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由國家工信部確認,我國將取消食鹽專營制度,放開食鹽專營將在2016年啟動。當時公布的新版鹽改方案,包括廢止食鹽專營、健全食鹽儲備體系等。然而,在距離食鹽行業回歸市場經濟大本營僅一步之遙,中鹽再次對改革發聲,認為取消專營應至少延長3年。
專營再拖3年?
“拖”字,恐怕是目前形容我國食鹽改革過程最好的漢字了。在我國市場化經濟推進過程中,也恐怕很難再找出一個行業改革過程像食鹽改革這樣一拖再拖。
圣誕節前兩天,有消息傳出,本來已經敲定食鹽改革時間表的第7版鹽改方案有可能會有拖延。而提出拖延計劃的便是中鹽方面負責人。
消息顯示,中鹽協會和中鹽總公司上報意見認為,取消專營時間倉促,應至少延長3年;提高社會資本進入門檻,建議在重新頒發鹽業許可證上,將范圍限定在現有鹽業公司及100多家定點生產企業上。
今年4月21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消息,宣布根據《國務院關于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和《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現決定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執行。此次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規定,將食鹽定點生產審批權,下放給省級主管機構,一方面改變了“發改委”攬權的一元格局,另一方面,強化了專營體系內部的競爭。
審批權下放,雖然不是真正的廢除鹽業專營制度,但是,上述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的推行被看做是廢除鹽業專營制度的過渡。
過渡期并不長,半年之后,中國鹽業協會在自己內部會上披露,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已經在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議通過,并在各部委完成意見征求,方案核心為廢止鹽業專營。
此次消息還對外公開了廢除鹽業專營制度的步驟,依照方案規劃,2015年依然實行專營;將從2016年起,廢止鹽業專營有關規定,允許現有食鹽生產定點經營企業退出市場,允許食鹽流通企業跨區經營,放開所有鹽產品價格,放開食鹽批發、流通經營。2017年起鹽業全面按照新的方案實行。
這次鹽改方案被稱為第7個鹽改方案,思路具體又清晰,似乎讓外界看到了鹽改的決心。
“放開食鹽專營早就應該推行,但是這必然會觸動有些人的利益,這是鹽改為何一拖再拖的根本原因。這次也是,鑒于前幾次鹽改‘流產’,這次鹽改過程本身不太正常,很擔心過程中又會生出什么變故。”一個月前,支持食鹽改革派、歷任分管鹽業改革的國家經貿委運行局副局長(現已退休)陳國衛曾這樣告訴新金融記者。
在陳國衛看來,這次改革似乎有些反常,把握這次改革的關鍵部門一直沒有出來談詳細情況,而我們之前的改革都是很高調的。另外,2009年的時候業內也提出過改革計劃,就是因為鹽業系統的人一鬧就失敗了(是指2009年28家鹽企簽署鹽業改革建議書,但上報途中被篡改一事)。
2009年拖到現在5年了,而且按照目前的消息,到完全放開還需要3年多時間,所以他對這次鹽業改革依然不樂觀。
改革難在何處?
陳國衛在上述內容中提到的2009年“流產”的鹽改方案,其實是我們國家此前推出的第6輪鹽改計劃。
此次方案稱要在2011年廢止鹽業專營有關規定,并在2012年,將鹽業專營全面放開。但是不巧的是,2011年春天,日本發生核泄漏事件,導致我們國家民眾因為輕信謠言發生了搶購食鹽的現象。
“這件事直接導致了這次鹽改暫定推行。”中鹽系統相關人員表示。他講述,當時,多地因為發生搶鹽現象,導致各地陸續出現鹽荒,連長蘆鹽場所在地的天津都出現了庫存緊張。
“如果放開食鹽專營,那在遇到這樣的事,價格肯定就無法控制了。”他說。
正如他所說,第6輪鹽改在民眾搶鹽鬧劇中悄悄收場。
有了前幾次的經歷,當新的鹽改再度擺在民眾面前,正如陳國衛所言,多數人擔心中間再生什么變故,導致改革不能順利進行。
不過,在近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上,工信部對外表示,將抓好鹽業體制改革列為工信部2015年體改重點。并公開表示,將從四個方面推動鹽業體制改革:一是取消食鹽專營、許可經營制度后實行最嚴格的食品監管制度;二是健全食鹽儲備體系,確保食鹽安全供應;三是加快鹽業體制調整提升產業競爭力;四是健全法律法規,實施依法治鹽。
這份改革方案與前幾次內容相近,不同的是,在政策推動層面上,新的鹽改方案更進一步,據稱已進入最后協調批準程序,按照國家發改委的計劃,新方案將于年底出臺。
盡管工信部將改革時間幾乎定死,中鹽協會還是提出了“2016年取消專營,時間倉促,應將專營時間至少延長3年”,此外還要求在重新頒發鹽業許可證上,將范圍限定在現有鹽業公司及100多家定點生產企業上。
“肯定會限制更多社會資本進入鹽業。”一位食鹽生產企業負責人面對中鹽協會此次表現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他們也不希望將來跟社會資本合作,而是希望跟原有的鹽業系統合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