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酒只漲不跌的神話被打破了。
近日,記者走訪了兩家茅臺酒專賣店發現,市場上53度飛天茅臺價格最低已跌至每瓶1300多元,一家專賣店的負責人向記者直言,“不到半年的時間,53度飛天茅臺已狂跌了1000元,雖然酒便宜了,但是客人仍然很少。”記者看到,雖然銷售價格大幅下跌,但是位于北京海淀區的這家專賣店仍舊非常冷清,一名客人也沒見到。
2005年,53度飛天茅臺的價格只有350元,2012年,最高時市場售價可賣到2300元。在不到7年的時間里,狂漲了近7倍。不僅茅臺漲,普裝五糧液(000858)、國窖1573等白酒也一路漲價。去年國內一二線白酒品牌被稱為瘋狂漲價的一年,零售價不少被上調了10%、20%、30%甚至更高。
在股票市場上,今年上半年白酒類股票弱市飄香,半年來板塊漲幅超過3%,其中,貴州茅臺(600519)股價達到260元附近,創下歷史最高。酒鬼酒(000799)今年上半年股價漲幅121%,維維股份(600300)、沱牌舍得(600702)等年內漲幅也超過了100%。
不過,近日53度飛天茅臺價格一路下跌,隨后五糧液、水井坊(600779)等品牌也跟風降價。據業內專家分析,此番降價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政府嚴控“三公”經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端白酒的銷量;二是白酒供過于求,產大于銷。
嚴控三公消費誘發降價潮
“之前高端白酒價格之所以一直居高不下,與政府消費有較大關系。”西南證券(600369)分析師劉艾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務、商務應酬已經成為白酒消費的主力,其消費占比達到60%以上。而政府嚴控三公消費,茅臺酒無疑撞在了新政的槍口上。劉艾判斷,白酒行業的景氣高點已過。
業內人士分析,受“限三公”影響,一些囤貨的炒家或因周轉有壓力急于拋貨。在劉艾看來,目前國內經濟形勢不是很好,同時國家加強對CPI上漲的控制,出臺了“限三公”政策,加上茅臺酒廠自身的一些渠道管理措施,使得炒家對茅臺酒未來市場信心減弱,便急于出手。
近日,北京一知名餐飲集團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限三公”對高端宴請造成了一定影響,以往酒樓里很多高端宴請都是茅臺酒、五糧液這類高檔白酒,現在多改為喝紅酒了。
政府控制“三公”經費將會越來越嚴格,近日,包括北京大學教授王文章在內的學者建議,政府應該設定公務接待用酒不能超過500元的標準。同時針對高檔白酒的暴利,政府可以考慮出臺“暴利稅”。因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受“三公”消費嚴控影響,未來高端白酒還將會持續下跌,直至回歸到一個較合理的價位。
產能過剩之憂
產能過剩是白酒行業調整的內在原因。
《中國白酒行業市場現狀研究及投資咨詢報告》顯示,2012年上半年,全國白酒的產量達535.2萬千升,同比增長17.20%。而根據中國釀酒工業“十二五”規劃,白酒產能增長控制在10%左右,今年上半年白酒產能增幅遠超過這一比例。
“十二五”初始,各個酒企爭先恐后地出臺了規模龐大的產能規劃。貴州茅臺計劃2015年茅臺酒基酒產量4.5萬噸,3年內累計增加36%。五糧液打算2013年擴產10萬噸;二線品牌瀘州老窖(000568)與山西汾酒(600809),超過10萬噸的項目都將在2015年計劃完工;三線企業金種子酒(600199)也謀劃在“十二五”期間完成4.5萬噸的原酒項目。白酒業內專家張輝認為,一些酒企產能規劃較為冒進,特別是品牌企業產能擴張速度極快。
地方政府成為白酒行業增長的最大推手。行業專家認為,在GDP、稅收和就業增長的三重壓力下,四川、貴州等傳統酒業大省紛紛將白酒列為“十二五”規劃重中之重,由此也就產生了諸如“五糧液機場”、“茅臺機場”等極富爭議的現象,而其背后是地方政府為了白酒行業發展加碼所付出的努力。
“目前白酒行業發展的硬傷在于擴產過快,按照各公司目前的規劃看,這個速度是不合理的。”張輝向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白酒的產能陷阱將在2015年爆發。
在資本市場上,資金對白酒行業的成長性表示擔憂。“資金已有離場的跡象”,西南證券分析師劉艾說,由于高端白酒價格下行,終端銷售清淡,導致經銷商堆積大量庫存,賺錢效應的消失,加大了白酒投機客囤貨拋售的壓力,高端白酒價格的下調,將不可避免地引發中低端白酒被動降價的連鎖反應。“白酒股已經到了行業拐點,高增長不可持續。”
行業整合是大勢所趨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分會在《2011年行業發展趨勢總結》中就明確發出產能過剩風險警告:中國白酒產業進一步資本整合、集中化趨勢將會越來越明顯,但必須要注意到白酒業大量的資本融合,正在刺激白酒產能的急速擴張。從客觀規律看,任何行業的經濟發展都是有周期的,白酒行業應該從曾經的歷史經驗中吸取教訓,警惕目前這種快速膨脹的產能擴張背后潛在的泡沫風險。
目前,很多與酒無關的產業也開始投身到白酒業,中國白酒行業應該走整合之路,而不是盲目擴大產能建設。“有些具備條件的企業,比如茅臺、五糧液等由于產品供不應求,可以擴大產能;但有些企業并不具備上述條件,只是盲目進行擴張。”業內專家張輝認為,目前在我國白酒行業有1萬多家企業,而整合之后大部分小企業可能被淘汰。“比如我國的啤酒行業,全國十大啤酒廠占據了整個啤酒市場80%的份額;葡萄酒行業三大巨頭占據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因此,行業洗牌不可避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