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知名兒童食品品牌貝因美被曝檢測出旗下兒童面條含有致癌物質的消息。在此事件中,貝因美也承認涉事的兒童面條是委托其他廠家貼牌代工的商品,這更引發了消費者對大品牌食品企業向外委托代工現象的疑慮。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就食品行業委托代工狀況進行了調查。
"大品牌"食品產地多處開花
北青報記者在北京市場采訪中發現,同一產品由多家工廠同時生產的現象相當普遍,尤其在食品行業更為常見,其中許多知名品牌食品都存在這種現象。
對此,市民胡阿姨已經養成了習慣,到超市買食品時不僅要仔細核對生產日期,還要細心核對生產廠家的信息。她說,現在很多食品的生產地五花八門,有的是老廠生產的、有的是新廠生產的,還有的委托別的廠家生產。她舉例說,現在超市里很多三元牛奶并不是北京生產的。
北青報記者昨天在北京地區一些超市采訪時看到,在三元的普通牛奶產品中,果然只有塑料袋裝的低溫奶還是產自北京,而多數常溫奶都來自位于河北和天津的工廠。北青報記者又查看了三全速凍餃子的包裝,上面也列明了多個生產廠家,包括河南全惠食品有限公司、廣州全瑞食品有限公司、天津全津食品有限公司和三全食品(蘇州)有限公司。
人們熟悉的某飲料,其包裝上標示的生產廠家更是密密麻麻,既包括統一、銀鷺、維他光明等知名企業,也包括很多知名度不高的廠家,人們只能根據代號字母來區分實際生產地。
食品企業為何熱衷異地生產
食品企業為什么熱衷于異地代工生產呢?某知名飲料企業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食品普遍存在著單價偏低且不適宜長途運輸的特點,尤其是一些重量較大、包裝易破損以及存放條件高、保質期短的食品,長途運輸成本更高。因此全國性食品品牌就必須考慮多地布局當地生產的問題,但如果到各地都自己建廠往往并不切合實際,因為存在著投入成本高、建設周期長等問題,而且如果當地市場規模不足,貿然自建生產基地往往會面臨開工不足而導致虧損。因此多數企業往往更青睞選擇通過輸出技術、標準尋找當地現成企業為自己代工生產的模式。
據北青報記者了解,不同企業的代工模式也有很大差別,比如有的委托企業只向代工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或者產品配方,其余的原材料采購、加工到生產全過程都由代工企業負責。而另外一些委托企業則會向被委托企業提供主要原料,被委托企業僅負責一些輔料的配置以及加工過程。很多果汁飲料企業會采取這種模式,他們會向代工企業供應自己生產的濃縮汁,然后由代工企業"勾兌"還原再灌裝出品。還有的委托企業則將產品的成品以大包裝形式供應給代工企業,后者僅僅是負責將大包裝分裝成小包裝。這種形式在一些進口食品中比較常見,比如人們熟知的費列羅巧克力,就有一部分是由國內的企業分裝。"由于費列羅對產品包裝的要求較高,因此一些為其在國內做分裝的企業本身就是塑料包裝盒的供應商,他們在提供包裝盒的同時也完成了巧克力的分裝,從而保證了生產效率。此外,如生產塑料飲料瓶的珠海中富公司,其在許多地區的子公司就是一些知名瓶裝飲用水的代工廠。
代工食品"出事"不少
企業熱衷代工,同時也使得如何對代工企業實施有效管控的問題凸顯。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很多出現安全質量問題的知名食品往往問題都出現在了代工企業上,比如幾天前貝因美兒童面條被檢出致癌物質超標事件,當事產品就是出自代工廠。
那么是不是代工廠生產的產品風險肯定大于本廠?我們是不是都要像那位胡阿姨那樣仔細核對實際生產廠家呢?有食品行業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無論是本廠、分廠還是代工廠,從理論上應該都是執行統一標準,因此生產出的產品品質也是相同的,因此不能說代工產品肯定不好。"板子不能都打在代工企業身上,委托企業如果有效地對被委托企業實施管理控制才是最關鍵問題。"他解釋,除了出現在代工企業中的質量問題外,一些企業自己控股的異地分公司往往也是問題高發,這就說明異地管控問題的重要性,因此關鍵還是在于委托企業是否有能力管控好旗下的所有廠家。
追訪:異地生產未必全是代工
值得關注的是,北青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異地廠家生產的食品其實也并非都算是代工生產。一位三元牛奶促銷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之前北京市場上所有品類的三元牛奶都是產自北京,后來隨著三元向外擴張,很多常溫奶開始轉到外地生產。她表示,為了避免出錯,現在他們索性在很多商品價簽上的"產地"一欄中都不再具體標注地名而是改成了"見包裝標示"。
在旺旺兒童食品的包裝上分別標有"旺旺"、"大旺"、"福旺"等字號的廠家,不過經北青報記者核實,這些其實也都是旺旺的子公司。
但生產某飲料的很多廠家中則是純粹代工,此前某飲料曾對外宣布共簽約了30多家代工企業以保證產品的覆蓋。而與它競爭的另一家知名飲料企業同樣也在很多地區采用了代工生產的方式。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事實上,"食品代工"或者說"異地生產"這里面相當復雜,有的企業是異地開設了分廠,有的則是找當地企業代工,"分廠也不意味著百分之百由總廠控股,也許只是部分控股沒有主導權,甚至很多分廠原來就是代工廠演變的,這里面只不過是資本的問題".他表示,普通消費者其實很難從包裝上標示的信息搞清楚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而根據規定,無論哪種生產關系,企業在食品包裝上都只是用"委托"和"被委托"表示,并不明確是不是單純的代工生產。對此,采訪中不少消費者表示,希望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對此予以規范,以讓消費者能夠明明白白消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