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毛錢生意干到286億,這個湖南人讓老外瘋狂

最華人
2025.03.28
從“媽見打”的“垃圾食品”,翻紅成國際熱門零食,他功不可沒。

作者:牧龍閑人

來源:最華人


提到辣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被譽為“零食之王”,憑借咸香麻辣的滋味,俘獲了眾多年輕人和小朋友的味蕾,讓人越吃越上癮。


如今的辣條不僅在國內很火,在國外也成了許多外國人的心頭好。


前陣子,網上瘋傳一張“天價辣條”圖片,5包65克的衛龍辣條,在美國賣到了16.99美元,每包約合人民幣24.6元,比國內貴了十幾倍。


● 外國購物網站上的“天價”辣條


網友們紛紛驚嘆:“這是繼老干媽之后第二個登上美國奢侈食品榜的中國食品?!?/p>


而在BBC(英國廣播公司)的一檔美食紀錄片里,幾位主持人也強烈推薦,稱辣條為“外國年輕人必須體驗的中國小吃”。



辣條在韓國也很流行,不少韓國人在社交平臺上分享吃辣條的視頻,還與當地餐食結合,開發了各種花式吃法,如辣條紫菜包飯、泡菜辣條等。


●?韓國各種辣條吃播


截至目前,中國辣條已出口至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到日本、韓國、新加坡,遠至英國、美國、阿根廷等。


這個在國內被家長們視為“垃圾食品”的零食,正在海外瘋狂圈粉。


小小辣條,到底是怎么火起來的?


01

辣條在海外的崛起

?

在辣條界,衛龍是當之無愧的行業老大,占據著國內市場28%的份額。


不過,身后一眾友商虎視眈眈,都在跑馬圈地,各自占據著3%到8%的份額,勢頭都很猛。


●?某超市的“辣條墻”


而跟在這些品牌之后的,還有國內大大小小2700多家辣條企業。


這些企業大部分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其中9成以上為個體工商戶,競爭相當慘烈。


衛龍作為行業龍頭,沒有與眾多友商爭得頭破血流,而是在國內站穩腳跟的同時,選擇去開拓海外市場,做更大的蛋糕。


早在2015年,衛龍就開始了全球渠道的布局,經過幾年的發展,2021年實現海外營收1979.6萬元;2022年增長230%,達6547.4萬元;2023年又增長了49%,達9762萬元,硬生生打造出了一個億級市場。


2025年初,據摩根士丹利報告,衛龍2025年前兩個月銷售額增長約30%,預計全年海外市場表現可能超預期。


它甚至專門建立了一個海外事業發展中心,喊著“讓世界人人愛上中國味”的口號,全面研究如何把更多辣條賣給老外。


●?2024年初,衛龍帶著新春祝福語亮相紐約時代廣場


除了商業推廣,中國的留學生們也是辣條出海的帶貨主力。


據統計,辣條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年輕人,其中35歲以下的消費者占比高達95%,25歲以下的占55%。


該年齡段與留學生群體高度契合。


辣條作為留學生們的必帶美食,被全中國70多萬留學生帶往歐美日韓等世界各地,引起外國同學和室友們的瘋狂打call。


辣條發揮著極高的社交屬性,成為學生群體間增進交流的催化劑。


與此同時,Tik Tok等短視頻平臺的崛起,也成了辣條火遍海外的重要推手。


不少海外博主興致勃勃地評測著這一來自東方的“神秘食物”,獲得流量的同時,也在不少海外粉絲心里埋下了嘗試的種子。


●?日本網友測評辣條


再加上跨境電商平臺的興起,只需花上為數不多的錢(比國內貴,但對很多老外而言并非不能接受)就能嘗鮮,這也讓辣條的出海之路變得更加順暢。


可以說,種種因素疊加一起,讓小小的辣條以我們難以想象的速度,成功收獲著國外年輕群體的喜愛。


02

辣條的誕生,源于一場災難


實際上,辣條并不是衛龍首創。


辣條的歷史,可能比我們想象的都要短,距今不過20多年而已。


它的前身是產自湖南平江的醬干,這是一種以大豆為主要原料的特色小吃,在湘鄂贛一帶頗負盛名。


●?平江醬干


1998年夏,長江流域遭遇了百年難遇的特大洪水,導致大豆大幅減產,對醬干行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為了混口飯吃,當地制作醬干的老師傅們想了個主意,用供應更充足的面粉代替豆粉,做出了一種咸辣味的面筋小食品,這就是辣條的雛形。


許多醬干小作坊開始轉型生產這種面筋小食品,憑此渡過了難關。


制造面筋需要用到大量的面粉,而平江并不主產小麥,于是一些平江人背井離鄉,到全國各地開枝散葉,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到了盛產小麥的河南。


衛龍創始人劉衛平,就是在這一時期來到的河南漯河。


●?衛龍創始人、董事長劉衛平


劉衛平出生于1978年,家境貧寒,從小跟著母親制作醬干,小時候常常挑著兩筐醬干,走十幾里山路去售賣。


他只讀到高中就輟學了,所幸跟母親學了一手制作醬干的好手藝,有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


1999年,21歲的劉衛平懷揣著家傳的醬干秘方,踏上了漯河的土地。


之所以選擇漯河,除了這里盛產面粉,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這里有大量的食品廠。


大名鼎鼎的雙匯集團總部就在漯河,旺旺、樂天、小帥才、南街村方便面等大型企業也都在這里建了廠。


在劉衛平看來,有這么多大企業提前探路,自己選這個地方十有八九不會錯。

事實也正是如此。


漯河源遠流長的面食文化,很快為劉衛平提供了靈感。


一次,他在小吃攤買了碗牛筋面,吃起來爽滑勁道,口感非常不錯,便想到把自家的醬料跟牛筋面結合起來。


通過攤主,他找到了專門加工牛筋面胚體的作坊,看到了制作牛筋面的簡易膨化機。


●?牛筋面膨化機


跟老板商量后,劉衛平交了定金,讓老板按要求改良了模具,生產出了一批粗細適合的牛筋面。


他將醬料加入其中,為了更適合北方人的口味,他把醬料的辣度降低,并增加了甜味,第一根衛龍辣條就這樣誕生了。


不過當時還不叫衛龍辣條,而是叫“鱔魚條”,顏色深黃、形狀細長,看起來就像一條鱔魚。


后來,由于鱔魚的“鱔”字寫起來復雜,且不太常見,便改名“辣味魚條”;再后來,直接被顧客稱為“辣條”。


一個小小的名字,經過了數次迭代,只為貼近大眾生活,足見劉衛平做事之用心嚴謹。


03

辣條行業的至暗時刻

?

劉衛平在漯河租了個作坊,開始正式生產辣條。


他既是老板又是伙計,采購、制作、送貨全都干,每天早上5點就去進貨,忙到晚上12點才收工。


他給周邊商店送貨,還請了許多農民做地推、發宣傳海報,甚至自己也會推著三輪車,在漯河的大街小巷叫賣:“賣辣條嘞,好吃的辣條!”


香辣咸甜的滋味,一經推出就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劉衛平也慢慢在漯河站穩了腳跟。


與一般小作坊老板不同的是,劉衛平有著更高的遠見。


他注冊了“衛龍”商標,打造自己的品牌,將賺來的錢持續投入到生產中。牛筋面生產設備從一臺逐步擴充到幾十臺,小作坊也慢慢變成了大廠房。


廠房干凈整潔,將食品衛生視為重中之重。


●?一塵不染的衛龍辣條生產廠房


那個年代,衛龍并不是唯一生產辣條的企業。


行業最火的時候,光河南就有大大小小300多家辣條廠,而在湖南平江,辣條廠的數量更是多達1000多家。


大家生產的辣條不同形狀、不同口味,沒有統一的標準,整個行業都處在野蠻生長中。


這也滋生了很多亂象,經常會爆出各種各樣的行業丑聞。


終于在2005年,辣條行業徹底變了天。


當時,央視315晚會報道了某辣條廠在原料中非法添加霉克星(一種已被禁用的防腐劑),緊接著,又有媒體報道出有辣條廠家工人用腳踩、不戴手套裝袋、原材料與垃圾混放等一系列問題。


甚至有傳言說辣條是衛生紙卷的、是地溝油泡的等等。


一夜之間,人們“談辣條色變”。


●?央視315曝光某辣條廠工人徒手裝袋


受此影響,2005年之后的幾年間,全國有多一半的辣條廠直接倒閉,行業一片陰霾。


但劉衛平卻在這場危機中看到了機會。


由于一直嚴把質量關,劉衛平的辣條廠開始出圈。


他告訴外界,衛龍的車間絕對衛生,并請來專業的攝影團隊和媒體,讓他們在廠房里隨便看隨便拍,保證犄角旮旯都干干凈凈。


自動化的設備、一塵不染的車間、以及“全副武裝”的工人,當照片和視頻傳到網絡后,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衛龍辣條生產車間


●?身穿全套無塵工作服、準備進入辣條車間的衛龍員工


網友們大開眼界,原來并不是所有辣條都是在黑心作坊生產的,衛龍的車間竟如此干凈整潔。


就這樣,衛龍火了。


借著網絡的熱度,衛龍走出河南,開始往全國各地鋪貨,并入駐各大電商平臺,收獲了巨大的流量關注。


到2018年年底,衛龍一年已能賣出100多億包辣條,年營收30多億元,居中國辣味休閑食品行業第一。


原本是一次行業危機,劉衛平卻憑著極高的魄力和遠見,從危機中逆勢崛起,大殺四方。


2022年7月,衛龍參與制定的辣條行業標準QB/T 5729-2022《調味面制品》正式公布。


該標準對調味面制品的原料要求、污染物限量等都作了明確規定,終結了辣條無全國性統一食品安全標準的歷史。


2022年12月15日,衛龍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被譽為“調味面制品行業第一股”,徹底坐穩了行業龍頭的寶座。


截至2025年3月25日收盤,衛龍美味總市值達到了286.84億港元。


●?2022年12月15日,劉衛平帶領衛龍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04

從“垃圾食品”,到國際熱門零食


在國內一騎絕塵,但劉衛平并沒有滿足于此。


他一方面開拓海外市場,成為辣條界的出海先鋒;


另一方面,他也在積極尋求產業升級,為辣條“減油、減鹽、減添加劑”,努力摘掉“垃圾食品”的帽子。


劉衛平認為,健康和安全永遠要排在第一位,要讓消費者吃得開心、吃得放心。


他建立十萬級標準凈化車間,實現了衛龍辣條的非油炸、0反式脂肪酸和0甜蜜素。


推出魔芋爽、風吃海帶等蔬菜類制品,熱量僅為傳統辣條的28%。


● 衛龍魔芋爽和風吃海帶


他成立衛龍研究院,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及國內多家知名高校合作,開發新技術、新產品。


手握140余項專利,獲批博士后創新基地、省級工程技術中心等榮譽稱號。


在劉衛平投資千萬元打造的中央檢測中心內,能實現從原料到成品的全鏈監測,對包括農藥殘留、重金屬等在內的110余項非法成分進行監測,確保每一包產品的健康與安全。


食品安全無小事,在這一方面,劉衛平從來不敢含糊。


●?央視《超級工廠》欄目對衛龍的報道:每包辣條都有“身份證”,全程可追溯


如今,衛龍已擁有5大生產基地,每天有幾千萬包產品,源源不斷地發往全球各地,2023年實現總營收48.7億元,海外營收9762萬元。2024年上半年,實現總收入約29.39億元,同比增長26.3%。


在劉衛平看來,海外市場有著極大的上升空間,所以下一步重心,將是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同時,努力拓展海外業務。


依靠衛龍高效的鋪貨能力,他正通過與海外經銷商建立合作等方式,將產品鋪向海外商超、地鐵站、便利店,乃至日韓中小學校旁的文具店、自助飲料售賣機里。


并通過Tik Tok短視頻平臺、跨境電商等,打造全球化的線上售賣渠道。


當年那個推著三輪車沿街叫賣的窮小子,已是全球休閑食品領域不容忽視的行業巨頭。


●?劉衛平在衛龍上市敲鑼儀式活動中致辭


一包包小小的辣條,創造著龐大的市場。


從“媽見打”的“垃圾食品”,到翻紅成為國際熱門零食,這一華麗轉身的背后,是中國文化的全球輸出,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


我們也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走向海外,將中國符號和中國文化推向全球。

?

“讓世界人人愛上中國味”,這是劉衛平的理念,也是我們每個人的美好愿景。


●?參考資料

[1]?環球網|你知道辣條在國外有多受歡迎嗎?

[2]?新華網|萬物皆有源:從傳統小吃到世界美味,揭秘衛龍開創辣條新紀元

[3]?南方周末|走紅韓國的辣條,被中國十八線小城玩得明明白白

[4]?央視網|走進衛龍放心工廠,探訪衛龍“六大領先”背后的智造能力

食品創新交流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最華人
回頂部
評論
最新評論
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發聲!
微信公眾號
Foodaily每日食品
掃碼關注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
微信分享
打開微信掃一掃分享當前頁面
yiren22亚洲综合|人妻有码中文字幕|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