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巨無霸時代,正在顛覆 “零散” 想象?

菁財資本
2025.04.15
這是行業進化的必然,還是資本催熟的畸形產物?

文:葛賢通

來源:菁財資本(ID:jcziben)


還記得街角那家老字號小吃店嗎?


門口掛著油膩膩的木招牌,老板在灶臺上揮汗如雨,鍋鏟翻飛間飄出獨一份的煙火氣。記得小時候放學路過,總能被那股香味勾住腳步。


可最近再去,那塊招牌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瑞幸醒目的藍色咖啡杯和鹿角圖案,或是蜜雪冰城紅底白字的雪山和雪花Logo。


打開外賣App,滿屏跳動的也還是那幾張熟悉的面孔:肯德基的香辣雞翅、麥當勞的薯條和瑞幸的生椰拿鐵。


小店在無聲中退場,巨頭的觸角似乎已無處不在。


這不是偶然。


2023年,麥當勞以4.2萬家門店,占據美國快餐市場21.4%的份額。星巴克則用4萬多家門店,拿下全球近1/3的咖啡市場。


這兩家巨無霸企業加上國人或許不太熟悉的Chipotle,在2024年底的市值合計高達3769億美元,可以說幾乎吞下了美國餐飲上市企業超70%的資本蛋糕。


而在中國,隨著瑞幸咖啡、蜜雪冰城等一眾餐飲連鎖品牌先后實現上市,同樣的故事似乎也開始上演。


這是行業進化的必然,還是資本催熟的畸形產物?



01

什么是餐飲巨無霸?


判斷什么是餐飲巨無霸,必然有些硬核“參數”,比如門店規模、標準化水平、市場地位、品牌號召力、供應鏈優勢等。


就像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你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咬一口,和在上海陸家嘴吃到的口感、香氣甚至包裝紙的折痕都像是復制粘貼的。星巴克的拿鐵,從紐約街頭到東京巷尾,端上桌的飲品溫度和泡沫厚度都像是用儀器校準過的。


可以說,這種“工業化奇跡”把餐飲從手藝活,變成了流水線上的精準演出。


而且,同樣品質的薯條,麥當勞的比大多數街邊攤的還要便宜,背后正是麥當勞全球采購的“恐怖”議價能力。而哪怕旁邊小店的單杯咖啡只要一半價錢,消費者依然愿意為星巴克排隊。


而要說到國內的餐飲巨無霸標桿,當數蜜雪冰城、海底撈和瑞幸咖啡等代表。


2025年3月,蜜雪冰城在港股上市,首日市值就達到了驚人的1096億港元,4.6萬多家門店甚至超過了麥當勞門店規模,一年賣出90億杯飲品。截至2024年9月,蜜雪冰城在印尼門店已達2667家,越南1304家,兩國收入占其海外總收入的70%。在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市場,“雪王”也正在快速擴張。


老牌餐飲巨頭海底撈也不甘示弱,靠火鍋的品類標準化和智能供應鏈建設,海底撈幾乎成了火鍋的代名詞,2024年收入達到427.55億元。


截至2024年12月底,海底撈海外門店已覆蓋14個國家。截至2024年9月30日,特海國際運營門店總數為121家,2023年營收達6.86億美元,并實現了全年盈利。


而瑞幸咖啡雖然曾栽過跟頭,但憑借“9.9元一杯”的高質量價格戰硬是把星巴克“打”得有點懵,迫使星巴克推出“買一送一”等促銷活動。而門店數是星巴克(7,596 家)的近3倍,超過2萬家,覆蓋了中國所有省份及90%以上縣級市場。


02

巨無霸們如何稱霸?


那么,巨無霸們是如何在餐飲江湖掀起大風大浪的?菁財資本認為,關鍵在于三重鐵拳——標準化、供應鏈和數字化。


我們以餐飲巨無霸隊伍中的“old money們”為例。


No.1


標準化


麥當勞的薯條為什么總比街邊攤的脆?不是油鍋有多神奇,而是配方和流程的全球復制,連炸幾分鐘都是算好的。


星巴克的拿鐵配方更是“鐵律”,從攪拌次數到奶泡高度,全球統一,小店的手藝再好,其實也拼不過這種效率。


No.2


供應鏈


2023年,麥當勞采購了35億磅土豆,堆起來能填滿33個足球場,這種靠長期合約把成本壓到“地板價”的規?;少復?,連土豆市場價格都要看它“臉色”。


與此同時,根據Statista估算數據,麥當勞的牛肉供應鏈也橫跨北美和澳洲,漢堡肉餅的年采購量占美國市場的10%。



國內的蜜雪冰城也玩這招,低價奶茶背后是海量采購和自建工廠,成本低到讓對手懷疑人生。瑞幸咖啡在跨國的咖啡豆交易中,也采取了非常多的金融手段,比如通過期貨合約來抹平成本波動。


當然,對于全球化布局的餐飲集團,類似的操作早已是一個駕輕就熟的套路。


No.3


數字化


星巴克的手機點餐系統,在美國市場是教科書級別的存在。


根據星巴克2023年財報數據,公司移動點餐和支付系統貢獻了其美國市場約26%的收入。算法輕輕推送一句“你可能想要焦糖瑪奇朵”,就能讓客單價提升10%~15%。


麥當勞也不甘落后,截至2024年,全球門店的自助點餐機和電子屏覆蓋率超過80%。而且,動態調價和促銷使得利潤翻倍,就連供應鏈預測都交給AI來優化,這背后正是基于優秀的數字化建設。


03

中國餐飲巨無霸

“new money們”的崛起之路


中國餐飲市場給人的印象,從來都是個充滿煙火氣的“散裝江湖”。


八大菜系割據一方,北京胡同的銅鍋涮肉蒸騰著老派講究,廣州茶樓的蝦餃燒賣流轉著時光韻律,成都街巷的麻辣鮮香勾連著千年味覺記憶。


可以說,在這樣一個高度碎片化的市場里,想要打造全國通吃的餐飲品牌,難度不亞于在武俠世界里一統江湖各派。


然而,當時間來到2025年,我們赫然發現餐飲業的格局正在發生歷史性嬗變——從分散走向集中,從手藝走向工業,從街邊攤走向資本場,一個屬于中國餐飲巨無霸的時代似乎正在來臨。



No.1


黑馬突圍:下沉市場的破局者


蜜雪冰城的崛起,堪稱當代商業史上的經典案例。這家誕生于河南鄭州的茶飲品牌,用不到20年的時間,完成了從三輪車擺攤到港股上市的華麗轉身。


根據“雪王”最新招股書數據,品牌全球門店數已突破4.6萬家,日均售出飲品超2400萬杯。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下沉市場茶飲領軍者”將57%的門店開進了三線以下城市,用3元一杯的檸檬水和8元一杯的招牌冰激凌紅茶,在下沉市場構筑起了堅固的護城河。


同時,從河南原陽的中央工廠到東南亞的原料基地,蜜雪冰城自建起的現代化供應鏈體系,使其實現了核心原料的全產業鏈把控,從而實現了令國際巨頭都側目的成本控制能力壁壘。


其實,蜜雪冰城的成功不僅是個體企業的勝利,更揭示了下沉市場蘊藏的巨大商業潛力。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三線以下城市消費力的釋放,或將為更多餐飲品牌提供擴張機遇。


No.2


老牌進化:工業化浪潮中的堅守者


海底撈的蛻變同樣令人矚目。這個以“服務致勝”的火鍋品牌,在2024年交出了427.55億元的營收答卷。


細細看來,海底撈將傳統火鍋的“圍爐場景”,轉化為可復制的工業化標準,2024年全年共接待顧客4.15億人次,日均客流量超110萬人次,較上年增加4.5%,平均翻臺率達到4.1次/天。


而其位于鄭州的智慧物流中心,有先進的火鍋底料自動化生產線,每天處理著超過200噸的食材,從新西蘭的毛肚到四川的花椒,都能通過智能分揀系統精準配送到全國門店。


總結來說,海底撈的工業化轉型不僅提升了運營效率,更是在保持服務品質的同時,實現了規?;瘮U張,為傳統餐飲品牌的現代化升級提供了范本。


No.3


顛覆者游戲:數字化戰爭的新玩家


瑞幸咖啡的逆襲,則堪稱教科書級案例。這個從“財務造假”泥潭中重生的品牌,通過“9.9元風暴”和自建數字化系統,在2024年將門店數突破了2萬家。


數據顯示,瑞幸APP注冊用戶已超1.5億人,累計交易客戶近3.34億人次,每天通過算法精準推送2000萬條個性化優惠券。


同時,瑞幸將新品研發周期壓縮至3天,2024年全年共推出119款新品,其中“醬香拿鐵”單日銷售額破億,“生椰拿鐵”3年累計銷量超7億杯。


可以說,這種“快時尚”式的產品迭代速度,重新定義了傳統咖啡行業的游戲規則。再往大了看,瑞幸的數字化突破不僅是企業個案,更預示著餐飲行業的系統性重構趨勢。


最后,相比于全球餐飲江湖,中國的餐飲江湖也有其明顯的領先優勢——數字化浪潮重構了消費者體驗和供應鏈管理,成為餐飲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AI點餐系統根據用戶歷史消費記錄推薦菜品,準確率高達83%;無人餐廳實現了從下單到出餐的全流程自動化,使企業人力成本降低40%;供應鏈金融平臺為中小商戶提供精準融資服務,資產不良率控制在1.2%以內。


菁財資本相信,隨著應鏈持續升級、AI數字化深入滲透等,未來十年中國餐飲市場必將出現更多“麥當勞”式超級企業。


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等數據,2023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突破5.5萬億元,但CR10僅為7.8%,遠低于美國的84%,這種巨大的差距恰恰預示著產業整合的廣闊空間。


更重要的是,這場變革不僅將重塑商業版圖,還將通過在全球新毛衣戰背景下,能夠創造就業和拉動消費,為中國經濟內需大戰略貢獻積極力量。

 

你的選擇在定義未來


從田間的土豆到手機屏的算法,再到資本的冷酷選票,餐飲江湖的規則早已被巨無霸們改寫。


當美國前五大餐飲巨頭占據84%的市值,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間被擠到墻角,中國的蜜雪冰城、海底撈、瑞幸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加速整合市場,集中化的影子越來越清晰。


下次點餐,你是選巨頭的標準化便利,還是街邊小店的煙火氣息?是接受大企業端上來的廉價預制菜,還是追尋手作的溫度?


答案藏在你我的每一次點擊里,藏在這場效率與情懷的拉鋸戰里。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菁財資本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yiren22亚洲综合|人妻有码中文字幕|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