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業的十三五規劃,已經在緊鑼密鼓的調研中。
據工信部官方知情人士透露,中國乳業“十三五”規劃不會單獨發布,而是放在《食品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體現,也不需要提交到2016年3月份的全國兩會上審議,只要工信部審議通過即可,最終的規劃要到2015年底至2016年初才能形成最終的規劃,目前僅僅進入編制起草階段。
據食品觀察家了解,國家是從1953年開始制以五年一個時間段來做國家的中短期規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就簡稱為“一五”;“十二五”也就是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它的時間段就是:2011-2015年。
“十二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二五”規劃的起止時間2011-2015年。規劃編制工作大體包括前期調研、編制起草、論證銜接、審批發布四個階段。
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區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領域、本地區的規劃統一匯總到國務院,編制全國的“十二五”規劃,將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上討論建議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國兩會上審議通過付諸實施,“十三五”規劃也是如此。
今年8月23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第二十次年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曾指出,工信部現在已經著手乳業“十三五”規劃的制定工作,目標是要更好更快地促進乳制品行業“做優、做強、做大”,真正成為民生基礎行業、百姓放心行業和品牌標桿行業。
2012年1月份,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印發了《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我國“十二五”時期乳制品工業的發展方向和重點是加快乳制品工業結構調整,積極引導企業通過跨地區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培育技術先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改變乳制品工業企業布局不合理、重復建設嚴重的局面,推動乳制品工業結構升級。
在產業布局方面,按照乳制品加工企業選址與奶源基地相銜接、企業規模與乳品生產能力相匹配、產業布局與需求市場相符合的原則,調整優化乳制品工業布局,發揮傳統奶源地區的資源優勢,加快淘汰規模小、技術落后的乳制品加工產能,推動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乳制品工業新格局。
在發展目標方面,到2015 年,原料乳產量達到5000 萬噸,增長33.4%;乳制品產量達到2700 萬噸,增長15%;通過兼并、重組,培育形成一批年銷售收入超過20 億元的骨干企業。
綜上所述,雖然朱宏任沒有具體透露“十三五”規劃的詳細方案,但是他卻透露了以下幾項工作:一、堅定不移地構筑行業發展基石;二、堅定不移地推動行業轉型升級;三堅定不移地大力構建乳制品安全長效機制。
另據食品觀察家了解,目前中國乳業存在的問題如下:一是奶源基地建設有待加快,企業間爭搶奶源、無序競爭現象依然存在;二是科技創新有待加強,比如企業在推進關鍵技術自主創新與產業化等方面投入不足;三是品牌創建有待加速,比如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自主品牌競爭力弱;四是產業集中度有待提升,乳制品企業“小、散”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質量安全隱患仍然存在;五是管理創新有待加快,比如電子商務在一些乳制品企業還處于剛起步階段。
工信部官方上述知情人士還透露,乳業“十三五”規劃的第一稿撰寫還沒結束,今年春節前不會出來,因為“十三五”的第一年是2016年,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定調之后,才可以最終確定調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