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明晰”理念反映了消費者對于簡單食物和透明配方的期望,同時也促進了對所有原材料可溯源性的改善。這對于確保食品安全而言非常必要,因為食品供應鏈變得越來越全球化,完整的原材料可溯源性甚至在農場之前就開始了。
“除了確保食品安全,可溯源性還可防止偽劣產品,非法養殖和可持續性,” Will Fisher說,食品工藝學家協會(IFT)全球食品溯源性中心(GFTC)的執行董事。“我們由22名成員組成的咨詢委員會,原本以為可溯源性都是關于食品安全的,但我們很快就發現可溯源性包含更多的內容,這就是為什么完全可溯源性必須是全球食品鏈中的一部分。
2013年9月,IFT成立了GFTC,一個非盈利合作機構。GFTC整合了供應鏈中相關利益方在產品追溯解決方案上進行合作,為食品可溯源性提供科學公正的信息。GFTC能幫助企業和政府機構更好地理解食品可溯源性要求的本質,當發生食品相關緊急事件時如何利用技術來提高響應能力和可靠性,以及食品可溯源性的價值和商業利益。
Tillamook是俄勒岡州一個農民合作企業,是一個垂直一體化的牛奶加工商,該企業在制作奶酪、冰淇淋和酸奶時都采用自己的牛奶。公司盡可能地采購本地產的水果來制作酸奶,并在產品標簽上將采購源信息傳遞給消費者。
由于食品生產中涉及使用數百種配料的復雜供應鏈,使得食品生產的可溯源性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為了更好地保護公眾健康和預防食源性疾病暴發和實現食品召回,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推行關于食品可溯源性的新規。畢竟,可溯源性是最薄弱的環節。
“供應鏈中的每個人都應理解產品信息的采集與維護的重要性,這些產品信息至少能支持實現“向前一步,向后一步”的可溯源性。” GFTC的項目總監Tejas Bhatt說。
消費者想知道的信息
對于消費者而言,知道一個產品或一個產品的大多數配料來自哪里,就足夠了,比如酸奶制作過程中使用牛奶的來源。當然,酸奶制造商應該能對所有成分進行溯源,包括水果、香料和甜味劑。
位于弗吉尼亞州阿靈頓市的食品營銷協會在其發布的《2014年美國消費者食物購買趨勢》報告中指出,越來越多的食品零售商們通過提供滿足消費者的健康、探索發現和其他需求和欲望的產品而與消費者持有相同的價值觀,態度和目標。他們就像在消費者身邊一樣一同工作。這種關系是一種意識,零售商們不僅僅是合作伙伴,他們也是實現食品產品更大變化(包括產品來源信息和制作信息可溯源性的改善)的倡導者和支持者。
特產食品銷售和餐館經營商Eataly的眾多產品就是一個典型例子。Eataly在芝加哥和紐約都有分店,Eataly提供近100種意大利獨家生產的橄欖油產品,許多都是精品與獨家精品。
這種強調產品新鮮品質的天然食品商店將自己作為產品可溯源性的責任人,以此將自己定位為消費者的擁護者。他們從食品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的立場出發并提供一系列精選產品。
食品到達零售商貨架的過程涉及到供應鏈中的諸多環節,為了幫助不同的供應鏈成員,IFT提供了許多工具來確保所有供應鏈的環節是牢固的。一年前發表在IFT同行評議《食品科學》雜志上的一期特別增刊主題是“讓可溯源性發揮作用。”這期增刊旨在推動實現多學科,跨部門,全社會的措施來實現食品的可溯源性。
最近,GFTC發表了關于食品可溯源性最佳行業規范的指導性文件,涵蓋6個行業,包括焙烤,奶制品,畜禽肉類,加工食品,果蔬產品和海產品,總結了不同行業產品關于可溯源性的相似性和差異性。來自11個國家的55名專家參與制定了這個指導性文件,發表于2014年9月的《食品科學與食品安全》綜述專欄上。
可溯源性一直是全球葡萄酒行業所關注的重點,許多葡萄酒公司都是垂直一體化企業,經營業務從種子開始到瓶裝產品。
“我們的指導文件幫助填補了管理機構在制定新政策時面臨的最重要空白之一:行業目前能做些什么,以及現實情況下能要求他們做些什么”,哈特說。“這個指導文件能有助于制訂更平衡有效,更科學和更節約成本的政策,并可以成為一個食品業改善食品安全,節約成本費用和幫助保護公眾的實用規劃方案。”
根據這一指導文件,在一個供應鏈中有許多不同的點,其中在每個點上的數據捕獲是非常必要的。這些點被稱為關鍵追蹤點,在這些點上收集和存儲關鍵數據是十分必要的。關鍵追蹤點包括:
l 交通運輸點(Transportation Events)一般支持供應鏈不同位置之間的外部產品追蹤,主要是產品通過航空運輸,汽車運輸,鐵路或船舶運輸從一個供應鏈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供應鏈位置。
l 轉化點(Transformation events)支持在公司四面圍墻內部進行產品追蹤。例如對來源于一個或多個供應商的產品配料進行混合組合,或對產品進行進一步加工如切割,烹制或重新包裝等。
l 損耗點(Depletion events)主要獲取產品如何脫離供應鏈的相關信息,如打開一箱果蔬產品并將其置于零售店自助銷售箱中,或者一種包裝產品在零售店出售,或者在餐廳里一種產品被用于制作不同的菜肴。
垂直一體化的經營方式有效減少了涉及產品追蹤的許多步驟,減輕了數據采集的負擔。這些企業在產品召回時就能做出有效的響應,從而減少經濟損失。一個例子是,位于愛荷華州得梅因的Kemin公司是一個采用垂直一體化方式運營的食品配料供應商,公司為了控制迷迭香提取物的生產工藝,監控從種子到生長、提取,直到制定配方的每一個環節。過程控制為食品制造商提供了必要保證,因為具備了從食品配料回溯至植物種子的可溯源性。
“當客戶——食品制造商收到迷迭香提取物的時候,我們可以知道所有關于產品的信息,”公司特產副總裁John Greaves說。“如果在任何時候發現有任何問題,我們可以帶您到現場,并告訴問題產品出自哪里。我們熟知具體的收割時間、實際的種植條件、詳細的生長時間等信息,使我們的客戶能夠真正安心地購買。”
不同國家在產品可溯源性方面的排名
在同一期《食品科學與食品安全》的詳細綜述中,有一篇報道評估和比較了21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在產品可溯源性方面的管理法規。一個主要結論是歐盟國家在滿足全球食品可溯源性的規定和要求上是排名最高的。
“雖然全球化食品貿易有各種各樣的益處,但也有很多弊端,尤其是在涉及到食源性疾病、動物或植物疾病、或產品召回事件時需要進行國際性產品溯源時”該報告的作者之一,加拿大安大略省圭爾夫大學商業和經濟學院的教授Sylvain Charlebois說。“這份報告提供了一個比較性的評價,有助于開展協調食品可溯源性要求的相關討論,并指出了在產品可溯源性方面有關國家在哪些方面需要進一步的改善。”
這些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來評價不同國家在產品可溯源性方面的政策和方案,根據各國對這些問題的集成響應,對其進行評估和排名。這些問題包括,可溯源性法規在國家層面上是否是強制性的,法規是否包括進口產品,以及產品進口所需證明文件的類型和內容;是否存在一個可溯源性的電子數據庫,如果存在,該數據庫的可訪問性,以及產品標簽法規是否能幫助消費者理解可溯源性。
歐盟國家得分都為“優”。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巴西、新西蘭和美國等國家的整體得分為“平均分”。中國排名較為落后。來自俄羅斯的數據不足,未對俄羅斯進行排名。
“目前通過全球供應鏈來追蹤食品是很復雜的,所以在危機發生時產品溯源過程緩慢而低效。”該報告的作者之一GFTC總經理布萊恩·斯特林說,“這就是為什么當務之急是在全球范圍內協調好產品可溯源性要求和政府管理。行業和管理方需要盡量減少因對各國實際狀況了解不足而引起的誤解和延誤的風險。對產品可溯源性要求進行協調統一已經顯示出能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鑒于全球食品供應鏈的復雜性,實現徹底的可溯源性具有相當大的挑戰性,但為了使食品系統能得到包括種植者、生產商、供應商、零售商和消費者在內的所有參與者的信任,實現可溯源性肯定是有必要的。徹底的可追溯性會成為一種常態,對所有利益相關方而言,探索其業務在這樣一個可溯源系統中能發揮一個什么樣的作用將是十分明智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