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食用油料油脂需求主要依靠進口來滿足
“昨日,國內菜油、豆油、棕櫚油三大食用油脂期價突然扭轉跌勢并大幅走高,這和國際市場食用油料油脂價格近日持續上揚有很大關系,而最根本原因是國內油脂市場對外依賴度越來越高,國內油脂市場的主動權越來越小,最終導致國內油脂市場波動加劇。”廈門明穗糧油貿易公司國際貿易部經理杜元群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這種市場態勢還會持續,相比國內小麥、玉米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關聯度與關系,國內油脂市場話語權、市場主動權等失去太多,這應引起市場的重視。
去年我國大豆進口數量接近6350萬噸,創出歷史新高,而當年我國大豆產量不足1500萬噸。與此同時,進口油菜籽、菜油數量增長迅猛,其中菜油加工重心已轉移到了沿海地區,我國傳統的油菜種植區——長江流域油菜產業的市場主導地區已經不復存在,進口油菜籽和菜油已占據油菜籽和菜油市場主導地位。另外,進口棕櫚油、葵油數量也越來越大。
食用油料油脂進口數量越來越多,導致國內相關產業不斷萎縮,造成了國內食用油料油脂需求主要依靠進口來滿足的市場格局。因此,國際油料油脂市場價格漲跌對國內市場影響不斷增大。
據杜元群介紹,國內食用油脂生產原料目前主要依靠進口,同時每年還要大量進口成品食用油脂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對外依賴性增強之后,市場最先表現出來的特點就是國內外油脂市場聯動性增強,和國內油脂市場波動加劇。
去年5月至今年1月底,菜油、豆油、棕櫚油三大食用油脂主力1409合約期價,受國際大豆等油料油脂價格走低拖累出現了2000—3000元/噸的跌幅。進入2月以來,在經過前期持續大幅下滑的洗禮之后,三大油脂期價逐漸止跌并小幅反彈,國內食用油脂現貨市場也進入平穩運行期。但這種平靜很快就被全球最大的葵油出口國——烏克蘭政局動蕩,以及全球主要的棕櫚油出口國——馬來西亞干旱天氣打破。
烏克蘭政局動蕩令市場擔憂油脂供應趨緊
近期,烏克蘭政局動蕩,市場十分擔心該國葵油出口會出現中斷,國際油脂價格因此被大幅推高。烏克蘭是全球最大的葵油出口國,其葵油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25%,2012/2013銷售年度烏克蘭出口葵油180萬噸,占國際市場份額的56%,其中向我國出口葵油10萬噸。市場估計該國去年的葵花籽產量達到了900萬噸,美國農業部預計2013/2014銷售年度烏克蘭將生產葵油402.3萬噸。
北京油脂貿易商劉浩告訴記者,烏克蘭局勢不穩不但影響其葵油、小麥出口,造成歐洲等地油脂供應緊張,而且會刺激市場增加對價格相對較低的棕櫚油的需求,進而會令油脂市場出現連鎖反應。據了解,由于市場擔心烏克蘭葵油、小麥出口可能受阻,國際市場油脂、小麥價格均出現大幅上漲。而和國際油脂市場關聯度很強的國內油脂價格自然會以直線上升來回應。
馬來西亞出現干旱天氣,棕櫚油產量預計下調
近期,東南亞地區出現持續干旱天氣,市場擔心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會因此在季節性減產的基礎上再度下調,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報價走強。格林期貨油脂分析師劉錦認為,棕櫚油近期漲勢較猛,由于干旱天氣導致2月份棕櫚油產量繼續減少,市場預計棕櫚油庫存將繼續下滑,這很利好油脂價格。
馬來西亞是我國進口棕櫚油的主要貨源國,該國出口到我國的棕櫚油數量占我國年進口總量的60%以上。“如果國際市場繼續炒作馬來西亞出現干旱天氣這個題材,那么棕櫚油近期領漲油脂板塊的格局不會改變,國內油脂價格大幅振蕩也難以避免。”劉錦說,干旱天氣與棕櫚油季節性減產提振油脂市場的看漲人氣,市場做多情緒較濃。
國際豆價走強,國內豆粕積壓提振豆油等油脂價格
劉錦認為,除了受到烏克蘭局勢動蕩、馬來西亞棕櫚油減產的影響以外,此輪油脂價格上漲還得益于國際市場大豆價格連續走強和國內豆粕大量積壓。由于出口需求旺盛,美國大豆主力5月合約期價1月底至今上漲了170美分/蒲式耳。近日,市場又開始對南美大豆產區的降雨天氣進行炒作。據天氣預測,3月份南美大豆產區將有20天左右出現降雨天氣,這不利于晚播大豆產量提高,同時會令早播大豆運輸減緩。
“進入2月中旬以來,國內油廠開機率迅速回升,庫存大豆被大量消耗,當前國內進口大豆庫存在520萬噸左右,較一周前下降30萬噸左右。”美爾雅期貨農產品研究員王春泉認為,國際豆價大幅走高令我國大豆進口成本增加很多,加之庫存下降較快,以及國內油脂庫存進入2月后一直沒有有效增加,豆粕大量積壓等,當前油廠上調油價的愿意較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