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銳CEO:成功的新消費品牌,都是「網紅品牌」

刀法研究所
2021.06.19
?作為流量突圍的一大入口,紅人正在重塑品牌增長的路徑。

縱觀新品牌短暫的發展史,從打法極具開拓性的完美日記、花西子,到厚積薄發的實力派薇諾娜、潤百顏,不論是與頭部主播強捆綁,還是在中腰部KOL中大量投放,能夠快速殺出重圍、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一席之地的它們,幾乎都少不了對紅人經濟的借勢。

除了小紅書、微博等典型種草平臺,抖音、快手、B站的紅人帶貨機制也愈加成熟,博主和品牌共舞的“恰飯”文化,成了與用戶們的心照不宣。UP主、主播、博主等KOL在社交媒體上的能量與價值,正在越來越深入消費品的商業邏輯。

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與紅人綁定過于緊密,勢必遇到流量的瓶頸;投放過于頻繁,反而會降低消費者信任度;紅人若是出現負面新聞,品牌也會跟著遭殃……如何規避這些風險,真正理解品牌與紅人的關系,與之更高效地合作?

此前,自媒體管理機構克勞銳CEO張宇彤曾在刀法輕分享中提到,中國品牌想要更好的用好紅人經濟,應該想清楚下面3個問題:

1、網紅屬性的核心和對品牌的重要性?

2、品牌如何打造自身的網紅屬性?

3、實操中如何把握各大平臺的屬性和機制?

刀法研究所(ID:DigipontClub)對本場輕分享的精彩內容做了部分摘錄,希望能為各位營銷人與操盤手帶來幫助。

01

品牌為什么需要網紅屬性?

首先,這個“網紅屬性”不是指品牌去做爆款,而是對品牌而言,能夠擁有自己的社交資產。這個資產包括自己的粉絲,或者說私域流量,一方面能維持復購,另一方面是擁有一個對外發聲的出口,一個以鮮明品牌形象與用戶溝通的屬性。

對于新晉品牌,擁有自己的社交屬性能夠有效縮短冷啟動周期,前期整體的品牌成長空間也會比較大。

此外,社交資產無疑能降低獲客成本。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張雪峰老師,他是從事教育、考研培訓的,學生就是他的客戶。一般情況這種學生的獲得成本都是非常高的,在幾百甚至上千元;但當你成為網紅名師之后,你的獲客成本可能僅僅不到10元,品牌也是這個道理。

最后,網紅屬性還能賦予品牌生意延伸的可能性。以小米為例,它從品牌成立之初至今,延伸出了自營的商城、供應鏈、加盟系統,以及豐富的產品線。其核心原因還是它強調的“無社交不電商”的商業模式,通過一次次和米粉們的交流共創,成為了擁有社交資產的品牌。

?

02

網紅屬性的核心是什么?

通過分析網紅誕生的時勢背景,以及傳播介質的變化,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擁有流量體質的核心原因。

這張圖羅列了2015年到2020年間誕生的部分網紅,到現在來看,他們的發展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開始探索內容創作方面形式和介質的跨越。

?

比如天才小熊貓老師最近做一些視頻上的內容,Papi醬已經登上了大熒幕,而李雪琴也已成為脫口秀界的女王,小小莎老師也開始嘗試了直播帶貨。

與此同時,可以看到上面這一層,小仙燉、李子柒、搖滾動物園等,都是在這個時間段內誕生的新銳品牌。

它們的共同點,是都誕生于一個正在經歷結構性變化的體系。

透過紅人的底層邏輯去看,這個變化的核心就是人的價值被放大,網紅被賦予服務型+內容型角色的職能,同時擁有了更豐滿的人格化屬性,可以成為媒介,成為旗幟,匯聚流量,搭建群體,甚至可以成為買手和渠道?;诖?,紅人的價值會產生杠桿性的作用,即社交管理半徑成倍數的增長。

?

當下,很多網紅都有數以百萬、千萬計,甚至億級的粉絲,TA能夠通過與粉絲特定的內容和情感交互方式,進行一個分層管理,同時把流量、粉絲、內容融匯成社交資產,打造自己的影響力、轉化力和留存力。

總結下來,網紅屬性的核心杠桿,就是“人”的職能及社交管理半徑倍數增長,以這種思路,同樣可以生成紅人品牌。所以再次提醒,它不是指紅人做出來的品牌,而是說品牌具有網紅屬性。

?

網紅更多是一種屬性,可以鏈接,可以塑造,擁有內容,擁有社交獲取流量能力。當這種屬性、能力與品牌組合時候,內容即產品,產品即內容。所以,成為網紅品牌的核心,第一個關鍵詞是“內容”,我們要讓內容貫穿品牌生命周期。

傳統品牌在“從商品到品牌”的塑造過程中,一般在營銷側或產品說明側才有大量內容;但新消費品牌的內容是從生產處即誕生,伴隨產品一生的,包括冷啟動、新品發售、到具體活動等。

?

舉個例子,王飽飽麥片從它的產品設計之初,就已經做好了規范的內容定義和定式:定位具體什么場景下的早餐?做什么樣的佐餐?怎么樣的麥片才是真正的“好”,它包含什么樣的故事和口味?再比如花西子,從產品之初已經誕生了東方美學和以花養妝的理念,讓內容成為產品的一個代言。

新品牌實際上是從內容角度去找賽道、找人群的。首先,用內容把人群做細分和聚焦,隨后,用內容溝通產品價值和鞏固自身理念,去實現多元的營銷方式與消費者體驗,最終達到感官、品位、審美層面的一個提升。

總而言之,新品牌用網紅思路制造內容,需要和用戶溝通五感:歸屬感、體驗感、認同感、互動感和價值感;在這五感的基礎上,去吸引和留存用戶(粉絲)。

?

03

品牌如何打造網紅屬性?

品牌打造網紅屬性的方法,包含6個要素:

?1、以內容為品牌語言

智人之所以能在物競天擇中最終成為我們的祖先,一個核心的原因就是發明了能描繪各種抽象內容的語言,為人制造一些共同的想象、信仰,從而凝聚人心。

對產品、企業來講,品牌更多地發揮著與消費者溝通的作用,也相當于一種語言;而以內容去打磨品牌,就是在沉淀和豐富這種語言。

舉個例子,生活方式品牌觀夏、野獸生活等,就是在用內容圈定市場、強調產品的某些特性和理念;再比如“單身糧”,實際上也是通過單身文化這個切入點,用內容的方式去找它精準的養寵單身人群。所以,內容是幫助品牌發揮語言作用的關鍵。

?

?2、用興趣去定義客群

不論是新銳品牌還是傳統品牌,如果當下還通過一些粗放的形式做用戶畫像,以之來策劃傳播內容,是很難做好精細化的。

在那些屬性、標簽的堆砌外,我認為可以還是要聚焦消費行為的分析,主要通過兩個維度去尋找自己品牌的TA:

第一是追蹤其資金的流向???/font>TA的錢具體花在了哪些地方,充值了什么的會員等;第二是看TA為哪些平臺、KOL、話題等花了最多的時間,也就是通過內容和興趣關聯定位一個人。

?

今天市場呈現出的內容多元化,很大程度上反映的就是人的需求在不斷細分。舉個例子,現在在一個大學課堂上,對學生說大家喜歡游戲舉手,可能有30個人舉手,我們把這30個人放在一個房間里面讓他們進行自由的交流,有可能換取來是一場沉默。因為大家喜歡的游戲類型截然不同,自然沒有共同語言。

所以現在消費者的興趣圈層越來越細化,比如同樣對護膚品,成分黨、技術黨、小眾黨他們的心智價值排序和行為特征屬性,都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我們之前研究過一個叫紐西之謎的新消費品牌,就發現它的產品定義TA區間,和實際購買的確實有一定出入。

除了在已被歸類的人群中做進一步細分,還要注意挖掘那些未被充分滿足的需求,看對于他們可以做哪些內容方面的溝通。比如對于19到35歲這個男性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能力在逐年提升,如果我們忽略了這部分群體內容溝通,其實我們可能就會損失掉這部分群體。

我們可以注意到,那些成長很快的新品牌大多有個共同特點,就是私域運營做得比較好,有自己優質的種子用戶。那么種子用戶從哪里來?我們認為更多的是在這張圖的第6到第10層中間。

?

3、用內容建立關系與信任

這里面有兩個關鍵詞,關系是一層,信任是另外一層。建立關系首先要做足的是品牌露出,就是所謂刷存在;其次要有自己頻率穩定、調性固定的內容輸出;再者就是怎么設計一些寵粉活動,怎么強化他們的信賴感。

舉個例子,品牌能不能敢于自黑,能不能暴露自己人設,能不能可以做到一些讓別人熱搜我的東西。

?

4、創造蘊含品牌文化的場景

這里指的是,品牌能不能創造一些場景,這個創造不是要求有熱搜體質,只要能做出圈、吸引一些新的關注就很好。

有的品牌是通過自黑造梗,有的以IP跨界造節…每一個事件都是在創造場景,這個場景里包括了文化的內容輸出,互動的體驗打造等等,目的就是“我要和我的用戶玩在一起”。

講到這個部分,不得不提我們的網紅汽車之光五菱。從車企的角度來講,五菱過往的車型不是很能被大眾理解,而這兩年它能在各大社媒中火起來,給普通消費者也留下印象,從品牌角度講都是因為做了很多蘊含品牌文化的內容輸出。

比如它會做人民口罩、賣螺獅粉、有地攤經濟擺攤神車等。這之后,消費者想到它就會有一些生動的場景躍然眼前,而五菱也因此節省了大量獲客成本,對它的銷量產生正向影響。

?

除此之外,品牌還可以通過挖掘跨文化沖突做植入,邀請代言人通過魔性廣告洗腦,以及利用好平臺與粉絲共創等方法,進一步強化相應場景,比如自嗨鍋和虞書欣的這次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

5、打造以用戶為核心的滲透模式

品牌不能只輸出內容,還要完善和豐富用戶的融入途徑,追求一種滲透的模式。正所謂要鋪橋,還要搭路,甚至要把涼亭建好。

以小米為例,它通過跟一些媒體合作、尋找自己的代言人、做米粉節和米粉俱樂部等,邀請用戶來體驗自己的產品和文化。在不同的創意系列中,小米把提升用戶參與感這件事落到了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實處。

?

大家還可以參照小鵬P7的發布會。這場長達24小時的直播,找了非常多的UP主,以音樂、舞蹈、游戲、訪談等形式包容了非常多的元素,讓它一個方面圍繞賣點為用戶制造了新穎的體驗,另一個方面自身也形成了一個熱點事件,放大了品牌聲量。

這樣一個糅合娛樂、科技、共創等元素的發布會,已經從企業單方面的公關事件變成了一個能與用戶很好溝通、可供消費和體驗的內容。

?

6、無需刻意區分線上線下,把用戶體驗最大化

這方面很有代表性的品牌是蔚來汽車。蔚來車主下塌到某個酒店、機場、商場時,都可能會享受到品牌安排的下午茶、餐食等情景化關懷體驗;此外,蔚來還會為車主提供歌友會、聚會、健身等組織服務,甚至科技訪談的名額。

這就是根據用戶興趣,拓展其和品牌接觸的場景,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將一些企業事項選擇權交給用戶,可以應用到生活的很多地方,與用戶共同打造深度的體驗。

?

再比如很多網紅,不管粉絲有多少,總會定期親自回復一些他們的私信,類似像薇婭這么大主播,每年依然有粉絲節,近距離跟粉絲互動。很多網紅不但能把自己的故事講好,還能把跟粉絲的故事講很多。

04

品牌如何用好網紅?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到底怎么來用網紅?我認為更多地體現在營銷層面。比如KOL,它是新品牌的營銷孵化器,也是老品牌的持鮮劑,有內容,其次有粉絲,并且實現種草和交易,也是目前效率比較高的途徑和方式。

每年雙11前后,我們都會對KOL的相關數據做一個定性的研究和定量的研究。我們會選取十大行業和各自TOP10的品牌,在雙11開戰前100天,對他們在全網的聲量進行監測,之后再結合雙11后的戰績做對比。持續兩年對比,我們發現,與KOL相關的品牌聲量和品牌銷量呈正向關系,前者的影響非常非常大。

品牌應該把KOL當作什么?第一是聲量的貢獻者,第二是品牌的溝通者,第三是內容的共建者,第四是當做品牌長期的合伙人。

?

基于此,品牌對于KOL的合作和營銷的認知,應該也是多端和多維的。所以今天更多會講從品牌共建,從傳播的角度去講實操方法。

這套方法分五步:

了解場和場內語言

了解“網紅”人設與內容設

用工具進行系統化

用數據精細化對比

衡量內容安全性和性價比

不同社交平臺區隔比較大,這決定了選擇KOL的屬性也不盡相同。主要表現在幾個層面:

首先,各社媒平臺的流量盤面不一樣;其次,它的內容格式不一樣,比如微博和B站同樣擁有長短視頻,長短圖文、直播這幾種形式,但前者還有音頻的形式;第三就是它們的場內文化和語言,以及它的平臺趨勢方向不同。要綜合這三點去考慮我們的客戶在哪,具體的平臺介紹我會在后面講到。

要注意的是,數據只是一個底層參考。還要看不同盤面優質粉絲占比的情況,它既能體現粉絲活躍性,也能體現粉絲互動性,以及KOL與賬號的關聯性。

?

不同的優質粉絲的占比又可以體現出不同內容形式,以及不同平臺的流量算法,這一套邏輯下來的粉絲沉淀機制是不一樣的。

?

回歸到營銷目標上。如果要以曝光為主,那么你應該選擇什么樣平臺和KOL?如果以互動為主,或者以參與活動為主,以溝通內容為主,以較長周期傳播性為主,那該選擇的平臺和KOL又都不同。這些都值得把平臺的邏輯研究一遍。

此外,與內容格式相關的贊評比數據,也是識別平臺產品機制的重要參考。一般來說贊評比越低越好,比如我們發現微博上的頭部KOL贊評比就非常低,這代表他們與粉絲深度互動的意愿非常強烈,他們之間是有情感價值的。但并不是所有平臺的贊評比都處于很穩定的情況。

?

接下來詳細分析一下幾大社媒平臺:

1、微博:三層生態帶來的聲量放大器和獨特審美

微博的特點就是大、全、多、深,它是最好的聲量場之一,甚至是最好的放大器,因為它擁有三層生態系統:

第一層是傳統媒體的生態系統,稱之為輿論場。它具備公共媒體的屬性;第二個是搜索和熱點生態,無論是日常娛樂還是內容創作,熱搜都是一個重要的信息來源;第三個是自媒體的生態,微博有大量優質的創作者,涉及垂類面非常寬。

所以整個“人”的角色生態是比較復合的,處于一個三維生態構成的天然聲量和流量場。

微博的另一個特性是種草場域。我們說微博很多人罵著,卻又離不開,從它能看到眾生之像。它有接地氣的部分、文化部分、情懷部分,同時內容上時不時有沖突,有公域圍觀和私域種草。

并且,它還有個獨特的審美。這是指平臺上的用戶有共識,最終形成平臺審美。我們仔細看一下微博上的KOL,它們的顏值、內容屬性,就可以感受這點。

最后,如果要去做微博方面的營銷,可以特別注意下這個平臺KOL的粉絲量和整盤面的貢獻比,如果能找到貢獻比較大的,可能代表這部分內容圍觀用戶和內容消費力更強,我們可以重點關注。

?

?2、抖音:粉絲更多是跟隨流量,而非創作者本身

抖音以短視頻和直播為兩大馬車,是天然的種草地,是一個場景化、興趣化、電商交易的場。它包含了多種產品模式,能給新品牌帶來很大機會,但內容創作者永遠看不透、猜不到平臺算法幾時能向自己的內容傾斜。

?

所以,對于抖音來講要解決好內容的引流,首先就要做好周期性的數據洞察,再挖掘情景化的內容和創意,對于這個平臺來講,它的贊評數據很可觀,但粉絲沉淀實際上更多是跟隨流量,并不一定跟隨創作者本身。

?

抖音和微博有一個共同屬性,就是同樣形成了自己的審美。如果在抖音上做內容或選擇KOL,一定要看內容本身的觀賞性、文化屬性是否符合這個平臺的審美。

同時,借助算法推流模式,抖音比較強的造新能力,這就導致其頭部KOL的生命周期在持續縮短,要求KOL的垂類特性更突出。

除此之外,抖音音樂也是一個被忽視的點。無論做什么內容,一定要重視音樂元素的作用。

3、快手:老鐵文化和直播機制,造就強粉絲粘性

快手最突出的似乎就是老鐵文化和直播帶貨兩個特點,但我建議品牌主們及將目光放廣些,國風、美食等領域的KOL其實對粉絲的影響力也非常大。

快手電商的成交效率會比較高,粉絲黏性較強。它直播背后的產品機制,是必須關注才能看到,所以,主播和粉絲間的情感、關系、信任非常重要。也是基于快手的普惠原則,它也形成了非常獨特的場域文化,所有的老鐵更像用戶身邊的人,在分享自己一些生活,更貼近用戶的心理。

所以品牌入駐快手更要入鄉隨俗,營造見面即是朋友的感覺。因為它是一個割裂的關注和推薦機制,所以對于我們做內容、選擇KOL時,一定要注意嘮嗑文化和“真誠”,可以是設計一些情節,提高吸引力。

?

這是快手去年一整年TOP 10的垂類主播和粉絲量的占比。前面的幾個類別主要還是搞笑類、顏值類,其實明星比例非常少,且有一定消費量,所以在快手上用明星還是有非常大空間的。

?

?4、小紅書:本質是搜索、驗證、分享和種草的平臺

小紅書其實我們更多認為它是一個小的百度,或者大眾點評。旨在提供答案、參考和解決方案。如果說我們在微博上看熱鬧,然后在抖音上娛樂,在快手上看到更多人的生活,那在小紅書做什么?更多的是尋找參考、答案或解決方案。

所以要明白它是一種搜索機制,由明星、KOL和KOC三層構成,用戶分享的欲望非常強烈。

?

5、B站:圈層文化更多元,品牌內容創作門檻較高

B站已不是過去的小破站,它的傳統游戲、二次元內容貢獻量很高外,像音樂、汽車、舞蹈等等都開始產生相應KOL數量和內容消費量。B站去二次元化基本已經成立,未來也會更加融合和多元。

?

它相對而言門檻比較高,永遠能給到大眾意外的力量,對品牌傳播的要求就是“內容要真,玩法要創新”,也因此給挖掘、匹配KOL做出了更大的挑戰。

比如薇婭有多重身份,在粉絲心中形象也是不一樣,因此可以做出多樣的內容產出。所以不妨在找網紅投放前,對ta做些多方位的了解,比如經歷、性格、偏好等,去看其背后的價值觀和頻道的調性與品牌是否吻合。如果你們只是一次性的合作,那你再去選擇時,要對效益重新評估和考量。

?

最后我想跟大家強調,網紅不僅是一種屬性,也是一種生產力,是我們當下及未來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對于我們品牌端從業者來講,要盡快掌握這樣的能力,才能讓品牌走得更快、更遠。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刀法研究所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yiren22亚洲综合|人妻有码中文字幕|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