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油炸的食品到底有沒有"油"?無糖芝麻糊是否含糖?全麥、高纖維點心就是健康的嗎?本報"3·15,我們在行動"熱線開通以來,陸續有消費者打來電話,咨詢這些廣告聲稱的"無糖"、"無油"是否真與健康劃上了等號。食品安全專家和營養學家提醒消費者,一些食品的廣告在宣傳時,耍了些小聰明、小伎倆,要想知道真實的"健康含量",得注意食品的配料清單和營養成分表
非油炸食品沒有"油"?
專家:部分非油炸食品脂肪含量并不低
3月10日傍晚,在南寧市建政路的一家超市里,幾名女生正在選購零食。愛吃薯片的女生小覃告訴記者,她特別喜歡薯片的酥脆和特殊口感,不過,薯片的高熱量經常讓她望而卻步。"聽說土豆脂肪和熱量并不高,油炸后才翻番",為了保持身材又能"過嘴癮",小覃經常選擇她認為更健康的"非油炸"薯片。
廣西大學食品與輕工學院食品安全系教授、國家注冊食品安全許可證高級審查員林瑩博士介紹,"非油炸"是加工的方式,加工食品有沒有"油",主要看其含有哪些配料,以及脂肪的含量,并不能光從概念來判斷??吹接浾咛峁┑哪称放剖砥?span lang="EN-US">"非油炸、零反式脂肪"薯片的配料清單和營養成分表之后,林瑩說,該"非油炸"薯片的配料清單顯示,這些薯片含有氫化植物油、起酥油、植脂末等物質,這些物質都含"油"(即脂肪)。再看營養成分表,每份52克的該品牌薯片含脂肪13.4克,"NRV%"為22%."NRV%"是一個人某種物質日推薦的攝入量,薯片外包裝的信息已經告訴大家,一小包52克薯片的脂肪含量,已經超過了一個人一天所需脂肪攝入量的五分之一,"油"的含量可不低。
自治區人民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陸光成表示,在該品牌薯片的外包裝上,雖然標稱"非油炸",但經過"焙烤"的制作方式所產生的"效果",并不比油炸更好。通常大家認為,食品在油炸過程中,因溫度升高會產生致癌物質,但烘焙的制作過程有可能達到同樣的溫度,也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不要迷信'非油炸',應根據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進行選購".
不過,并非所有"非油炸"或"無油炸"食品都不可信任。在超市里,記者發現了某品牌方便面、粉的"無油炸"系列,其中的一款無油炸河粉的營養成分表顯示,每100克該河粉(大半包)的脂肪含量只有8克,占日推薦攝入量的13%.如果將該河粉與上述"非油炸"薯片相比較,若同為100克,大半包河粉的脂肪含量只有一盒(兩小包)薯片的三成。
林瑩分析配料清單和營養成分表之后說,這款無油炸河粉中,脂肪、鈉(鹽)的含量主要在調味醬包和調味粉包中,需要注意的是,尤其是鈉,每100克該食品的鈉含量,已經達到了一個人一天鹽攝入量的99%!也就是說,人們在沖泡河粉時,如果把調味醬包和調味粉包全放進去,只要吃大半包方便面,一天的鹽就夠量了。很多方便面、方便粉都有這個特點--調料包特別咸,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吃泡面會口渴的原因。林瑩建議,沖泡方便粉方便面時,可盡量少放調料包。
吃高纖維食品更健康?
專家:有的食品雖然膳食纖維含量高,但脂肪含量也不可忽視
高纖維、全麥、粗糧……精細米面吃得"多"了,高纖維食品能給人"返璞歸真"的聯想,因此,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在不少超市、糕點店里,高纖維餅干、全麥面包均價格不菲,高于其他同類產品。
林瑩教授告訴記者,某品牌高纖維粗糧餅干是酥性餅干,配料中加入了麩皮(麥麩),每百克產品的膳食纖維為6.2克,占膳食纖維日薦攝入量的25%,這個數字挺誘人。不過,如果留意一下該產品的脂肪含量便可以發現,每百克高纖維粗糧餅干的脂肪含量高達33克,高達脂肪日薦攝入量的55%!一小包該餅干的重量是110克,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吃完兩小包該品牌餅干,當天的脂肪攝入量已經超標。如果與一種梳打餅干做對比,就可以發現,雖然梳打餅干的膳食纖維沒有"優勢",但梳打餅干的每百克脂肪含量僅為前者的三分之一。
據介紹,麥麩、全麥等粗糧產品加入的確可提高膳食纖維的含量,但也會造成口感的粗糙,生產單位為了追求產品"好吃",會加入大量的脂肪進行"潤滑",因此造成脂肪含量飆升。
膳食纖維的攝入可促進胃腸蠕動,加快新陳代謝,但"如果想通過吃高纖維來減肥,很有可能適得其反"。林瑩說,餅干可以分為酥性餅干和韌性餅干等種類,酥性餅干加入了大量的起酥油,脂肪含量比韌性餅干要高。當然,如果是同一類的餅干,加了麥麩當然更好。因此,要選擇更健康的餅干,人們不能只盯著"高纖維",更應當留意餅干的種類,以及到底加入了哪些配料。其實,人們補充膳食纖維的方式很多,蔬菜、水果里就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不需要通過吃餅干來補充。
無糖食品不含"糖"?
專家:大多數號稱"無糖"的食品,只是不含蔗糖
如今,為了吸引老年人、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一些商家會在糊粉類食品、餅干、糕點上做"無糖"的文章,號稱這幾類人群可以放心食用。
但這類食品在營養專家看來,還是小心為妙。"大多數號稱'無糖'的食品,只是不含蔗糖,但并不意味著不含糖。"3月12日,仔細閱讀了某品牌"無糖"黑芝麻糊配料表后,陸光成表示,該品牌芝麻糊配料中含大米、黑芝麻和花生仁。事實上,大米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淀粉,屬于碳水化合物,即糖類。為了控制血糖,不少糖尿病患者選擇避開蔗糖。但事實上,在一些標稱"無糖"的食品中,即便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沒有人為地添加糖分,但其自身也含糖,如淀粉便屬于"多糖".能讓血糖迅速上升的,不僅僅是蔗糖成分,過量食用淀粉,升糖的效果也不遜于蔗糖。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食品,比如無糖湯圓、無糖糕點等,因為主料是糧食谷物,所以淀粉含量較高,吃完后同樣會升高血糖。陸光成建議,相對其他食品,無糖食品對普通人而言確實較為健康,但糖尿病患者也不可無限量地食用無糖食品,在計算總熱量時依然要把無糖食品的熱卡加進去,以保證每天攝取的總熱量平衡。
提醒:買食品要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
面對形形色色的食品廣告,消費者該如何選購食品呢?
據自治區人民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陸光成介紹,選購食品不要光看廣告,最主要看配料表。加工食品的配料表中,一方面透露了該產品主要含什么物質,另一方面也透露了各配料含量的多少。通常情況下,配料表上的配料是按照含量多少排序的。如一款產品的配料清單有小麥粉、精煉植物油、麩皮、白砂糖、起酥油、雞蛋、花生醬……這表明,該食品中的小麥粉含量最高,其次是精煉植物油、麩皮等,以此類推。
此外,營養成分表也是衡量一份食品是否健康的標準。陸光成表示,按照要求,所有的食品都必須標注營養成分表,其中包含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等信息。對于健康的普通人而言,一份食物中蛋白質含量越高,營養價值也就越大;若脂肪、能量含量越高,則屬于高熱量食品,相對不那么健康;若鈉含量太高,對于患有高血壓的人群而言,也不建議選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