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孕婦補充營養,母嬰都受益
關于改善孕婦營養狀況給母嬰雙方帶來益處,世界各地的研究結果車載斗量。以孕婦普遍缺乏的鐵和葉酸為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2010年9月發表文章稱,懷孕3周后寶寶的神經系統開始出現,4周后中樞神經系統的前腦、中腦、后腦和脊髓開始形成,24周后中樞神經系統也開始形成,孕婦在這段時間內補充鐵與葉酸,未來的孩子會更聰明、更有條理并掌握更好的小肌肉運動技能。
較之這類“研究”,智利用“國家層面的行動”提供了一個更有說服力的給孕婦補充營養的出色案例,此項目被認為是拉丁美洲在消除營養不良方面的最大進步。
2004年,在智利政府的資助下,智利大學醫學院和智利著名食品廠商沃滋(Watt’s SA)公司成功地合作研發出一種針對孕婦和乳母生產設計的高質量、負擔得起的營養補充品——“Purita Mamá”(媽媽的普瑞她),這種以牛奶為原料制成的粉狀低脂強化飲料,每袋含有4.5克牛奶蛋白、400毫克鈣、對健康有益的其他微量營養素及60毫克DHA,供女性在懷孕和哺乳期間飲用,用以改善兒童在子宮內以及出生后6個月期間營養狀況。
2005年4月,Purita Mamá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化生產。2008年8月,智利總統在智利“母乳喂養日”上宣布將向目標人群提供Purita Mamá。作為智利“全國輔助喂養計劃”的一部分,參與公共醫療計劃的孕婦和乳母每月到醫療中心體檢時,政府便發給她們可供飲用一個月的Purita Mamá,同時鼓勵她們純母乳喂養嬰兒至6月齡。為此,智利政府每年投資約2000萬美元。發放4個月后,目標人群食用Purita Mamá的比例已近90%。
研究證實,孕期經常飲用Purita Mamá,有助于消除孕婦營養不良,幫助胎兒發育并降低早產風險;也能提高母乳的營養,喂養的嬰兒智力發育好,同時不容易患肺炎或腹瀉——這些疾病過去正是造成智利超過半數兒童死亡的原因。
對貧困地區的孕婦及乳母進行營養干預已是勢在必行
由于日益認識到兒童在生命早期獲得良好的營養對于日后體格和智力的充分發展至關重要,國際社會積極尋找多種解決兒童營養不良問題的應對方案。2010年4月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首腦會議,提出了“1000天行動”目標,敦促國際社會加強實際行動,改善和提高全世界兒童生命形成的最初1000天——包括孕期、哺乳期和輔食喂養期,即從母親開始懷孕到嬰幼兒兩周歲期間的生命質量。
在改善生命最初1000天的生命質量方面,中國政府的投入可以說是逐年加大。2008年底,在原衛生部頒布了《輔食營養補充品通用標準》后,嬰幼兒輔食營養包開始在全國實施大規模的應用推廣。2012年10月開始,中央財政提供經費1億元,在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100貧困縣為6—24月齡嬰幼兒每天提供一包營養包,覆蓋27萬兒童;2013年項目范圍擴大到21個省的300個縣,中央財政專項補助經費也增加到3億元。有消息稱,今年可能會增至7億,試點范圍擴大到699個縣。
嬰幼兒輔食營養包以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有效地改善了貧困地區嬰幼兒的營養健康狀況,但同時必須看到,對生命最初1000天的營養干預,還存在一段長長的空白。
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調查表明,我國農村育齡婦女、孕婦存在多種營養素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鈣、鐵等微量營養素平均攝入量未達到推薦攝入量(RNIs)或適宜攝入量(AIs)。其他多項研究也表明,我國北方地區育齡婦女同時也存在嚴重的葉酸和維生素B12的缺乏,特別是出生缺陷高發地區,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超出正常值的異常率達到69.5%。
尤其是孕產婦的貧血問題,無論是城市及我國經濟較發達地區,還是貧困地區,都普遍存在;且乳母期較孕期更為嚴重。即便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2000年至2008年間,農村地區婦女的貧血率也一直處于20%—30%,貧困地區婦女則達30%以上,城市婦女2000年和2002年貧血率分別為26.5%和23.7%。1993—2000年在江蘇、浙江兩省對30多萬孕婦的調查發現,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貧血患病率為分別為36.7%、52.9%、60.4%。發表于2007年的一項調查報告稱,北京地區孕中和孕晚期總貧血患病率為19.5%,產后貧血患病率達40.7%。我國西部一些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由于歷史和地域等原因,社會經濟發展始終落后于其他地區,特別在婦幼保健服務方面更與我國東部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婦幼衛生管理和服務水平低,婦幼保健服務提供與利用低,孕產婦的貧血極為嚴重。
目前雖然沒有更新的全國性數據,但一些項目研究結果和局部調查數據顯示,農村孕婦的營養狀況仍堪憂。“改善中國最弱勢婦女和兒童營養狀況項目”分別在云、貴、陜各選擇了一個貧困縣(貴州正安縣、云南武定縣、陜西鎮安縣)實施營養調查與干預工作,2010年8—10月開展的營養狀況基線調查結果顯示,三縣合計,孕婦貧血14.5%,鐵缺乏25.3%;維生素A不足38%;葉酸缺乏和不足42.9%;維生素D缺乏和不足37.2%;維生素B12缺乏30.5%。2013年發表的一項在云南藏區展開的調查顯示,500例住院藏族孕產婦,貧血發病率78.8%,其中輕度、中度和重度分別占41.1%、54.3%和4.6%。
相對于我國貧困地區孕產婦普遍存在的微量營養素缺乏問題,從2009年開始實施的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顯得太過單薄。這些年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一直在就將孕婦補鐵納入國家重大衛生專項與有關部門進行溝通。而營養學界人士更是大聲疾呼:貧困地區孕產婦的營養狀況亟須干預。在這些貧困地區,除了營養知識匱乏以外,經濟不發達和膳食構成不合理影響了人群的微量營養素營養狀況。如果這樣的狀況長期持續,將會影響人群的整體素質。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品一定要盡快制訂出標準,非常迫切。
在3月26日于北京召開的《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品通用標準》制訂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就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品的范圍、定義、基本原則、技術要求(配料、營養強化劑品種、營養素含量、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微生物限量等)、檢驗方法、包裝標識等技術內容,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孕婦及乳母營養補充品通用標準》(草稿)進行了充分研討。按照標準制訂的工作線路圖,此次研討會后,標準起草組將進行意見征集和匯總,并形成專家征求意見匯總表,6月完成標準的征求意見稿,上報食品安全標委會秘書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