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VTT技術研究中心已經為一種古老的豆類作物——蠶豆開發出食品應用技術。這種營養豐富且富含蛋白質的蠶豆主要用于飼料。
VTT研制出了使用蠶豆作為食品配料的混合加工技術。把機械分離技術與生物處理工藝相結合,可制出營養美味且富含蛋白質的面包,其中含有70%的蠶豆粉。該方法也能用于制備含100%蠶豆的意大利面食。
這種蠶豆面包的感官特征、質構和顏色好于那些由玉米、大米和大豆粉混合制成的面包。
使用相同的方法,VTT還開發出一種無麩質的意大利面食,該面食100%由蠶豆粉或蠶豆分離物經發酵或不經發酵制成。該產品與由硬質小麥粗面粉制成的意大利面食類似。
蠶豆傳統上不用于烘焙,因為蠶豆含有的化合物會對生產和感官特征帶來一定的問題。VTT把機械分離和生物處理工藝結合在一起,提高了蠶豆營養特性、工藝性能和感官特征,從而解決了這些問題。該處理工藝綠色環保,因為其中不涉及有機溶劑的使用,同時也有良好的成本效益。
蠶豆是極好的蛋白質來源,因而是肉制品良好的替代品,其蛋白質含量可高達25%到35%,是小麥的兩倍。蠶豆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飲食纖維素和生物活性物質,這些物質對人體健康都很重要。
高級研究員Nesli Sozer說,“無麩質產品中碳水化合物通常含量很高,且主要是以玉米和大米為原料生產的。根據蠶豆粉或其分離物以及產品配方中其他配料的添加水平,我們在VTT研制的面包和意大利面配方可以聲稱是“高蛋白質”或者“富含蛋白質。”
Sozer補充說,“與使用玉米或大米相比,使用蠶豆的一個額外的好處是可以降低淀粉的消化率,蠶豆中含有抗性淀粉。”
蠶豆在歐洲、加拿大、非洲和亞洲都有種植。在芬蘭,蠶豆的耕種較少,且主要用作豬和牛的飼料。但是,由于氣候的變化以及政府的推動,蠶豆耕種面積有望增加。蠶豆的市場價格明顯低于那些豌豆和大豆作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