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問題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關注,無論是挺轉派還是反轉派,在辯論時均喜歡以其他國家對轉基因的態度作為證據。在不少領域,當中國碰到棘手的社會問題時,總會從國際慣例中尋找解決思路。然而遺憾的是,在轉基因問題上,幾乎沒有兩個國家的態度是一模一樣的,“國際慣例”并不存在。
美國
作為轉基因作物的大國,美國對轉基因的態度最開放,其轉基因作物產量和市場銷售占有率均居世界首位。至2013年,美國種植轉基因農作物的耕地為6680萬公頃,占美國總可耕面積的一半以上。這些轉基因農產品不僅出口到其他國家,美國人自己也吃,
轉基因食品在美國無處不在,而且防不勝防。所謂“防不勝防”,是指依據美國現行的法律,轉基因食品可以不加標識。這一規定是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規定的。那些沒有轉基因原料的食品還不能貼上“非轉基因”的標簽,通常只能以“有機食品”(Organic)的標簽代替。
歐盟
同為發達國家,多數歐盟國家對轉基因持謹慎的態度,與美國形成鮮明的對比。自1998年以來,歐盟就沒有批準過任何一種新的轉基因食品上市,這不僅是政策決定的,也是民意的反應。歐盟委員會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70%的歐洲人拒絕吃轉基因食品,94%的歐洲人希望能自行選擇是否購買含轉基因原料的產品。
2014年2月,歐盟開會討論是否允許種植美國的抗“玉米螟蛾”轉基因玉米,經過激烈的討論和投票,法案險過。但根據歐盟的規定,即使該轉基因玉米獲得了種植許可,各成員國均有權自行決定是否允許其在本國種植。之前有過類似的種植許可,但德國、意大利、盧森堡等國至今都禁止種植。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對轉基因作物的態度可謂謹慎但不保守。至2010年,已有98.5%的棉花是轉基因棉。鑒于轉基因棉花的成功推廣,澳大利亞于2003年批準了轉基因油菜的種植,但由于擔心其對野生物種和環境產生不利影響,不同州的態度不一,均實施了長短不一的暫緩期。目前,澳大利亞允許商業化種植轉基因棉花、油菜及康乃馨,允許試驗性種植轉基因小麥、葡萄等,允許銷售轉基因大豆、玉米、棉花、土豆、油菜籽、紫花苜蓿及糖用甜菜等共7種作物。
澳大利亞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公開所有轉基因作物詳細信息的國家,根據規定,任何開展轉基因相關工作,都必須登記。含有轉基因原料的食品,必須加貼標簽。加貼標簽并非是對轉基因安全性的質疑,而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印度
2001年起,印度開始大力推廣轉基因作物,除了最早引進的棉花,轉基因西紅柿、水稻、油菜、煙葉等也陸續被批準種植。
印度引進轉基因作物的一個動力是意圖解決日益嚴重的糧食危機,然而轉基因作物的廣泛種植似乎未能解決這一難題。印度政府的態度隨后左右搖擺,2010年,印度多個邦對轉基因茄子頒布禁令,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民眾開始擔心轉基因對健康和環境的潛在風險;而2013年,當印度最高法院委托的專家委員會呼吁暫停轉基因作物大田試驗時,政府又表示反對。
俄羅斯
俄羅斯對轉基因的態度很糾結。出于對轉基因食品安全隱患的考慮,俄羅斯政府一度要求農業部門論證在全國徹底禁止轉基因技術的可能性。全俄輿情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約95%的俄羅斯人拒絕食用轉基因食品。這種謹慎的態度使得2013年時,世界轉基因食品市場上俄羅斯所占的份額還不足0.1%。
不過這樣的態勢不會持續下去,2012年,俄羅斯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國。而在WTO框架下,禁止轉基因作物和種子進口屬于“設置不公平的貿易壁壘”。玻利維亞、加拿大、中國甚至歐盟都曾試圖限制轉基因食品進口,但均迫于WTO的壓力而不得不放松限制,俄羅斯也不例外。雖然沒法阻止轉基因原料從國外進口,但本土的種植還是能控制的。2014年2月,俄羅斯農業部長尼古拉•費奧多羅夫在“全俄農業大會”上強調,俄羅斯政府的立場非常堅定,在食品生產中絕對禁止轉基因生物。
日本
日本對轉基因的態度較為謹慎,并未批準在本國內進行轉基因糧食的商業化種植,然而由于其糧食自給率不足50%,因此不得不依靠進口。根據《朝日新聞》的調查,日本進口的3000萬噸谷物中,約有1700萬噸是轉基因。
雖然日本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不少,但日本消費者似乎并不買賬。根據Angus Keid Group的調查數據,82%的日本消費者對轉基因作物持否定態度。而根據日本法規,轉基因食品必須標識。消費者的態度以及法律的規定影響了日本的食品企業,為迎合消費者,不少釀酒商開始停止使用轉基因產品釀酒,豆腐企業也開始使用非轉基因原料。農林水產省會對相關產品進行DNA鑒定,一旦發現轉基因成分與產品標識不符,將會進行處罰。
中國
目前,中國僅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獲得轉基因生產安全證書并在有效期內,其中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準商業化種植。中國法律規定如果食品中有轉基因原料,則必須標識,其中,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農業部門負責轉基因生物標識的監督管理,國家質檢總局負責進口農業轉基因生物在口岸的標識檢查驗證。
從1997年起至2013年,一共有8種轉基因大豆獲得中國的進口許可。至2012年,進口大豆的總量已達到5838萬噸。若按國外進口大豆77%為轉基因來看,國內約有60%的大豆和大豆制品為轉基因食品。平均每個城市人口一年能消耗100多公斤轉基因大豆,此外,轉基因油菜籽和菜籽油的進口量也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明令禁止轉基因水稻的種植,但農民偷種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中國的大米有一些是出口到歐洲,因為歐盟對轉基因極為敏感,會進行抽查,結果顯示,自2006年起至2013年,中國出口至歐洲的大米制品共有175次被檢測出含非法轉基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