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命名判斷標準
相信大家應該都有過同樣的困擾,不管品牌大小,品牌名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并且成員的參與度很高,整個團隊每個人都有很多想法,結果多番討論后,越取越偏,結果變成了一件極其耗費精力、人力的事情,會議開了無數個,可能最終還不如原點的一些想法。
造成這樣問題的根因是什么呢?其實就是我們不知道名稱的判斷標準,一般大眾的主要想法是以下幾個方法:
第一是以產品為中心軸,進行大量的諧音梗創作,“雞”“鴨”“魚”“茶”“飯”“米”是重災區,大家去到商場,基本看到有非常多類型這樣的商標。
第二是以地域為中心軸,“湘”、“蜀”、“京”是比較集中的商標類型。
第三是以人物為中心軸,“叔”、“爺”、“媽”,“將軍”、“戰士”、“官職”等是比較集中的商標類型。
當然還有很多,包括以動物命名、名人傳記、場景物象、各種名詞、形容詞的再組合。每種命名方法都有他可取之處,但是如何擺脫名稱的困局,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品牌的名字,而輕松地從各種品牌中脫穎而出,一“名”驚人,確實是需要我們有一定戰略的判斷力的,我個人有以下的三點具體建議:
1、清楚品牌核心與消費者需求
首先,要清楚你的品牌核心解決消費者哪塊需求,在核心需求處命名。
對于餐飲來說,同樣的一個產品,可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同樣吃魚,快餐吃的是產品本身,特餐吃的是“新鮮感、嘗試欲”,正餐宴請餐吃的是“服務、儀式感”。
在做名字之前需要考慮品牌的定位,在做定位之前,需要考慮你的餐廳核心是滿足消費者哪塊的需求,我們把餐飲的需求主要會分為三個類別:
1.產品型,消費者選擇、復購都對產品有極強的依賴性,所選品類具有紅利,消費者對于產品有較大的偏好性,比如說奶茶、酸菜魚、蛙類產品等等品類。
2.特色型,消費者選擇主要是由于“嘗鮮求新”,比如老字號、特餐、地標餐,具有打卡性質的餐飲
3.社交型,消費者主要是出于社交目的做選擇的餐飲,聚會、宴請型餐飲。
首先清楚你的餐飲的類型類別,而名稱則主要考慮本身的價值定位,如果產品型則圍繞產品為中心,如果是特色型,名稱則要透露出相關的稀缺性,如果是社交型,則名稱需要強化社交的氛圍。
當然我們說這三者之間的價值并非是完全割裂的,對于產品型的餐飲,也會有特色元素,社交型的產品也需要產品的支撐,只是對于消費者的價值序列是有所不同,我們要看我們品牌第一價值是什么,這個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2、巧用文化,增強熟悉感
不管是哪類型的餐飲,對于新品牌來說,都希望能與消費者形成一種“熟悉”感,讓消費者感覺我們的品牌“本來”就存在。
這種“熟悉感”、“存在感”幾乎都是借用大眾文化的內容來實現的,也包含之前我們說到的人物為命名法,也是其中一種手段,都是借用消費者腦中熟悉的資產來使用到自身品牌中。
3、名詞法命名更有私有感
以前我們的品牌命名基本都是運用一些形容詞,尤其是“優”“美”“好”這類型,但是形容詞命名方法,存在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感覺這個名字是通用的,缺乏商標那種“私有感”。
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商標都采用名詞命名方法,其具有極強私有感,方便記憶,有具體物象,是命名方法中一個非常高效、實用的方法,因此哪怕為了注冊和含義豐富,采用諧音的形式,名詞諧音也是要大大優于形容詞的諧音的。
02
“文、貨、場”模式
清楚了命名的三大原則:1.定價值2.用文化3.占名詞,那我們如何使用這個標準來進行實操呢?我稱之為“文、貨、場”模型,我們品牌名稱是否能達到文貨場的效果,決定了我們名字的優秀度。其實這個模式是非常好理解的,也就是進一步解釋我們命名的三個原則,餐飲的產品、特色、社交的價值其實最終就是落在了“文、貨、場”三個字上。
舉個例子,我們最近在做一個廣東茶樓的項目,我們的命名是“籠運樓”,就是典型的文貨場運用。在這個品牌的核心戰略上來說,是強化和細分廣式文化,因為茶樓賴以生存的還是地域文化,尤其是對于要走出去的品牌來說更加重要,消費者消費茶樓更重要是消費其背后的廣東文化,但是在文化表現中,上一節我們講到餐飲的新文化運動(點擊查看相關內容),如果做新文化,就是在文化中不斷進行細分。那廣東文化,不只是只有西關、嶺南,其祈福文化也是非常著名的,因此我們以“隆運”文化為核心,以“文貨場”來進行命名,取名為“籠運樓”。
同樣,對于社交型品類來說,場是非常重要的,有句經典名言消費者吃火鍋也吃火鍋店,甚至很多地方是吃店大于吃菜的,比如說“酒吧”,所以從戰略定位角度來說,“場”就變得非常重要。
比如揭陽的酒吧“適當”,整個品牌對于“當鋪”的打造是這個品牌的核心亮點,是消費者選擇的理由,所以從品牌名稱中強化場的要素很有必要。在社交餐飲的強勢時代,“場”的價值越來越大,做到合適的品類的場景匹配,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我們服務的左庭右院的庭院文化,我們最近命名的湖南米粉名稱,“湘北粉廠”都是在強化場的作用,在文貨場上下功夫。當然以場為品牌核心資產的品牌,有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場”的變化性,因為消費者對品牌有持續期待,所以你的場必須是可以變化的,在保持價值不變的情況下,能夠盡量與年輕潮流結合,讓品牌能永葆青春。
產品型品類,突出產品是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沒有錯,但是如何在眾多的雞鴨魚肉中脫穎而出,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我這邊給大家的建議就是,名詞化和IP化的命名手法,比如我們最近所做的“陳皮奶茶”,產品是品牌核心戰略和要點,所以名字突出產品是毋庸置疑的,如何能脫穎而出,帶動這個品牌的建設,我們采用就是名詞IP化,命名為“調皮師”,將產品、人格化內容呈現出來。
小結
總之,定名字就是定戰略,名字一鳴驚人一定是戰略亦不俗,所以說名字對了就成功一半,也確實有他的信度,命名的三大原則:定價值、用文化、占名詞,用文貨場這個標尺來看,有自己名字的含金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