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嘴嘴
來源:Vista氫商業(ID:Qingshangye666)
年輕人把伏特加當【必備良藥】,喝起來比礦泉水還猛。打工人上班兜里揣一瓶,大學生放進保溫杯里,醫生解不了調休的無奈,護士不懂肖四的愁,但伏特加能陪你勇闖天涯。

畢竟大家現在精神狀態都不太好。但作為一生愛反思的中國人,想發瘋也得先深思熟慮半小時。所以烈性白酒剛剛好,一個項目一口酒,“不多喝幾杯我都沒辦法說服自己加班”。
喝最烈的酒,解打工的愁。年輕人的瘋感,體現得剛剛好。
01
伏特加,
都快被喝成處方藥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命之水。
我爸年輕的時候唯愛喝了以后就喜歡上廁所的啤酒,人到中年才開始明白白酒的魅力。而我年紀輕輕就提前領略酒精的魅力:愛上伏特加,縱享戰斗人生。
這不是絕對伏特加,而是【絕對良藥】,專治生活的一地雞毛。
“醉里挑燈看鍵,夢回吹項連司”,網友@大樹修煉普通拳 精準描繪出當代打工人的瘋感。
遇事不決先來一瓶伏特加。晚上伏案加班得來倆口,周一早晨匯報ppt前再嗦幾口,以前的包治百病的可能是奢侈品,現在成了伏特加。
“你知道這是我的絕處逢生”,網友@_Uu 表示,自己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通勤包里的必帶品就多了一瓶酒,“和昨晚被老板臨時加的匯報資料放在一起,資料都順眼起來?!?/p>
尤其最近到了年底,微醺需求開始成倍增加。你別笑打工人太瘋狂,把伏特加當作【絕對良藥】其實是“祖傳用法”,絕對伏特加的酒瓶像藥瓶,而早在16、17世紀時,伏特加已經是被放在藥店的藥品。
如今的打工人不過是繼承前人的智慧。但光喝還不夠,打工人索性把大酒瓶子當水杯用,在辦公室掏出來喝水,同事看見都直退5米遠,再也不用擔心在辦公室發瘋沒有正當理由了。

更朋克的是在里面泡養生茶,把玫瑰花、熱水和檸檬一起混在這“輸液瓶”里,不失為是一種心跳過速的美。當然如果再加一根人參就更完美了,像極了我70歲爺爺的傳家寶,而我在20多歲就活成了爺爺的模樣。

從絕對伏特加到【絕對養生】,最懂的還是上海陸家嘴的金融人。
西裝革履的金融白領里總在口袋里揣著一小瓶酒,你以為他是時刻準備摜蛋,殊不知其實是換了“原料”的【絕對拿鐵】和【絕對鴛鴦】??杏肋h是那個咖市,別人在晚A,而他們在早C。

或許你并不喝白酒,但可能也聽說過這個長得像輸液瓶的酒,通體透明的瓶身上有一些藍色英文字母。這酒中文名叫“絕對伏特加”,1879年一個瑞典人 Lars Olsson Smith 偶然制得,又在上個世紀的美國一路走紅,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的伏特加品牌。
這酒最開始在國內走紅是因為幾年前流行的便利店調酒,但隨著大家精神狀態越來越不穩定,太過精致的小酒已經不夠用了,現在直接整1L的超大瓶裝。
同樣把伏特加當礦泉水喝的還有大學生。當年我和同學去酒吧喝的還是以伏特加為基酒的雞尾酒,現在的大學生直接牛飲1L的伏特加。
作為“天臨五年”(翟天臨知網事件)的學生,他們現在不僅畢業越來越難,就算順利畢業了還得面對“最難就業季”。所以你也能理解為啥現在大學生直接把伏特加當礦泉水喝。一口下去火辣直沖天靈感,飄飄欲仙到天明,白酒喝半斤,下筆如有神。
雅思考生直接把絕對伏特加當作自己的【雅思搭子】。喝完英語聽得都更清楚了,畢竟這酒老家是瑞典的,如果口語考試之前來一瓶,遇上瑞典籍考官說不定還能上演一場老鄉見老鄉的淚汪汪現場。

與之類似的還有最近正在沖刺的考研人。幾年前是在自習室一道肖四一口酒,現在一瓶雪花已經解不了秀榮的愁了,想到過幾天就要面對“最難考研年”,所以不如索性換成伏特加。

圖書館不讓帶酒?辦法總比困難多,考研人直接把保溫杯里的枸杞換成伏特加,你看,強者從不抱怨環境。
擔心喝多了沒辦法好好學習?醒不過來也沒有關系,因為伏特加的民間俗名就是【絕對褪黑素】。
一想到從早干到晚口袋里還沒幾塊碎銀,我們好像也不需要活得太清醒。
02
絕對伏特加酒瓶
咋成了年輕人的吉祥物?
“可絕對伏特加真的很難喝,一股醫用酒精的味道?!?/p>
不少網友吐槽絕對伏特加的味道,“國內白酒好歹還分個醬香、醇香和清香,絕對伏特加只剩酒精味兒了?!?/p>
除了需要把自己灌醉的年輕人,很少會有人專門直接喝絕對伏特加,所以你說“不好喝”倒也沒錯。因為絕對伏特加全球組合與創新總監 Elin Furelid 都直說了,自家酒成功的基因就是“混合(Mix)”。
上個世紀70年代,絕對伏特加因為老家一場鼓勵國人停止飲用烈酒的運動“Spola kr?ken”,成為絕對賣不出去的“賠錢貨”。
敗走瑞典后,絕對伏特加跑到美國找到酒生第二春,就是把白酒當作雞尾酒賣。
原因是美國年輕人都是派對動物,伏特加可以成為一切雞尾酒的酒基底,現在國內年輕人也很好地復刻了這點,比如把伏特加和“一瓶頂10片維生素c”的小紅書神藥水溶c100調在一起。直到今年,伏特加依舊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基酒,占據45.9%的市場份額。

這說到底還是賣酒,但根據世衛組織6月的數據,全世界最愛喝酒的是歐洲人,可也只有8.4%的15歲以上歐洲人會每天喝酒。再把這個8.4%分攤到伏特加品類,絕對伏特加能吃到的蛋糕實在太小。
40多年前絕對伏特加剛剛進入美國市場也遇到了這個問題,名氣小、瓶子奇怪并且沒人買。彼時的代理品牌宣傳公司是TBWA,紐約創意總監的 Geoff Hayes 泡澡時靈光一現——
那不如就賣瓶子。

他把這個奇怪的“輸液瓶”當作一切容器的替代品,可以是游泳池也可以是電視機,鋪天蓋地的廣告游走在美國的大街小巷。連《紐約時報》的訃告旁都有它的身影,搭配上“Absolut Perfection”的概念,直接把“輸液瓶”營銷成人生絕對酒。
因此僅用一年時間,絕對伏特加的銷量就從1.2萬箱猛漲到300萬箱?!癆bsolut XX”(絕對XX)成為絕對伏特加的現金奶牛,隨處可絕對,甚至還有本書叫做《絕對之書》(ABSOLUT BOOK: The Absolut Vodka Advertising Story),大寫特寫800種絕對的方式。
力圖讓你想到【絕對】就想到輸液瓶,正在輸液也想來兩口伏特加,“反正都是醫用酒精味了,哪里喝不是喝?!?/span>
當然想把輸液瓶做到深入人心,做到高級有格調光靠年輕人還不夠。絕對伏特加還找來550位藝術家坐臺,比如波普藝術的領袖安迪·沃霍爾,給自家的瓶子進行二創。
所以說,絕對伏特加賣的不是酒,而是瓶子。因為當你開始喝伏特加的時候,你就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打工人了。
把小酒瓶裝進包里,上班路上來一口、出差途中來一口,別人喝水你喝酒,996不再是難題,加班也沒有那么難熬,因為只要微醺什么事都更好辦。

網友@關關 曬出來的“絕對伏特加之子孫十一輩”羨煞了許多人,但殊不知這其實是你【絕對集不齊】的絕對伏特加。

打工人除了把酒瓶當作喝水杯來震懾上級領導,還開發出了800種用法,所謂“我雖然是酒鬼,也是持家酒鬼”。
老用法講究是氛圍感,用酒瓶插花插蠟燭;現在則是實現了 Geoff Hayes“裝萬物”的理想:大瓶裝沐浴露、中瓶裝米、小瓶裝調味料,絕對伏特加成了廚房和衛生間的絕對好搭檔。

自媒體“SOOZY塑最”認為,品牌自己大概也不知道到底推出過多少款酒。不同地區、不同材質、不同容量、不同味道、不同渠道……絕對伏特加通過變著花樣在酒瓶上做點小改動,硬生生把這個“輸液瓶”做成了【酒屆泡泡瑪特】。

收藏者遍布全世界,空瓶子像潮玩一樣被放置在打著白織燈的展示柜里。泡泡瑪特把大娃送給明星彰顯格調,絕對伏特加直接推出公關瓶,“用來表彰和嘉獎特定人群”,SOOZY塑最指出。
沒錯,一個酒瓶都可以成為表彰物了。
不過對于打工人來說,這樣的稀罕物件還是少見,我見過最多的還是那款標準版的“輸液瓶”。原因主要是我還不配被表彰,以及標準版最便宜。
反正喝伏特加相當于吃沙拉,原料是土豆,土豆是蔬菜,我上班喝伏特加心情愉悅還能減肥,精神狀態直接領先同齡人20年。
開篇圖源小紅書:@知了警長
封面圖源小紅書:@我不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