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鶴】 鎩羽冷凍熟面
河南云鶴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鶴)天生就是個不安分的企業,早在2002年,云鶴就首開先河,在水餃、湯圓云集的冷凍食品行業率先推出了冷凍刀削面。
從2005年開始,云鶴又深入進行冷凍面條的研發,首先提出冷凍熟面的概念,并開創了冷凍熟面技術,解決了冷凍生面條易出現的面體返生、百煮不熟的問題。
2006年11月15日,云鶴在河南延津縣投資建設當時國內速凍行業最大的食品生產基地,并于2008年投產,從2009年底開始,云鶴春卷的廣告宣傳片便出現在中央電視臺的廣告時段。
到2011年,云鶴花費多年精力打造的冷凍熟面開始全面鋪開,“冷凍熟面開創者”的定位,讓云鶴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也賺盡了眼球。
在云鶴的判斷中,面條作為主食,有著巨大的消費市場,也將成為未來冷凍食品行業最重要的一個領域。而多年的摸索,讓云鶴積累了豐富的面條生產經驗,再加上率先發力,其必將在今后成為這個領域的領導者。
然而事與愿違,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冷凍面條市場遲遲難見起色,有業內人士判斷,冷凍面條市場還不成氣候,云鶴進入得太早了。但不管怎么說,如今的云鶴,已經將重心轉移,冷凍熟面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胖哥】二次創業悄然無聲
2012年9月,河南四季胖哥集團(以下簡稱胖哥)歷經了8個月的變革,再次向世人揭開面紗,不僅推出了一批新產品,而且企業從上到下進行了大調整,企業內部將之稱為“二次創業”。
胖哥的產品之前主要集中在流通渠道,芝麻球更是佼佼者。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流通渠道增長乏力,再加上產品缺乏創新,胖哥急需突破。
經過對多地市場的考察,時任胖哥總經理朱殿超發現,所到之處流通產品在整個業態市場份額不到15%,流通市場萎縮之快讓他甚感意外。
胖哥決定進入商超渠道,在朱殿超看來,商超將來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冷凍食品也迎來打品牌的時代,商超無疑是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最好途徑。
在多方市場調研之后,胖哥確定了二次創業實行三個“三”政策——三個商標、三個系列產品、三條渠道。即“城隍商品”系列,只在北京上海銷售,純綠色食品,產品主攻高端超市和高星級酒店渠道,包括山藥餃子、蘆薈餃子、彩麥餃子等;“胖哥”系列,鋪向全國二三線城市,主攻商超和特供渠道;“四季鮮”系列,主要是面向流通市場,主攻農村和特供渠道。
時隔兩年,胖哥的二次創業并未聽聞有太大動靜,在商超渠道也沒有取得太大的成效。
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冷凍食品之外,胖哥食品還涉足了冷鏈物流、餐飲、房地產等很多領域,其重心已經不在冷凍食品,胖哥品牌也因此遲遲難有驚艷的表現。
記者手記——專注的力量
“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移動互聯大潮洶涌而來,一批批弄潮兒應運而生,如今紅透半邊天的小米手機創始人雷軍,儼然在中國繼承了喬布斯的衣缽,號稱“雷布斯”、“雷教主”??偨Y移動互聯時代的成功之道,這位大神拈花微笑,向眾多粉絲道出了他的“七字真言”:專注、極致、口碑、快。
大道至簡。這位科技新貴道出的成功法寶,對于在當下有點迷失、迫切需要找到新方向的傳統企業來講,其實一點也不陌生。起碼,新晉速凍“一哥”三全對此應深有同感。
當2013年2月23日,三全發布消息要收購龍鳳的時候,不少人大吃一驚,一個土生土長的民營企業竟然要收購外資品牌,很多新聞標題也稱三全“逆襲”。
起于草根,野蠻生長。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在速凍食品行業起步階段,與三全同時站在起跑線上的,還有相當一大批企業,大家出身相似,起點也差不多,有些企業甚至比三全起點更高,基礎更好,但經過20年的馬拉松長跑,如今它卻成了最出色的一個。
不少人在問,為什么是三全?
但對于了解行業的人而言,三全能有今天,絕非偶然。探究背后的原因,可能并非一兩句話能夠說得清楚,也絕非一兩個因素成就了今天的三全。但與同行企業相比,三全最與眾不同的素質,應該非“專注”二字莫屬。
1990年,當陳澤民在狹小的三全冷飲部團出第一顆速凍湯圓的時候,三全就注定與速凍食品結下了不解之緣。當2003年,思念老板李偉斥巨資拿下鄭州黃河大觀數千畝土地,準備進軍地產行業的時候;當科迪老板張清海游走于罐頭業、方便面、速凍食品和乳業之間的時候;當跨國食品巨頭亨氏和通用磨坊收購龍鳳和灣仔碼頭、布局速凍行業時,三全始終心無旁騖,只做著同一件事:包湯圓、做水餃。
這就是專注的力量。正如去年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陳南曾經說的,別人可能種了兩盆甚至更多盆的花,但三全只種了一盆花。所以,對于這一盆花,三全會用全部的心血去澆灌。
對于一家企業的經營來講,我們不能說多元化不好,相反甚至可能會取得更大的成功,比如思念在地產領域取得的成績。但至少,在食品領域,專注讓三全做到了今天,三全人自己也深刻洞悉這一點。
如今收購龍鳳,對三全來說可謂一個全新的開始,能否再續輝煌,做成“速凍帝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不管前路如何,可以明確的是,“專注”依然是其不變的宗旨,只不過在三全人的口中換了一個說法,叫做“餐桌美食領導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