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如戰場。生意成敗得失之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瞬息之間就足以改變全局,更何況是20年。
它和三全都誕生在河南,起步時間也差不多,登上央視做廣告的時間甚至比三全還早,現在三全已經成了速凍食品的行業龍頭,它卻在全國一二線城市的大賣場中消失了——它就是科迪湯圓。
如今,“科迪湯圓,團團圓圓”,廣告語還在耳邊回響,科迪速凍食品卻成了很多人的回憶,不少業內人士禁不住惋惜和疑問:曾經風光的科迪去哪兒了?
PartA:故事:落寞科迪
1.從行業先驅到難覓蹤跡
“科迪湯圓,團團圓圓”、“賣湯圓,賣湯圓,科迪的湯圓是圓又圓”,相信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這兩句廣告語至今耳熟能詳。那時候,科迪可以稱得上行業先驅,一串數字也印證了它昔日的輝煌——1997年科迪年銷量接近200噸,1998年銷量暴增至3300噸,1999年銷量突破萬噸,銷售范圍也覆蓋了全國的大中型城市??频蠝珗A一度在全國10個省會城市消費者調查中名列榜首。
科迪速凍發展的速度有多快呢?這從與之合作的經銷商身上就可見一斑。與他合作的經銷商中,有很多人從最初的小商販變成了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翁。
科迪的快速發展甚至引起了國家領導人的注意。2003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蒞臨科迪視察,充分肯定了其發展模式,并囑托要加快發展??频弦粫r風光無二。
然而,時過境遷,科迪輝煌難續。
在隨后速凍行業高速發展的時期,科迪開始掉隊,而專注主業的三全、思念等企業迅速崛起。如今,當年體量差不多的三全、思念已經占據了行業將近60%的市場份額,而在大多數一二線城市,已難覓科迪蹤影。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2000年到2005年左右,科迪速凍的銷量可能處于緩慢上升階段,但是之后,隨著三全、思念等企業不斷進行渠道下沉,科迪的市場份額開始萎縮,現在,科迪速凍在全國的市場份額已經縮水了三分之一,僅在魯西、皖北、豫東和東北部分地區銷量還可以,其他地區銷售情況都不樂觀。
對這一情況感受最深刻的是經銷商。周口一位經銷商告訴記者,2006年左右的時候,他僅科迪湯圓一個品類一年就能做二三百萬,但是,后來隨著三全思念渠道下沉,也推出了簡裝湯圓,科迪已經基本被擠出了當地市場,“就在逢年過節的時候賣點,銷售額已經降到幾萬元了。”
2.三全的輝煌VS科迪的沒落
科迪的發展歷程,幾乎可以稱得上改革開放后中國食品工業發展史的縮略版。1985年,科迪以900元起家,投資罐頭廠;1994年,科迪開始投資方便面行業;1995年,科迪進入速凍食品行業;1998年,科迪進軍乳業。
科迪速凍食品公司成立于1994年,與從頭開始的三全、思念等企業不同,科迪速凍有著更高的起點,同時也更早取得了輝煌成績。然而,轉眼20年,市場形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科迪的輝煌也早已是明日黃花。
從銷售區域來說,與原來主要在大中型城市銷售不同,現在在我國的一二線城市中,已經很少能夠看到科迪速凍的身影,倒是在一些縣城和鄉鎮市場,科迪速凍的身影隨處可見,科迪湯圓已經從一個城里的洋妞變成了村姑;從銷售范圍來說,也已經從當時的全國市場,縮小為了現在的東北、山東等少數市場;從銷售額來說,盡管沒有明確的數據,但是,據業內人士分析,科迪速凍近年來的增長速度非常有限。
如果說,以上信息還太籠統的話,那從它與當今行業龍頭三全比較上,可以更明顯地體現出來它的沒落。
在進軍速凍行業之前,科迪已經在方便面行業做得風生水起。這讓科迪速凍公司在成立的第二年,工廠剛投產,就大手筆地在央視上投放了廣告,伴隨著“科迪湯圓,團團圓圓”的廣告語,科迪速凍在全國一炮而紅。相比而言,當時,三全這家速凍湯圓的發明者在這一點上卻落在了科迪的后面,盡管也在1995年在央視投放了廣告,但是,風頭卻被科迪搶占了。而且從公司建立到開始在央視投放廣告,三全用了五年時間,科迪速凍卻第二年就做到了。
之后,三全于1998年突破億元大關,科迪速凍也在隨后的一兩年內迅速突破億元大關;在以上時段內,科迪與三全可謂各有勝負,作為一家進入稍晚的企業,科迪并沒有落于下風。但是,從2000年后,科迪速凍與三全的距離開始拉大。
2000年后,三全抓住商超崛起的機遇,銷量增長迅猛,市場份額也從最初的10%左右迅速攀升,一直到去年收購龍鳳之后,達到30%多,成為名副其實的行業老大,但是科迪速凍卻在這十年間,從最初的增速放緩變成了現在的市場萎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