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芷若
來源:精練GymSquare(ID:GymSquare)
在315之后,老牌調味巨頭千禾味業接連暴雷,先是被爆出「千禾0」醬油商標玩文字游戲,混淆「零添加」概念,后是被爆出「零添加」醬油中檢測出致癌物鎘。
在負面消息析出后,千禾味業市值一夜蒸發9.5億元?!附】禈撕灐箮礓N量紅利的背后,也引發了消費者對全產品的信任危機。
當廚房的醬料開始「大道至簡」時,醬料正從「口味擔當」變為「健康擔當」。盡管面對負面消息,「低鹽、低卡」標簽的醬料依舊深受消費者青睞,甚至成為社交媒體流量的代名詞。
在社交媒體上,光「低卡醬料」的話題討論量就高達22.2萬,閱讀量更達到1.2億。涉獵面從健身餐、寶寶輔食,到中老年養身餐,健康醬料幾乎承包了各年齡層的需求。
然而,廚房調料的「健康內卷」并非偶然。
在《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中就提出減鹽、減油、減糖的計劃政策,而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也提及,到2030年,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降低20%。
干凈飲食逐漸成為消費者健康生活的象征,醬料也要吃的安心,就成了不少人的共識。
據報告顯示,2025年2月調味料銷售額與2024年2月相比,低鹽調味料增速為65%,減鹽調味料增速接近80%,而低卡調味料增速接近100%。
同時,各大品牌也在加碼健康醬料賽道。比如雀巢在其Maggi品牌下推出低鈉有機調味料,百事公司以合約2.41億美元全額全資收購兩家以健康醬料為主營產品的公司等。
廚房調料的內卷既是健康食品行業的再升級,也是大眾生活中,健康理念的深入滲透。
01
當廚房醬料
開始卷健康
即便面對健康醬料品牌的產品翻車,在低碳、輕食的趨勢下,健康食材仍舊是消費者首選。
據GymSquare的報告數據顯示,在一線城市,消費者更注重「營養均衡」和「少糖、戒糖」,分別占比75.4%和42.9%,但在新一線城市,「輕食、少油少鹽」是51.5%的消費者的關注重點。
回到市場,廚房醬料的健康內卷已進入「全品類健康革新」。
無論是基礎版的醬油、蠔油,還是曾以高油高糖著稱的沙拉醬、番茄醬,如今各品牌都在爭先推出「零添加、低鈉、低脂、有機」版本。從淡鹽醬油、0脂沙拉,到純天然發酵的豆瓣醬、低GI燒烤醬等均有涉獵。
一方面,是傳統調味品企業的戰略升級,通過升級工藝、精簡配方,加碼低鈉低脂賽道,試圖用「輕負擔+功能性」搶占健康消費者的心理。
比如美國品牌Primal Kitchen推出的牛油果蛋黃醬,純天然、優質脂肪的特點受到健身人群的青睞,而李錦記推出薄鹽系列,以減鹽高鮮為賣點,在多個平臺銷量穩居前三。
另一方面,借助「零添加」、「無糖」、「低脂肪」等標簽精準切入細分市場。
比如亨氏推出的無糖番茄醬,在社交平臺上受到許多寶媽的推薦,而好樂門推出的超低脂蛋黃醬,精準滲透健身、塑形的消費場景,契合不同人群對吃得健康的差異化需求。
同時,社交媒體正成為健康醬料的重要推手。在社交平臺,「低脂醬料」成了熱門話題,健身博主的分享、用戶的真實測評,正加速健康醬料從「小眾新寵」走向「主流剛需」。
健康醬料也越來越成為一門顯著的生意。
在天貓超市中,薄鹽生抽的銷量為100萬+,銷量遠超普通醬油10倍,而在地中海飲食的加持下,2024年的橄欖油市場規模已達80億元。
簡而言之,健康醬料正從調味品市場的小眾分類,成長為新的核心增量。
02
廚房醬料卷起健康
不輸食品飲料
電子信息研二學生@糕糕 對健身房的選擇原則只有“近”,堅決不把時間浪費在如今的廚房醬料不再是一桶能頂半邊天。從前那種「便宜、量大、味道濃」的購買偏好,已然轉向為「少量、低鹽、有機、功能性」的消費訴求。
精練GymSaquare隨機采訪了一名健身者Carol,在她的日常和工作中,早起會喝一些亞麻油,日常做飯以清淡為主,用醬油較多,所以更多會關注醬油的品質,比如非轉基因、原材料的天然以及鈉的含量,相較于健康標簽,她更關注配料。
在精練GymSquare調查的數據中顯示,日常飲食中,有72.3%的消費者「會一直或是大概率有意識地選擇健康食品」。
顯然,不少消費者對于健康產品有自己的優先挑選意識,而在醬料的運用上,這種變化首先就是體現在食用場景的細化。
醬料、油類都開始從「一瓶通用」演變為「功能分工」。
橄欖油不是涼拌菜的唯一選擇,亞麻籽油、核桃油也開始進入公眾視野,而炒菜則會選擇菜籽油,豬油則是爆炒出味的好搭檔。在不同烹飪方法中「擇油而用」,已成為新一代廚房用戶的日常操作。
同樣,通過改變醬料的選擇,健身人群的飲食結構也變得多滋味,從高脂的傳統沙拉轉向油醋汁、低卡蛋白質沙拉醬。
中老年人也逐漸表現出對「減鹽」產品的熱衷,主動購買低鈉鹽、淡鹽醬油等,尤其是對于患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圖源:《消費者報道》送檢13款稱零添加醬酒的結果
與此同時,在媒體和社交平臺的宣傳下,「健康標簽」≠真健康,消費者開始學會「對比配方選醬料」,不再只是哪個品牌名聲大買哪個,而是橫向對比配料、看標簽,以及評價,以免走入文字游戲的陷阱。
廚房醬料的內卷也不輸食品飲料,在這一過程中,醬料也在尋找平衡之道,既要成分安全,又要滿足味蕾。
例如,用赤蘚糖醇代替白砂糖;用蛋清取代蛋黃,實現低脂口感;通過長期發酵的工序,降低醬油中鈉含量?;蚴敲鎸熧|不耐受群體,推出無麩醬料,像椰子醬油、豌豆醬油、有機五糧醋等。
這種「技術+原料」的升級,讓消費者既能感受到熟悉的美味,又能避免攝入過多的負擔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健康標簽下,回歸配料本身的消費意識,也讓一些百年傳統調味老牌實現逆襲翻紅。比如王守義十三香在天貓超市銷量破100萬+,恒順香醋、崔字牌小磨香油也借助天然原料、古法釀造、無添加等賣點獲得年輕消費者的認可。
歸根究底,健康醬料既是口味的角逐,也是原料的比拼。
03
低卡、零添加是醬料的賣點
也可能是雷點
此次,在3.15后曝出的千禾零添加醬油,將「千禾0」作為注冊商標,甚至在包裝上將「0」的字樣放到最大,抓住了消費者會為健康買單的心理。
通過一些醒目的「健康標簽」達到心理暗示的作用,從而對于產品的實際功能混淆視聽,讓消費者自然而然地踏入文字陷阱。
圖源:《消費者報道》送檢13款稱零添加醬酒的結果
事實上,「零添加」并沒有法定定義,更多的是商家制造的一種營銷概念。
不僅如此,市面上含有「零添加」、「有機」、「低卡」等標簽的產品存在溢價,售價比普通產品高30%,比如普通醬油售價10元,含有零添加字樣的醬油可能售價13-18元。
而面對虛假宣傳,貼著「健康標簽」 賣高價,究竟是為健康的名義買單還是產品,其價值成謎。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注和9項標準修改單,其中一項指出「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特別強調」。一定程度管控了所謂「零添加」的風靡。
除此之外,看似透明的配料表也存在造假風險。
在去年315報道的廚邦系列蠔油造假,蠔汁含量僅含1.6%,但在配料表上將蠔汁含量擴大10倍進行虛假標注。
作為消費者,面對不知藏在何處的健康陷阱,在購買產品時需要了解以下幾點:
首先要警惕「模糊詞匯」,比如復合調味料、天然風味、健康配方等非監管認證的描述,多為營銷話術。
其次,關注配料表的排列順序,配料越靠前,含量越高,關注關鍵指標對比,比如健康醬料的鈉(≤800mg/100g)、糖(≤5g/100g)含量。
再者,選擇配料精簡、成分可識別的產品,優先考慮通過權威機構認證、有真實溯源信息、可查生產工藝的品牌。
消費者需要真材實料的健康,而不是迎合消費心理的「健康標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