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一個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元素,近幾年來時常見諸報端。報道的內容大致都是這么一個套路,“某地近年甲狀腺癌高發,疑與碘鹽有關”,“某醫生說最近甲亢病人特別多,可能是吃碘鹽的緣故”,尤其一到熱天這樣的新聞總會時不時的出現。到底碘鹽還能不能吃,已經成為很多消費者的疑問。碘到底是個什么玩意,應該怎么看待食鹽加碘,如果你有耐心看完本文,相信將來絕大多數有關碘鹽的報道你都能淡然處之。
============================================================================
1. 碘是個什么玩意?
2. 自然界中的碘都在哪里?
3. 人體如何獲取碘?碘都去了哪里?
4. 缺碘會有什么后果?
5. 為什么孕產婦和嬰幼兒最怕缺碘?
6. 我國不堪回首的缺碘歷史
7. 國際上的碘缺乏控制策略
8. “食鹽加碘”的他山之玉
9. 我國的食鹽加碘政策
10. 食鹽到底要加多少碘才合適?
11. 碘過量會有什么后果?
12. 食鹽加碘會不會導致甲狀腺腫瘤高發?
13. 那碘鹽會不會導致甲亢呢?
14. 攝入多少碘最有利于健康?
15. 攝入多少碘依然是安全的?
16. 什么是尿碘中位數(MUI)?有何意義?
17. 中國人的尿碘高嗎?有沒有“碘過量”風險?
18. 尿碘大于300微克/升意味著什么?
19. 中國人攝入的碘到底多不多?
20. 水碘極高的地區怎么辦?
21. 哪些地方嚴重碘缺乏?哪些是高水碘地區?
22. 哪些食物富含碘?
23. 海帶補碘神化的破滅
24. 誰說沿海地區不缺碘?
25. 如何買碘鹽?如何吃碘鹽?
26. 哪些人不宜吃碘鹽?
27. 對碘的風險評估用到了哪些數據?
============================================================================
1. 碘是個什么玩意?
其實大家對碘并不陌生,比如皮膚消毒用的碘酒、碘伏,它還可用于制藥、染料等領域,它也是身體必須的微量元素之一。它還有點“藝術范兒”,比如小學那會兒做的淀粉和碘反應呈現藍紫色的小實驗,中學里還見識過碘的升華、凝華,真算得上多才多藝的小青年了。
那食鹽中的碘為什么沒有顏色呢?這是因為碘的元素形態是紫黑色結晶,但是加到食鹽里面的碘是以碘酸鉀、碘化鉀、海藻碘等離子形態存在,而它們是無色結晶。
2. 自然界中的碘都在哪里?
自然界的碘主要來源于海洋,雖然海水中碘含量很低,但有些海產品可以富集海水里微量的碘化物,比如大家熟悉的海帶、紫菜。由于海藻的碘含量最豐富,因此也是提取純碘的主要原料。但是碘并不安分,它能夠跟隨空氣和雨水從海洋進入內陸的土壤,于是神州大地處處都有它“到此一游”的身影。另外地殼中也含有碘,這些碘可以搭乘地下水來到地面。
碘分布很不均勻,因此也存在高水碘地區、低水碘地區之說。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屬于低水碘地區,高水碘地區零星分布,毫無規律。
3. 人體如何獲取碘?碘都去了哪里?
通俗的講就是“碘從口入”,一般情況下人體攝取的碘絕大多數來自食物和碘強化劑(80-90%),少部分來自飲水(10-20%),但是在某些高水碘地區,碘來自飲水的比例可能達到60%以上。當然,碘也可通過空氣進入人體,但是所占比例不足5%。
人體對碘可謂“如饑似渴”,吃進肚子里大約1小時就基本吸收,3小時就幾乎完全吸收了。吸收之后大部分的碘會在甲狀腺找到歸宿:甲狀腺就像吸塵器一樣,從血液中“俘獲”碘,人體中70-90%的碘都被它收入囊中,最終它的碘濃度可以達到血漿的20-50倍。
有進就有出,人體排出的碘90%是通過尿液,所以在評價碘攝入水平的時候是用尿碘作為指標。也有少部分碘通過便便排出體外,還有極少數是從汗液、呼吸、母乳排出。
4. 缺碘會有什么后果?
碘的生理功能相對單一,主要是參與甲狀腺激素的合成,甲狀腺激素具有增強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尤其是腦發育的作用,甲狀腺疾病檢測中常聽到的T3、T4,是甲狀腺激素的兩種形態。
碘缺乏的主要后果是甲狀腺功能紊亂,它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大家所熟知的“大脖子病”是其中最典型的。此外還有一些智力、體能方面的問題,而兒童和青春期缺碘會影響生長發育。
5. 為什么孕產婦和嬰幼兒最怕缺碘?
孕產婦缺碘其實對她自己的影響倒是次要的,主要是影響胎兒和嬰兒的大腦發育,嚴重的甚至引起胎兒流產、畸胎或死亡。胎兒期至出生后的三個月是大腦發育關鍵期,此時缺碘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智力低下,“克汀病”(也叫呆小癥)是缺碘所引起的最嚴重的危害。很多商家忽悠孩子家長“贏在起跑線”,我覺得用在“預防孕產婦和嬰幼兒碘缺乏”倒是很恰當的說法。
6. 我國不堪回首的缺碘歷史
我國多數地區都屬于不同程度的缺碘地區,居住人口超過7億。上世紀70年代有“大脖子病”約3500萬,典型“地方性克汀病”約25萬。到90年代,甲狀腺功能異?;颊叻植加?807個縣、27128個鄉,還有數百萬亞克汀病患者,病區學齡前兒童的智商比正常人低10-11個百分點(這下成績不好的同學又有借口了)。
7. 國際上的碘缺乏控制策略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全球推行食鹽加碘以預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他們認為通過補碘所獲得的健康收益遠遠超過碘強化劑本身帶來的潛在健康風險,這也成為不少國家碘強化政策的依據,有的國家甚至在動物飼料里加碘來增加動物源性食品中的碘含量。
8. “食鹽加碘”的他山之玉
“全球消除碘缺乏病”是聯合國于1990年提出的,國際上公認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導措施就是食鹽加碘。實施食鹽加碘后,世界范圍內“大脖子病”高發地區兒童和青年的患病率降低了40-95%。
以印度坎格拉區為例,1956年“大脖子病”患病率為55%,食鹽加碘5年后降至20-30%,15年后降至8.5-9.1。這不挺好嗎?別急,2000年印度政府本著“我佛慈悲”的心態,順應“民意”暫停了食鹽加碘政策...這和中國目前的“民意”是不是很像?結果沒過多久,碘缺乏病又在各地重現,2005年印度政府只好恢復食鹽加碘,禁止銷售非加碘食鹽。用“民意”而不是科學來驗證公共衛生政策,實在是一個閑的蛋疼的舉動啊。
9. 我國的食鹽加碘政策
我國政府于1991年鄭重承諾,將在10年內減少碘缺乏病的流行。自1995年正式實施食鹽加碘政策,到2000年我國就在總體水平上消除了碘缺乏病,這一顯著成效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以8-10歲兒童“大脖子病”患病率為例,1995-2005年我國先后進行了5次大規模全國監測,下面的圖表給出了注解。
堅持食鹽加碘策略是很重要的,2006年新疆11個鄉的34個村又出現新的克汀病患者,共確診15歲以下病人76例。其直接原因是碘鹽覆蓋率大幅下降,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食鹽加碘的有效性。甚至有研究發現補碘之后,咱們兒童的智商都得到了提升,這讓各種補腦圣品情何以堪啊。
10. 食鹽到底要加多少碘才合適?
作為一種公共衛生政策,食鹽加碘各國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比如WHO推薦食鹽中的碘添加量為20-40毫克/公斤,德國為15-25,澳大利亞為20,瑞士為25。(注:毫克為千分之一克,一粒綠豆大概50毫克)
我國食鹽的碘添加量最早為20-60毫克/公斤,2000年下調為35±15,2007年又再次下調為20-30。這是根據實施過程中的監測數據,對加碘量進行的適當調整,目的是盡可能避免補碘過量?,F在更是明確,各地可根據當地居民的碘營養狀況,在標準范圍內靈活控制加碘量。
11. 碘過量會有什么后果?
坊間的一個誤解是碘吃多了會甲亢,其實過量的碘既可導致甲亢,也可導致甲減,孕婦碘過量還可導致新生兒甲狀腺腫和甲狀腺機能減退。比如碘攝入較多的日本,“大脖子病”發生率低于其他國家,但甲減發病率卻高于其他國家。
目前多數研究認為碘過量會增加“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患病率,但總體而言“補碘”的影響是很小的。比如丹麥的一項研究表明,補碘6年,甲亢總的發生率僅上升了0.04%。另外,對于缺碘地區因為“補碘”導致的發病率小幅上升,科學界的主流觀點是1-10年后會恢復原始狀態。
12. 食鹽加碘會不會導致甲狀腺腫瘤高發?
碘過量與甲狀腺惡性腫瘤的關系是近年的關注熱點,有些報道甚至直接說食鹽加碘是甲狀腺疾病的罪魁禍首。其實,在碘攝入量充足的地區也并未發現其與甲狀腺癌的相關性。瑞士的一項研究甚至發現,食鹽加碘后甲狀腺腫瘤的發病率反而逐漸下降,世界衛生組織(WHO)也認為,碘攝入充足地區的甲狀腺癌發病率低于碘缺乏地區。所以,“食鹽加碘造成甲狀腺癌高發”的說法目前還缺乏科學依據。
13. “那碘鹽會不會導致甲亢呢?”圍觀群眾問
對于長期缺碘的地區,補碘誘發的甲亢確實存在,世界各國都遇到過類似問題。這時,“我們需要做一個艱難的決定”,一邊是補碘引發的甲亢,一邊是缺碘造成的甲狀腺功能紊亂,總有一方得作出讓步,讓更多人受益。實際上這個決定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難,比如丹麥那個研究中,6年里甲亢總的發生率僅上升了0.04%,而且這種一過性的發病率小幅上升是可以自行恢復的?;?ldquo;風險-收益”的權衡,這也是WHO推行碘強化政策的科學依據之一。
可碘鹽出現以后,甲亢病人確實在增加,這怎么解釋?其實,更不可忽視的是碘鹽之外的因素,比如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情緒因素等。甲亢越來越多為什么不是因為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加大、生活沒有規律呢?公眾很容易把“相關性”等同于“因果關系”,這可以理解。但從理性的視角來看,碘鹽導致甲亢也是缺乏科學證據的。
“那甲減呢”圍觀群眾接著問。這個...您能組個團一起問嗎?別一個一個來。好吧,我就一并回答了吧!無論哪種甲狀腺疾病,如果發現食鹽加碘是其直接原因,WHO絕不敢推薦,任何國家的政府也不敢拿這個當國策。當然,我相信肯定有一些“受迫害妄想癥”會認為這是一個驚天陰謀什么的,那我就只能表示呵呵了。
14. 攝入多少碘最有利于健康?
WHO制訂的不同人群的碘每日推薦攝入量:0-5歲為90微克,6-12歲為120微克,13歲以上為150微克,孕婦和乳母為200微克。通過食鹽加碘使攝入量保持在150-300微克,可以保證所有人群的碘攝入量處于安全范圍(可能超過推薦量,但很安全)。(注:1微克為千分之一毫克,百萬分之一克)
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碘的每日推薦攝入量:0-3歲為50微克,4-10歲為90微克,11-13歲為120微克,14歲以上為150微克,孕婦和乳母為200微克。
如果按我國碘鹽濃度的平均值25毫克/公斤計算,吃到WHO推薦的150-300微克,大約是6-12克鹽。而6克正好是鹽的推薦攝入量,12克差不多就是我國居民的平均鹽攝入量。這其實不是巧合,是科學啊親。
15. 攝入多少碘依然是安全的?
WHO認為,每日碘攝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這一數據和美國加拿大比較接近(1100微克),歐洲食品科學委員會的數據是600微克,中國營養學會的數據是800微克,這種差異只是風險管理的取舍,并不存在誰更科學。
總之,上述劑量和食鹽加碘的量還有較大的安全邊際:按我國碘添加上限30毫克/公斤計算,要吃到600微克就需要吃20克鹽,鹽的推薦攝入量才5-6克,咱中國人平均鹽攝入量是12克左右,你不至于口味重到這個地步吧?要真是那樣,你要考慮一下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不是甲狀腺出毛病。
16. 什么是尿碘中位數(MUI)?有何意義?
這部分偏技術層面,沒興趣可以直接跳過。
所謂尿碘中位數,打個比方就是測100個人尿里的碘含量,從高到低排序,排名第50和51的兩個數取平均值,這個數可以在統計學上反映這群人尿碘含量的基本狀況,通俗說就是你又“被代表”了。
解釋這個的目的是因為WHO/UNICEF/ICCIDD在2007年發布了《碘缺乏病及其消除的評估指南》,其中明確提出,尿碘中位數(MUI)是反映人群近期碘攝入量和評價碘營養狀況的較好指標。
他們給出的普通人群碘營養水平“適宜”的標準是:MUI 100-200微克/升,且尿碘低于100微克/升的人群比例不高于50%,低于50微克/升的比例不高于20%。當然,不同人群也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這里看不懂沒關系,看后面的結論就好了。

17. 中國人的尿碘高嗎?有沒有“碘過量”的風險?
根據2005年的數據,我國居民碘營養狀況總體來說,“超過適宜”,但未“過量”,也就是說健康風險很低,但高水碘地區確實存在碘營養“過量”的風險。
根據2009年的數據,大多數人群尿碘水平適宜,尿碘水平偏低的人群遠多于偏高的,但在高水碘地區尿碘大于300微克/升的人群依然達到74%,其中的敏感個體和甲狀腺疾病患者存在健康風險。
18. 尿碘大于300微克/升意味著什么?
MUI可以用來判定人群的碘營養狀況,一般MUI大于300微克/升就要引起政府關注。但它不適用于評價個體的碘營養狀況,也就是說,MUI回答不了“我會不會有事”。
那如果就是我的尿碘大于300微克/升呢?WHO在1994年發布的《碘與健康》聲明中引用了一項研究結果:尿碘水平高達850-8500微克/升的人,也只有敏感個體和已有甲狀腺疾病的患者才有可能發生碘過量的健康損害。另一個例子來自日本,他們居民的尿碘水平達628-2793微克/升,但并未發現導致健康損害的案例。因此MUI超過300只是為公共衛生管理者提供一個提示,需要關注,但離生病的量還遠著呢。
19. 中國人攝入的碘到底多不多?
水碘含量對攝入量影響很大。評估結果顯示,低水碘地區(低于150微克/升)居民的碘攝入量總體適宜、安全,但有接近30%的人碘攝入量低于推薦攝入量,也有1-10%的人攝入量存在過量風險。但如果不用碘鹽,大約有97.6%的人都存在碘缺乏風險??梢哉f在這一地區,要不要推廣碘鹽幾乎沒有商量的余地。
在水碘高于150微克/升的地區,水碘取代碘鹽成為人體碘的主要來源,就算不用碘鹽也能達到推薦攝入量的水平,而且幾乎所有人的攝入量都很安全。如果他們還吃碘鹽,反而容易超過推薦攝入量,當然大多數人(75%-90%)的攝入水平仍然很安全。
由于我國大多數地區屬于低水碘地區,因此總體上碘鹽對預防碘缺乏的貢獻遠大于碘過量的風險。但考慮到水碘對碘攝入量的巨大影響,國家在碘強化政策上采取了更為靈活的做法,那就是各地可根據當地居民的碘營養狀況(實際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碘狀況),靈活控制加碘量,比如我國2006年停止在高水碘地區供應碘鹽。
20. 水碘極高的地區怎么辦?
對于少數水碘含量極高(大于300微克/升)的地區,即使停供碘鹽,可能仍有較大比例居民的碘攝入“過量”,存在一定健康風險。政府要對這些地區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采取降低碘過量風險的措施。
從另一個角度理解,2005年的數據顯示,他們的MUI為475微克/升。還是參照日本的例子,他們居民的尿碘水平達628-2793微克/升(MUI肯定大于628),也未發現導致健康損害(比如甲狀腺疾?。┑陌咐?。因此我國水碘極高的地區居民雖有風險,值得關注,政府應當想辦法采取措施,但我并不認為他們會因此生病。
21. 哪些地方嚴重碘缺乏?哪些是高水碘地區?
根據2005年的數據,我國嚴重缺碘的地區共有40個縣區市,其中有33個在新疆,包括最有名的吐魯番。還有152個縣區市可能存在碘缺乏,其中西藏占66個。高水碘地區主要指水碘含量大于300微克/升的地區,共有236個縣區市。具體名單可以查詢《中國食鹽加碘和居民碘營養狀況的風險評估》,看看你的家鄉中槍沒?
22. 哪些食物富含碘?
毫無疑問,含量最高的是海產品。比如按100克食物中的含碘量算(以微克計),鮮海帶是114,貽貝是350,蝦米是83。但也不是所有海里的玩意都富含碘,比如烏賊就很不爭氣的只有14。(注:數據來自《2002年中國食物成分表》)
23. 海帶補碘神化的破滅
數據顯示,無論是在低水碘還是高水碘地區,海帶、紫菜、海魚等傳統觀念中認為的補碘食物對于碘的攝入量都貢獻甚微(不超過4%)。我看以后誰敢打著補碘的旗號去吃海鮮!其實,海帶、紫菜畢竟是含碘量較高的食物,適當增加這些食物的攝入是可以補充一些碘的,只是它們占膳食的比例太小。
在低水碘(小于150微克/升)地區,碘鹽占碘攝入量的84.2%,如果不用碘鹽幾乎就吃不到什么碘。在水碘介于150-300微克/升的地區,碘鹽和飲用水差不多各占一半。在高水碘(大于300微克/升)的地區,碘鹽占到35.2%,飲用水占60.4%。(注:以上均未考慮碘在烹調過程中的損失。)
24. 誰說沿海地區不缺碘?
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說法,缺碘是內陸城市才有,沿海地區吃海產品多,不缺碘,不用補。你錯了!
尿碘水平和膳食碘攝入量表明,沿海居民使用碘鹽后,碘攝入水平適宜、安全,碘鹽并未造成他們碘攝入過量。相反,沿海居民的碘營養狀況還不如同省的內陸農村,比如浙江、上海、遼寧、福建的沿海地區孕婦碘營養不足的比例甚至高達46%!拿到這些數據的時候,我和小伙伴們都驚呆了,因為這預示著發生碘缺乏的風險挺高的,需要特別關注。
25. 如何買碘鹽?如何吃碘鹽?
首先應該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碘鹽,碘鹽必須有包裝和碘鹽標志,購買時要辨認清楚。
第二,購買的碘鹽要妥善保存,碘鹽應放在陰涼、干燥處,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離開灶臺存放,避免高溫影響??少徺I小包裝碘鹽,沒必要屯貨。
第三,烹飪時不要過早放入碘鹽,要在食物快熟時放入,不要用碘鹽爆鍋、長時間燉、煮,以免碘受熱失效而失去補碘的作用。
第四,對于國家推行碘鹽的地區,吃鹽也要適量。一般推薦量也就5-6克,如果吃鹽太多,碘的風險是次要的,而心血管系統會受不鳥的。
26. 哪些人不宜吃碘鹽?
甲亢、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患者中的少數人,因治療需要遵醫囑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鹽。高水碘地區的居民不宜食用碘鹽,當然政府已經停止在這些地方供應碘鹽了。
27. 對碘的風險評估用到了哪些數據?
除了一般性文獻資料,主要還包括:1995-2009年全國碘缺乏病/高危地區監測數據、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食物消費量數據、2002年水碘監測數據、2005年鹽碘監測數據、2005年高水碘地區尿碘監測數據、2007年12省總膳食數據、2009年沿海地區居民碘膳食攝入量數據、2009年沿海地區居民碘營養狀況調查、過量攝入碘的志愿者試驗資料。
======================結束語=======================
1、我國絕大多數地區推行碘鹽帶來的健康收益遠大于風險。
2、我國大部屬缺碘地區,停供碘鹽,將重蹈印度覆轍。
3、“碘鹽造成甲狀腺疾病”未得到科學界認同。
4、“沿海居民不缺碘”是誤解,沿海孕婦缺碘普遍。
5、海帶補碘不靠譜,低水碘地區碘鹽是核心。
6、高水碘地區不用補碘鹽,雖有“過量”風險,尚不致病。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