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凱:再談食品中的偶氮甲酰胺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
2014.04.02

賽百味含鞋底成分的報道剛剛過去一個月,偶氮甲酰胺又卷土重來。這一次新京報的記者洋洋灑灑幾千字的報道做足了功課,但細看之下全是窟窿,不知道是記者被專家忽悠了,還是專家被記者歪曲了。我僅選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問題加以分析,不當之處請各位看官斧正。

關于偶氮甲酰胺的安全性,無論誰拿出什么樣的研究證據”,只要能有效推翻其安全性的結論,國際法典都會及時修訂標準,我們國家也會跟進。而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并無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新聞中為何提到,在歐盟,偶氮甲酰胺因懷疑其對人體致癌而被禁止用于食品添加,即使是兒童使用的塑料地墊里,法國等國也不允許生產商添加這一成分。而我們卻可以隨意添加到每天食用的主食里。

這一說法顯然是外國月亮圓的套路,但我不止一次說過,別人不用的我們居然還在用很正常,別人可以用的我們居然不讓用同樣很正常,這只不過是各國根據自身情況做出的不同的管理決策。比如我也可以說,在中國,因懷疑硼砂對人體有害而禁止其用于食品添加,而歐盟卻不顧消費者安危,允許將它添加到每天食用的食物中。

無論哪個國家,食物中允許添加一定是以消費者健康為先的,但食物中不允許添加的原因則五花八門,除了不安全”,還可以是:用不著加、加了消費者反而不喜歡、反正可以加別的,甚至還可以是鬧的管理部門受不了了。

你可別笑,知道新加坡、日本為什么可以不用偶氮甲酰胺嗎?因為它們還可以用過氧化苯甲酰,也就是以前吵的沸沸揚揚的面粉增白劑”,那為啥我們不能用呢?因為媒體和一些專家連續折騰了8年,原衛生部最終以沒有工藝必要性的理由禁用了。鬼知道這一輪炒作過后,偶氮甲酰胺會不會是同樣的命運。

實際上對于食品添加劑的工藝必要性,大家存在一些誤解。不是因為你可以用別的東西替代,所以它就沒有必要性了。如果這么理解,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劑豈不是都可以說別人是不必要的?新聞中說可以用鹽和雞蛋增筋,但這種方法未必適合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且存在成本和工藝控制的難題。而且這種排斥一切添加劑、回歸自然的訴求實際上并不現實,大家都知道走路上班最環保,那是不是可以取締公交、地鐵、私家車、自行車呢?

新聞中還有這么一段,呋喃西林是禁用獸藥,呋喃西林會代謝產生氨基脲。在動物源性食品中,氨基脲的含量不得超過0.5ppb.45ppm的偶氮甲酰胺產生45ppb的氨基脲,是動物源性食品中檢出上限的90倍!言外之意,面粉中使用偶氮甲酰胺的量太大,不安全。

實際上“90完全沒有科學道理,只不過是個嚇唬人的噱頭罷了。氨基脲在動物源性食品的0.5ppb相當于一個指示劑”,而并非安全限量。動物源性食品如果氨基脲含量超過0.5ppb就可以判定是用了禁藥,而不是其他途徑的偶然污染。其實這一點和運動員的尿檢頗為類似,科學家檢測的往往是藥物在體內代謝留下的足跡而并非藥物本身。

另外,偶氮甲酰胺并不像某些人說的,生產者可以隨意添加。如果加少了,增筋效果不足,烤制的時候面團容易漲破、裂開。如果加多了,過于筋道,烤制的時候氣泡就撐不開,面包會小而硬,所以這還真是個技術活呢。雖然不排除一些小企業、小作坊濫用的可能,但不能因為這個而禁用它吧?有人闖紅燈、酒駕,需要禁止人們開車嗎?

對于偶氮甲酰胺的檢測,目前國內似乎沒有食品中偶氮甲酰胺的檢測方法,不過也這不足以成為禁用它的理由。檢測不是監管的全部,對過程和行為的監管比末端檢測重要得多。比如很難用檢測來辨別果凍里面的明膠是不是來自廢棄皮革,或者餐館炒的菜用的是否是地溝油,那是不是就沒法管了?顯然不是吧。

文中還有許多聳人聽聞的表述,這里就不一一指出來了,比如雖然北美地區允許使用該添加劑,但是在面粉添加這一成分時會在成分表中標示該物質含有可能致癌成分。這其實和美國人從來不吃轉基因一樣荒唐,如果你向外國人求證一下就知道真偽。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
Foodaily?????
?????Foodaily??????????
??????
?????????????????
yiren22亚洲综合|人妻有码中文字幕|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