趨勢在產業端的真實反映。
各大乳企加大對低溫鮮奶市場布局、對奶源提出更高需求,整合資源提升品質來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多元化需求,成為乳企戰略重點。為了獲得足夠的優質奶源,入股、并購、自建牧場等方式成為最直接“粗暴”的手段。尤其近幾年,多家乳企開始投建萬頭牧場,通過引入智能化硬件設施、科學化管理流程,全面提升牧場競爭力,最終瞄準的是企業在市場中的綜合“戰力”。
與資本驅動的牧場投資熱不同,興建萬頭等超大規模牧場的乳企更多意在穩固上游供應,化解全球疫情可能帶來的原料供應風險。自2020年疫情蔓延以來,一些國家相繼發生奶農倒奶、乳業減產等事件,進口奶源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大。在此背景下,減少對外部奶源的依賴、建設全產業鏈,對國內乳企而言就顯得十分重要。
圖片來源:Slidetodoc
業內人士表示:雖受疫情影響,原奶價格目前有所下降,但未來奶價仍有上行趨勢。國內由于牧場用地不足;飼料、人工等導致的養殖成本居高,導致原奶成本高于進口奶源,但目前下游企業分擔上游養殖成本并非難事。
乳企建設自有奶源基地對資金方面要求較大,多見于大型乳品企業。因此,從供應安全的角度考慮,為了避免被動,未來會有更多中小型乳企選擇與上游奶源企業通過合作或者并購方式完成布局。
光明乳業董事長濮韶華曾表示:乳制品行業“買買買”背后其實是建立品牌護城河的需求。因為乳企越做越大之后,全產業鏈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企業需要將養牛視作保障,去構筑穩固的“品牌壁壘”。
圖片來源:YouTube
受到海外奶粉性價比的沖擊,加之國內監管標準提升,需要大量資源投入的上游牧場就必然成為稀缺資源。如果牧場將奶牛存欄量擴大至萬頭,經營難度則會大幅上升。與下游乳品公司“聯姻”,則能分攤財力負擔,助力奶源產銷平衡,最終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對下游乳品公司而言,收購上游牧場能進—步穩定奶源,提升產品毛利。蒙牛多年來持續在海內外奶源地投資,在飼料采購、市場營銷、聯營工廠等方面積累起豐富經驗,2013年入股現代牧業后,將在海外牧場的經驗用于指導現代牧業的現代化建設,推動牧場大幅改善業績。
經營超大規模牧場需要高技術、高資本投入和專業人才,直接收購牧場對于下游乳企而言并不能在短期內帶來收益。Foodaily認為:動力將來自高毛利產品——高端低溫鮮奶或奶酪制品。比如,新希望乳業在2017年的招股書中就曾表示,低溫鮮牛奶的毛利率為48.74%;相比之下,常溫純牛奶僅為23.59%。
圖片來源:新希望乳業
在奶源爭奪戰中,“底蘊深厚”的大型乳企受益良多,而大量對優質奶源并無掌控力的地方中小乳企,他們的護城河又該如何構筑?在乳業巨頭們大殺四方之時,他們能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嗎?
難以做大,那就做強。
(1)提高奶牛養殖的精細化程度
全國各地對原奶的需求將顯著增長,但目前奶源南北不平衡的癥結依然存在,使得不少地方乳企發展受到掣肘。據統計,南方6省份生鮮乳產量只占全國每天產量的4.6%,因此,南方區域性乳企如何加強奶源基地建設,打破南北奶源不平衡狀態,是突破發展瓶頸與市場重圍的關鍵點。
廣東燕塘乳業作為區域性、城市型乳制品龍頭企業代表,自有3個牧場的原奶供應占比在30%左右,高于地方乳企的平均水平,具有明顯的奶源優勢。近年來,燕塘乳業積極運用創新科技加強奶源建設硬實力,如自主研發并獲得國家專利發明認證的“基于RFID技術的奶牛精細化養殖方法”。據了解,牧場每一頭奶牛,都會安置一個RFID電子標簽,可實時反映每天健康狀況、產奶情況。通過RFID射頻識別技術,燕塘乳業可以實現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控。
圖片來源:燕塘乳業
(2)用自有核心技術提高產品差異化和競爭力
行業調查顯示,目前占據中國白奶市場大半江山的常溫奶無法做到對牛奶營養物質的有效保留,常被戲稱為牛奶中的“罐頭”;比起常溫奶,巴氏殺菌低溫鮮奶含有更多活性蛋白,營養價值更高,但其保質期非常短,一般只有7-10天。
君樂寶悅鮮活的上市,打破了傳統巴氏殺菌乳保質期較短的局限。悅鮮活獨家使用INF009S?技術,通過0.09秒的超瞬時精準加熱牛奶和智能溫控,不僅將保質期延長到了19天,還可最大限度減輕牛奶營養受熱損傷——相對于常溫白奶,保留了更多α-乳清蛋白和乳鐵蛋白等生物活性蛋白質。
該技術不僅填補了高活性蛋白牛奶的市場空白,更為鮮牛奶產品實現跨區域銷售提供了可能,有望改寫當前中國白奶市場格局。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專家認為,INF009S?技術打破了傳統巴氏殺菌乳的局限,為鮮牛奶品類創新提供了新路徑和新技術,對我國新一代鮮牛奶的開發和推廣具有積極作用,項目整體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圖片來源:悅鮮活
不止是殺菌技術的創新,在乳業的核心原料之一——益生菌株的培育上,地方乳企也在不予余力地投入研究。
不久前發射上天的神舟十四號飛船,就搭載了云南皇氏來思爾乳業篩選的28株益生菌菌株進行航天育種研究。
擁有高原特色優勢生物資源的來思爾乳業一直致力于民族專利菌種的選育工作。此次神舟十四號搭載的鼠李糖乳桿菌G025-A-09,副干酪乳桿菌H-L13等菌株就是來思爾乳業從大理特色食品——乳扇制品中選育出的民族專利菌株。
圖片來源:來思爾乳業
據悉,君樂寶、晨光等地方乳企均已開發出自有知識產權的益生菌株,這些匯聚大科學的“小不點”們將成為地方乳企拼殺乳業市場的利器之一。
(3)公益直播,帶火寶藏地方奶
依托流量優勢,“直播+電商”在打通農副產品銷路及助力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直播也成為公眾了解并參與公益的一種便利渠道和有效方式。一些深處僻壤的乳企,也在嘗試用直播形式將自己推到14億國人面前。
在各大平臺的公益直播專場中,地方奶通過頭部主播強大的帶貨能力以及國貨情感利好因素的催化下,憑借過硬品質火速出圈,比如新疆奶,在知乎、小紅書等平臺上的相關帖子就不勝枚舉。2021年天貓雙11,新疆麥趣爾更斬獲乳飲品牌銷售榜TOP5。
與新疆奶類似,一批依托優質奶源的地方常溫奶也在走紅。其中尤以水牛奶、牦牛奶等稀缺品類表現最為突出。廣西百菲乳業旗下水牛奶品牌百菲酪從2020年前后開始發力,該品牌銷售收入在公司總收入中的比重從2018年的63.5%激漲至2020上半年的94.64%;云南來思爾乳業2019年底推出全新產品摩菲水牛奶,2020年5月首次登陸頭部直播間,3分鐘內21萬件商品售罄。
圖片來源:祖木的小紅書
03
產量與質量齊飛:
下好奶源內卷的破局之子
奶源內卷,本質上折射出國內鮮奶供應量的相對不足。在地理氣候條件短期內無法改變的前提下,解決內卷的第一個思路,就是提高奶牛單產。引進高產乳牛品種,國內已經持續了幾十年。2021年底,有效產能存欄的荷斯坦奶牛為580萬頭,已占規模牧場總存欄量620萬頭的93.5%。
眾所周知,荷斯坦奶牛因高成本,只適合于大型牧場,且對氣候條件也有要求。那么,對于無法引進高產奶牛的其他牧場,該如何挖掘產奶潛力?
我國華南地區氣候炎熱,奶牛的熱應激反應極其嚴重,高濕、高溫嚴重制約了牧場整體的單產水平和生產效益。因此,南方牧場做好防暑降溫是重中之重。在這一點上,身處荒漠的沙特牧場就是很好的范本。
沙特Almarai乳企在沙漠中建起6個超大牧場,共擁有超過19萬頭奶牛,其中成母牛超過10萬頭。在水源匱乏的沙漠地帶,Almarai以原奶年產147萬噸的水平笑傲全球。
Almarai公司位于荒漠中的AI Badiah超級牧場,擁有22,500頭成母牛和6個擠奶廳。圖片來源:beedata
Almarai 管理人員和美國乳制品專家表示,要在全球氣候最熱的地區之一成功生產乳制品并非易事。在自然溫度下,牛奶除了產量直線下降,也極易變質,滋生細菌,這就意味著需要將技術推向極限。
在沙漠奶牛場的所有技術中,噴霧是關鍵。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乳制品營銷專家萊斯利·巴特勒表示:僅僅將奶牛沖洗干凈還是會創造出潮濕環境,成為致病菌的溫床。為了控制熱量和水分,高科技的沙漠乳廠會部署廣泛使用的冷卻器系統,噴出混合水滴的空氣旋風,不斷潤濕母牛外皮以起到冷卻干燥的作用。冷卻器中的計算機會實時監控牛棚的溫度和濕度,最大限度提高對流冷卻,保證適宜的牧場環境。
圖片來源:avidity science
除了優化牧場的“小氣候”,對牧場進行集約化、精細化管理,也是一條“挖潛”之路。
2020年7月,君樂寶全智能化未來家庭示范牧場在石家莊開工建設,這是全國首家采用智能化全機器人養殖的家庭示范牧場。該項目顛覆傳統牧場建設模式,打造全機器人飼喂擠奶、全智能化管理的世界一流智慧家庭示范牧場。
圖片來源:trakin
該項目以奶牛健康飼養及牛奶安全高產為前提,秉承種養結合、智能擠奶、智能飼喂、智能管理的設計理念,采用全球領先牧場生產設備、信息化管理平臺,全機器人擠奶、全機器人飼喂、全機器人喂養哺乳犢牛、全智能化數字管理,奶牛產奶量可提高10%—15%,乳房炎發病率降低15%,奶牛平均使用胎次提高1.5—2;與傳統牧場相比,用人由35人降至10人,單頭奶牛年綜合收益提高20%。
數日前,國家財政部發布的《實施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項目》文件中指出:力爭用3—4年時間進一步提升奶業大縣飼草料供應水平和養殖設施裝備水平(包括現代智慧牛場建設),奶牛年均單產達9噸以上。與當前全國平均8.3噸的水平相比,提升度超過8%。
增加奶牛單產,提高牧場供應量,還不足以完全化解奶源內卷。提升奶源質量,做差異化品類,是另一個值得重視的解法。為了避免同質化競爭,讓自身與眾不同,乳企們開始抓住娟姍奶、A2奶等小眾奶源,打造出“稀缺”的產品設定,攻占消費者心智。
近日,認養一頭牛就推出一款冷藏娟姍奶,引起市場熱烈反響。相較于以往復雜工藝和層層濃縮的產品概念,認養一頭牛更希望這是一款“從牛開始就不一樣”的產品。品牌用全球存欄量1%的娟姍牛作為奶源,加上ESL工藝兼顧新鮮和口感;并經過13次內部測評,上千人次的外部測評,39稿包裝設計方案,3個月的冷鏈物流測試,以極致要求打磨出極致產品。
娟姍牛一直有“國寶級”奶牛的盛名。所產牛奶具有天生的高乳蛋白、乳脂含量,自帶獨一無二的醇厚口感和濃郁奶香。早在2020年,認養一頭牛就從海外引進三千多頭純種娟姍牛,并為它們建立了專屬恒溫牧場。通過精心飼養,娟姍原奶乳蛋白可達到 3.6%,乳脂率達4.8%,且含有125mg/100mL原生高鈣。
圖片來源:認養一頭牛
除了“娟姍奶”,強調“營養成分更易吸收”的A2牛奶同樣熱度攀升,引來伊利、蒙牛、光明、新希望等各大乳企紛紛入局。
掌握A2奶牛的篩選技術,擁有穩定的奶源供應是角力A2市場的關鍵。新希望乳業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科研機構合作,派員前往澳洲學習專業檢測技術,大力引進A2純種奶牛,進行專屬精細化飼料喂養。
圖片來源:新希望乳業
04
小結
去年9月,Foodaily在發布的《中國乳業:拿什么迎接第二個黃金十年?》一文中指出:中國乳業與全球頂峰的諸多差距中,奶源和牧場管理首當其沖。奶牛單產水平與飼料轉化率是最直觀的2個指標,而在這些指標背后,最終比拼的還是以科技為支撐的牧場管理的自動化與精細化程度。
已經持續多年的奶源之爭,一方面反映出乳企從源頭上優化企業建設,夯實護城河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也是不斷升級的液態奶消費市場對優質鮮奶的訴求體現。隨著以伊利為代表的中國乳企不斷邁向世界乳業高峰,國內奶源的集成度將會不斷提高,最終成為領軍乳企沖擊全球乳業冠軍的重要砝碼。而規?;翀鲈谀淘创髴鹬袀涫芮嗖A,也將進一步激勵中小型牧場的整合與升級,從而帶動中國乳業供應鏈的整體煥新。
長期來看,乳品賽道的新老玩家對上游奶源的戰略定位基本不會發生改變。但可預見的是,在優質上市乳企的奶源被瓜分殆盡后,大量中小型乳企如果無法建立起堅實的技術優勢,或巧妙利用自身地方特色加強市場推廣,極有可能面臨被納入兼并重組的結局,而此起彼伏的收購大戲將成為乳業今后的最大看點。
如果您對于國內奶源之爭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或在社群中參與討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