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綠海謠
來源:新博弈(ID:newgametheory)
最近流行的“蜜雪冰城大戰東方明珠”網絡梗,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在這個由網友創造的“上海規則怪談”設定里,代表上海精致形象的東方明珠,會對進行平價消費的行為發起“激光掃射”。
圍繞這個設定,網友們展開了大量創作。B站UP主“狗子快樂屋”用AI制作的《電影預告:蜜雪防御戰》,將東方明珠描繪成對抗蜜雪冰城吉祥物“雪王”的防御塔,視頻播放量達到393萬次;抖音用戶則使用剪映模板拍攝自己“被攻擊”的特效視頻,“喝蜜雪真的會被東方明珠攻擊嗎”的話題更是吸引了近5000萬人觀看。
《電影預告:蜜雪防御戰》
官方機構的反應也相當迅速和巧妙。蜜雪冰城官方賬號“雪王日記”在7月22日發布視頻,內容是其吉祥物“雪王”伴著主題音樂出現在東方明珠腳下,獲得了184萬點贊。7月28日,東方明珠樂園官方賬號也加入互動。
這種互相調侃并未引發矛盾,反而促成了品牌與城市地標之間一次積極的互動。蜜雪冰城借此提升了在上海市場的認知度,東方明珠則順勢宣傳了城市文明形象,而廣大消費者也在參與玩梗的過程中獲得了樂趣和情緒釋放。
01
喝蜜雪真的會被東方明珠攻擊嗎?
蜜雪冰城與上海相關的網絡梗,其實早在“東方明珠?!敝熬统霈F了。最初的梗多源于網友自發創作,帶有更明顯的草根色彩。
這個梗的誕生包含著一定的隱喻,將蜜雪冰城的“低價”特性與上海的“高消費”標簽對立起來。起初,有網友分享經歷:“在上海某高端商場想買蜜雪冰城,導航繞了三圈沒找到”;評論區涌現大量類似故事,如“在陸家嘴寫字樓點蜜雪冰城外買,被同事問‘是不是遇到經濟困難’”。
隨后,網友創作出第一代上海蜜雪梗,核心是“身份剝奪”。數據顯示,盡管蜜雪冰城在全國有超過4.6萬家門店,在一線城市的存在感卻很弱——網友因此調侃“手持蜜雪冰城杯者,禁止進入靜安寺、外灘金融區”;甚至虛構在淮海中路飲用蜜雪冰城會收到“消費降級警告短信”。
最初的梗其實更尖銳,這展現出蜜雪冰城在上海的實際狀況。極海品牌監測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28日,蜜雪冰城在上海僅有601家門店,排在全國省份的倒數第八位;而星巴克在上海的門店超過1100家。還有網友統計,靜安寺商圈半徑3公里內只有1家蜜雪冰城,卻有11家星巴克。這種鮮明的數據對比,后來被簡化成“開除滬籍”之類的梗圖。這一簡化過程,實際上弱化了梗原有的社會批判性,完成了從“尖銳”向“娛樂”的轉變。
而這個最初帶著草根調侃意味的梗,能最終席卷全網,離不開兩個關鍵環節的推動。
一方面,AI工具的普及為這個話題加了一把火。網友們不滿足于文字調侃,利用MidJourney等AI制圖工具生成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畫面?!把┩跏炙簴|方明珠”、“雪王舉井蓋抵擋激光”等夸張場景層出不窮。這種低成本、高趣味性的創作極大降低了參與門檻,實現了跨平臺病毒式傳播。
典型的例子就是B站UP主“狗子快樂屋”制作的《電影預告:蜜雪防御戰》,短短幾天播放量就沖上392萬,被網友戲稱為“新版《上海堡壘》”。這些層出不窮的二創內容,既為創作者們帶來了巨大流量,吸引了更多人加入玩梗大軍,也無形中為蜜雪冰城借助東方明珠這一頂級地標IP贏得了海量曝光。
緊接著,官方的下場互動將事件推向高潮。面對民間洶涌的創作熱情,蜜雪冰城反應迅速且巧妙。7月22日,其官方賬號“雪王日記”在抖音發布了一條視頻。憨態可掬的雪王出現在陸家嘴,站在東方明珠腳下,配文“上海,儂好”,收獲184萬點贊。東方明珠樂園官方也迅速接梗。7月28日,其官方賬號發布視頻幽默回應:“不裝了,我確實是防御塔”,但巧妙地將“攻擊”對象轉向了公共場合的不文明行為。
蜜雪冰城與東方明珠樂園的回應
蜜雪冰城和東方明珠的互動仍在繼續,最近雪王登上了東方明珠塔頂。網友調侃道,這是因為蜜雪冰城出了“蘋果奶綠”才受到優待,“要是出‘安卓奶綠’,早就被(激光)打下來了”。
貫穿整個事件的核心,是巨大的“反差沖突”。這種反差的根源在于人們對上海的刻板印象。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常被貼上“高端”、“精致”的標簽,網絡上的“滬幣匯率”、“星巴克胃”等梗,都在強化其“消費門檻高”的符號化形象。上海本身也常成為網絡調侃的對象,如“上??Х瑞^主理人”、“賣給上海人”等。而東方明珠作為城市地標,更是這種“都市精英感”的物理象征。蜜雪冰城作為“平民低價”的代表,自然成為了這種刻板印象的鮮明“對立面”。
02
從郊區到南京東路
雪王陪蜜雪冰城闖上海
蜜雪冰城于2014年首次進入上海市場,初期門店主要集中在松江大學城、奉賢工業區等非核心區域。2021年成為蜜雪冰城在上海的關鍵轉折點。品牌憑借在抖音、B站等平臺爆火的“魔性主題曲”迅速走紅。乘著這股東風,蜜雪冰城開始加速向市中心滲透,陸續在陸家嘴世紀匯、淮海中路等高端商圈開設門店,與LV、Gucci等奢侈品牌比鄰而居。
拓展步伐在2023年進一步加快。這一年,蜜雪冰城將上海列為全國拓店重點城市,僅上半年就新增門店40家,占其一線城市新增總數的45%,總門店數達到290家。核心城區(如徐匯、靜安)的門店占比顯著提升至21.4%。至2025年6月,蜜雪冰城逐漸打開上海市場,其位于南京東路的門店日均銷量突破6000杯。
蜜雪冰城能在競爭激烈的上海乃至全國市場站穩腳跟并快速擴張,其精心打造且極具辨識度的品牌IP——“雪王”功不可沒。雪王形象以兩個圓潤的雪球為主體,巧妙融入皇冠、冰淇淋權杖等象征高貴與核心產品的元素。面部設計采用大眼睛、胡蘿卜鼻子和微笑吐舌的表情,賦予其強烈的親和力與可愛屬性。
更重要的是,雪王被賦予了豐富的“人格”。不同于靜態展示的吉祥物,雪王的“猖狂”行為顛覆公眾預期,形成記憶點。雪王人偶會主動到茶百道、書亦燒仙草等競品門店前跳舞、堵門,甚至與對方吉祥物“肉搏”。有雪王因體力不支直接躺倒在路邊,被網友調侃“打工人真實寫照”。這種看似無厘頭的行為,實則是蜜雪冰城對Z世代情緒需求的精準捕捉。年輕人渴望打破規則、尋求快樂解壓,而一個敢在競品門口倒立的“雪王”,恰是他們心中反內卷的代言人。
蜜雪冰城憑借其雪王IP的親民形象和透明的低價策略,在消費者心中成功樹立了“實在、不忽悠”的品牌形象。這種信任感在面對質疑時發揮了關鍵作用。
此前,有報道指出部分門店存在使用“隔夜檸檬片”的問題,消費者的反應耐人尋味。由于該問題并未觸及食品安全紅線,且蜜雪冰城長期積累的“用料真實”印象深入人心,許多消費者傾向于將其解讀為“操作不夠精細,但至少用的是真檸檬”,甚至反過來強化了對品牌“用料實在”的認知,相信這是管理疏漏而非刻意欺騙。
這種將品牌人格化、與消費者建立深層連接的策略,在2025年3月3日蜜雪冰城的港股上市儀式達到了高潮。與通常由高管主導的嚴肅流程不同,蜜雪冰城選擇讓8個代表不同群體(消費者、咖農、員工、加盟商、研發團隊、全球化業務等)的“雪王”人偶,伴隨著其標志性的洗腦神曲《我愛你你愛我》,以“蹦迪”的活潑形式完成了敲鐘儀式。特別是主雪王身著西裝、手持冰淇淋權杖跳舞的畫面,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萌。
這一精心設計的舉動,其意義遠不止于一場營銷活動。它清晰地傳遞出一個核心信息:雪王絕不僅僅是貼在杯子上的卡通形象,而是整個品牌精神的人格化象征。
市場數據似乎驗證了這一策略的成功。蜜雪冰城在港股創下了驚人的“5324倍超額認購”紀錄。上市后首月,抖音上“雪王”相關話題的播放量激增210%,門店客流量提升18%,用戶復購率也較上市前提高了9個百分點。
IP營銷的真正效果,不在于是否在重要場合展示IP形象,而在于用戶是否真切地感受到,品牌珍視IP所代表的情感連接,就如同珍視與用戶的關系本身。
從街邊小店到港交所,雪王的每一次亮相都在強化其“與用戶站在一起”的親民定位。即使走上了資本的舞臺,蜜雪冰城也沒有讓用戶感覺品牌變得“高冷”或陌生。
相反,上市儀式那種“可感知、甚至有點好笑”的接地氣表現,讓消費者感覺像是“看著自己熟悉的朋友上了電視,還不忘耍寶逗樂”,從而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更深的情感認同。
這與同樣依賴IP的泡泡瑪特形成了對比。泡泡瑪特的IPO儀式更為傳統,其IP形象僅作為背景元素出現,遵循的是“創始人講述+資本敘事”的常規路徑,未將IP與品牌核心價值的傳遞深度綁定。
03
聯名狂魔瘋狂內卷
蜜雪靠“大白胖子”躺贏
當前,茶飲行業的競爭焦點正在轉變。品牌們正從單純銷售飲品,轉向系統性地經營IP生態。消費者,尤其是占主體的Z世代,將茶飲視為表達自我和獲取情緒價值的載體。IP已超越其作為品牌宣傳工具的傳統角色,逐漸成為品牌核心價值的具象化體現。
蜜雪冰城的雪王是自建IP成功的典型案例。其影響力不僅限于國內市場,在開拓東南亞市場時,蜜雪冰城通過讓雪王人偶穿上當地傳統服飾,如越南奧黛、印尼紗籠,并推出本土化主題曲(其越南語版在TikTok播放量達1.2億次),成功地將“雪王”的影響推向海外。它被塑造成一種柔性文化載體,有效拉近了品牌與當地消費者的距離。
然而,并非所有品牌都選擇自建故事性IP。
喜茶標志性的簡筆畫LOGO辨識度很高,但品牌更側重于通過與不同領域的IP進行聯名合作,以此不斷刷新品牌美學形象,強化其獨特的品牌辨識度。瑞幸咖啡同樣未在自有吉祥物(馴鹿)上過多投入,而是采取高頻次、強創意的IP聯名策略,將自身定位為消費者的“社交搭子”,通過不斷制造話題熱點維持品牌新鮮感。
益禾堂的“薄門”IP則選擇了另一種路。將一款熱門單品(薄荷奶綠)升維為一種品牌文化符號。官方圍繞“薄門”概念進行創作,如使用“薄門永存”作為社群暗號,將購買飲用行為視為“入教”儀式,創作“薄門教義”表情包。
但品牌主導的內容嘗試遭遇了挑戰。2025年益禾堂推出的品牌短劇《我的薄門少爺》,雖然引入了“奶茶神明”等奇幻設定,但因核心劇情是神明幫助女孩揭穿渣男,與產品本身及用“薄門”文化關聯較弱,未能有效激發社群參與,效果有限。
《我的薄門少爺》短劇
IP聯名已成為行業普遍策略,但也面臨挑戰。據統計,僅2024年上半年,部分頭部茶飲品牌就進行了高達175場IP聯名活動。如此高頻次的聯名,導致消費者對“品牌+IP”的模式逐漸脫敏。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品牌為覆蓋高昂的聯名成本,選擇提高產品售價,卻未能同步提升產品品質,導致社交媒體上“難喝”的吐槽頻發。這種“重營銷、輕產品”的短視行為,正在透支消費者的信任。
霸王茶姬2025年第一季度銷售及營銷費用同比暴漲166%,達到2.993億元;其2024年全年銷售費用率更是從2023年的4.4%飆升至8.9%。然而,其成熟市場的同店增長率卻僅為個位數。
相比之下,蜜雪冰城2024年銷售費用絕對值達15.99億元,但銷售費用率僅為6.4%。同時,低營銷投入并未阻礙其增長。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實現營收186.8億元,凈利潤34.9億元,凈利率高達18.7%。數據表明,“雪王”這個大白胖子的形象已成功贏得消費者的廣泛認同。
茶飲戰爭的終極戰場,早已從舌尖蔓延至心靈。當年輕消費者們舉著蜜雪冰城的檸檬水與東方明珠合影時,這不僅僅是一個消費場景,更是一種品牌生命力的生動寫照。這揭示了未來茶飲競爭的核心:真正的品牌高度,不在于能否登上地標之巔,而在于能否走入人心深處。誰能將品牌的價值融入消費者生活的點滴瞬間,誰就能贏得持久的生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