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穎穎
來源:金角財經(ID: F-Jinjiao)
?
根據經濟觀察報報道,全國最后一家盒馬X會員店——位于上海的門店,將于8月31日正式停業。至此,盒馬的會員店業務全線終結。
其實,從去年開始,盒馬會員店就不斷關店。今年7月底,又一口氣關了三家。根據客服回應,未到期會員將按已使用權益比例退款。
遙想盒馬會員店風光之時,盒馬前CEO侯毅曾面向媒體表示:“X會員店要做成功一定要打過山姆、Costco,打不過它們,一定不會成功的?!?/strong>但經營5年后,這個被視為盒馬第二增長曲線、承載著“成為中國版山姆”野心的業態,卻落得了敗退的結局。
2024年底,盒馬在一封內部信中透露,未來將聚焦兩類業態:盒馬鮮生和盒馬NB。其中,盒馬鮮生主打中高端社區生鮮;盒馬NB則對標沃爾瑪,是典型的硬折扣超市,并計劃加快布局下沉市場,進入部分縣級市。
這意味著,阿里在持續“瘦身”零售資產、盒馬自身也迫切需要持續盈利的背景下,盒馬選擇放棄“中產夢”,轉而主攻性價比,改道對標沃爾瑪了。
?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金角財經,我們將為你剖析更多社會熱點,拆解經濟事件背后的邏輯。
01
起高樓,又塌了
盒馬會員店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2020年,全國首家盒馬會員店落地。彼時國內的倉儲會員超商賽道,正被山姆、開市客等帶得火熱。山姆在2019年開出了中國的第26家門店,母公司沃爾瑪小程序在零售超商行業中排名第一;開市客在2019年正式入華,上海首店開業當天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停車場入口豎起了“車位已滿,至少需等待3小時”的牌子。
彼時,國內消費者對“本土山姆”的期待值極高。盒馬會員店首店開業僅兩個月,便實現盈利,日均營收超200萬元、客單價高達1000元,2020年銷售額接近10億元。2022年末,盒馬X會員數量接近300萬,當時山姆在華會員數“也就”400萬。
?
那幾年,盒馬會員店風頭正勁。甚至據外媒報道,山姆母公司沃爾瑪的高層演講中,唯一提及的中國競爭對手,就是盒馬。
?
相近時間里,盒馬內部將分管會員店的盒馬MAX事業部,視作公司重點發力的“三駕馬車”之一,戰略地位與盒馬鮮生事業部并肩,并揚言要在2023年前開出50家店、超過山姆在華門店數。
時間來到2023年,盒馬會員店規模確實迎來了峰值,但只有10家店;同年,會員店對盒馬整體的銷售額貢獻占比不到10%。看似風光,其實已露疲態。
網上關于盒馬“消費興致為何消退得如此快”的相關討論中,不止一名網友對會員權益的價值抱有疑惑:“感知不到付費的回報?!?/strong>
?
盒馬的會員年費幾乎與山姆持平,黃金會員258元/年、鉆石會員658元/年,山姆的兩檔會員分別是260元/年、680元/年。
會員店吸引消費者進場的前提,是商品的差異化和品控實力夠硬,即“閉眼也能買到好東西”。
盒馬會員店卻偏偏缺少這兩點。
“在上海就從沒逛過盒馬會員店,都太遠了,感覺沒啥特別突出的產品,不像去山姆、開市客會想到買牛肉、牛奶等?!币晃簧虾OM者曾在接受采訪時,如此陳述報不去盒馬會員店的原因——山姆的烤雞和瑞士卷已然成為網紅符號,就連提到盒馬鮮生,消費者都能想到鮮活水產,盒馬會員店卻沒有令人記憶深刻的產品。
?
但相較于商品沒特色,真正刺痛會員的,是“殺熟操作”。去年,一名盒馬會員向“1818黃金眼”爆料稱,同一款牛肉,用會員賬號查看的價格是78元,非會員賬號的價格卻是69.9元,價格相差超10%。
實際上,盒馬“背刺”會員的爭議長期存在。2023年底,盒馬啟動折扣化變革后,盒馬鮮生被指線上、線下價格不同,比如一公斤的羔羊整肋排,線下賣59.9元、線上賣79.9元。同時,對于多數“線下專享價”商品,鉆石會員的線下88折無法疊加使用。
盡管盒馬旗下一度多達12種業態,包括盒馬鮮生、盒馬mini、盒馬小站、盒馬X會員店等等,但于多數消費者而言,并不會刻意去區分其中的區別,盒馬“背刺”會員往往被視作整體性行為。
而且,盒馬會員店曾在短期內多次調整會員政策。2023年12月突然暫停新會員開通和續費,2024年4月又恢復此項服務;近一年內,多家盒馬會員店突然宣布停業。種種突如其來的操作,均在損害會員利益,
也無疑在不斷降低會員店的口碑——每年花600多元買糟心,一次兩次可以原諒,三番五次,就只會覺得上當。
02
沒走出“超市思維”
說到底,盒馬會員店的問題,不是模式不行,而是沒有耐心。
會員店是一種回報周期較長的業態,需要慢慢地打供應鏈基礎、培養消費者粘性。
山姆在1996年入華,投入近30年時間來構建采購網絡、培養消費者信任。其內部有一套精細的采購價評估邏輯,從損耗、物流、包裝等各環節成本,給到供應商一個凈利潤確保在8%-10%之間的價格,極力實現銷售利益最大化。
比如其售賣的智利車厘子和澳洲牛肉,都是通過產地直采引進的高品質產品,但山姆又能把進貨價壓到最低。曾有業內人士透露,如果其他品牌也想用山姆同等級的原料,那售價至少要高出20%-30%。
山姆還會督促供應商進行供應鏈改革。山姆CMO(首席采購官)張青曾在采訪中提到,有一款洗衣凝珠,山姆內部評估的成本為1.5元/顆,經過供應鏈改革,成本被壓到了0.5元/顆。
盡管“山姆折磨供應商”等言論多年來被反復提及,但基于山姆動輒億元及銷售額的爆品打造能力,依舊有大量供應商期待與山姆合作。由此,山姆與供應商們形成了長期穩定且高質量的關系,并培養起“便宜且高質”的消費心智。
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
反觀盒馬:2020年才誕生的會員店,優質供應商早被山姆、開市客瓜分,供應鏈基礎薄弱,且供應商拓展空間較小,SKU雖控制在5000個以內,但同質化明顯,自有品牌盒馬MAX的滲透率僅約15%。
更糟的是,盒馬同時運營著多種業態,注定難以在會員店這一細分領域投放太多精力,甚至沒有建立起獨立的采購與成本控制體系。上述“牛肉同款不同價”事件中,亦有門店工作人員在解釋原因時提到,盒馬APP上存在多個系統,包括“鮮生”“盒馬云超”“商家直發”等等,但同個產品在不同系統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價格。
“盒馬會員店的采購體系和鮮生店存在交叉?!?/strong>澎湃新聞曾在評述中如此寫道。
這也引出了盒馬會員店最“致命”的問題:還是在用經營超市的思維,來經營會員店——賣得是跟外面相似的商品、用的是跟其他業態同一套管理班子,只不過是學習山姆,換成了家庭版大包裝、設置了年費門檻等等。
2023年底,盒馬陷入抄襲山姆風波,足以印證這一觀點。當時,盒馬與山姆商品同質化輿論發酵,盒馬會員店的解決方式,卻不是升級產品或下架同質品,而是對部分對標山姆的商品進行降價——此思維放在會員店這種中高端業態上稍顯突兀,但放在平價大賣場里,就很匹配了。
2023年夏天,盒馬時任CEO侯毅也一改高調姿態,坦言:“山姆、開市客有著五六十年歷史,我們跟他們比,還是‘小學生’階段?!?/p>
這么看來,盒馬砍掉會員店業態,聚焦社區生鮮店、加碼硬折扣賣場,不失為一種認清自身優劣勢后的高效調整思路。
03
盒馬放下了“中產夢”
盒馬會員店的敗退,不只是盒馬自己的轉型,也是阿里“放下執念”的縮影。
過去10多年里,阿里一直在強調新零售業態的重要性。
2012年,馬云跟王健林圍繞電商與零售的未來發展打了一個賭:10年后,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占50%,王健林將給馬云一個億;如果沒到,馬云就要給王健林一個億。在2016年的云棲大會,馬云表示,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
往后的時間里,阿里相繼豪擲400多億元購買高鑫零售的股份、斥資53.7億港元戰略投資銀泰百貨,并投資蘇寧、三江購物、百聯等一眾線下實體商店,作為阿里新零售的線下載體。
其中,盒馬被認為是阿里新零售革命的“頭號項目”。業態籌建初期,阿里時任CEO張勇便每隔兩三周就找侯毅開會;社交平臺上,馬云來到盒馬店內、舉起帝王蟹的照片,亦廣為流傳。
但阿里的業績上看,新零售并未成為時代新趨勢。阿里財報顯示,2024財年,包括有高鑫零售、盒馬、銀泰百貨等業務組成的“所有其他”板塊,整體營收同比減少2%至1923.31億元。當年跟風加入新零售革命的京東,也已將手中握有的部分永輝超市股權轉讓。
2024年4月,在蔡崇信發表“退出也是合理”的言論后,馬云在阿里全員信中寫道:“感謝Joe(蔡崇信)的勇氣和擔當,有錯誤不可怕,沒有人不犯錯,真正可怕的是不知錯、不認錯、不改錯?!?/p>
而在全員信發布的一個月前,侯毅宣布退休,由嚴筱磊接替盒馬CEO的位置。外界普遍認為,這是阿里收縮新零售版圖行動,推進到了盒馬業態的標志。也是從那時候開始,10家盒馬會員店,陸陸續續地停業了。
事實證明,此戰略調整方向是對的,2024年4月-2025年3月,聚焦下沉市場的盒馬GMV達750億元,終于實現全年盈利。
盡管盒馬會員店敗退一事,引發大量關于“會員店模式是否無法適應中國市場”的討論,但實際上,兩者并不存在強關聯。
2024年,中國倉儲會員店的市場規模已從2012年的216.3億元增長至387.8億元,保持著持續增長的動力。沃爾瑪中國CEO朱曉靜也在今年4月宣布,中國區將有8家山姆突破單店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7億元),該成績不僅超過了傳統大賣場單店3-5億元的年銷售額,甚至直逼SKP等頂奢商場。
只能說,不是會員店模式不適合中國,而是盒馬不會做會員店。
參考資料:
壹覽商業《中國為什么捧不出自己的山姆》
新消費101《盒馬,放下新零售“執念”》
經濟觀察報《盒馬告別會員店》
驚蟄研究所《盒馬大撤退,倉儲式會員店不香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