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麗的巧合,竟然挖出了大潤發意外當爸的“猛料”?

文:Della
來源:頂尖廣告(ID:idea1408)
娛樂圈“隨時隨地有個新孩子”的流行趨勢已經蔓延到品牌圈了。眾所周知,2023年內娛的第一個孩子謎底已經揭曉。熱心網友隨即把注意力轉移到品牌圈。一個美麗的巧合,竟然挖出了大潤發意外當爸的“猛料”?
最近,有網友在小紅書上分享了一張圖片,說在自家附近看到了小潤發超市。見識過雷碧、康帥傅、澳利澳等山寨品牌橫行的網友,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不簡單。眼瞅著正義馬上得到伸張,真相即將浮現水面,沒想到大潤發現身認領了。其實真不怪網友,這個小潤發的品牌起名方式,誰看了不說一句這是盜版蹭熱度呢?你看那個言簡意賅的“對”字,像不像“是的,我們有一個孩子”的縮寫?簡直是我的互聯網嘴替。
圖源:小紅書網友'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圖源:小紅書網友'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好家伙,剛發現了孩子,就有了孩子的孩子,擱這玩俄羅斯套娃呢?'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咱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周潤發代言過的是百年潤發。
還有的網友八卦之心熊熊燃燒,順著網線找到了小潤發,發出靈魂拷問:
原來你爸爸真的是你爸爸。聽著怎么怪怪的?馬上腦補了一出私生子疑云的大戲。
總而言,網友的“打假”烏龍讓小潤發一炮而紅,讓更多的人知道了小潤發的存在。小潤發也順勢“露臉”亮相,抓住了這一波天降的熱度,迅速打開品牌知名度,收獲一眾粉絲。
圖源:小潤發
02回過頭來看整件事,之所以能出圈逗笑網友,我認為離不開大潤發的“樂子人”社交基因。能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密切關注粉絲的互動,并及時回復給出極具戲劇效果的反應,無不體現著大潤發強大的social功力。'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在玩轉年輕人social傳播戰這方面,大潤發是真有自己的“三板斧”。小潤發意外出圈,激發了網友對品牌名的玩梗,大潤發加入其中,喊話小紅書改名“大紅書”,以品牌效應再次拉高話題討論熱度,相當會“搞事情”。
狂飆熱播刷屏,不少品牌都在絞盡腦汁借勢熱點,大潤發大膽玩起了惡搞。大潤發回答道:是得不到我的卡。搞怪十足,讓人輕松一笑。
大潤發直接在博主的評論區在線招聘殺魚師傅,既回應了網友的分享,又為自己打了一波廣告,不放過任何一個宣傳機會。
圖源:大潤發
當網絡上盛行大潤發“殺魚段子?!睍r,大潤發也借勢聯合張小泉為殺魚師傅拍攝了一支格調十足的廣告。以戲謔的姿態解構廣告套路,將傳統商超打造成富有年輕化氣息的場景,把逛超市玩出了“蹦迪”的既視感,讓人眼前一亮。'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圖源:大潤發廣告片
在日常的內容運營中,大潤發也時不時加強“蹦迪”氣氛渲染,通過營造強烈的視覺反差感,貼近年輕人的娛樂喜好,主動出擊和年輕人玩成一片。
更值得玩味的是,大潤發在社交媒體上竟然有著“兩幅面孔”。微博上的大潤發以“發哥”自稱,人設就如一位心比殺魚刀冷的“鐵面直男”。而到了小紅書,大潤發化身富婆“姨姨”,出手闊綽,時不時給粉絲撒優惠卡,深得粉絲芳心。在疫情期間,大潤發憑借著幽默與洞察兼具的冷宮蔬菜文案重回大眾視野。而后“食材文學”屢屢刷屏,足以可見大潤發的煙火氣social營銷之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不得不令人折服。網友對大潤發有“孩子”大為震驚,但是業內表示這是“常態”了。這幾年囿于疫情,不少大型商超迎來了行業寒冬。大體量、大規模的模式很難滿足當下消費者的便捷購物需求,大賣場業態遭遇瓶頸。因此,零售巨頭們積極轉型,紛紛加碼布局“小業態”發展模式,推出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更契合用戶消費習慣的小店,也就是網友們口中的“孩子”。嚴格意義上說,“小潤發”并不是大潤發的第一個孩子。早在三年前,阿里巴巴副總裁林小海接手大潤發之后就開始試水mini店了,取名為“小潤發RT-mini”,進軍追求小而美的社區市場。經營模式也像極了“帶娃”,子承父業,不斷開拓創新,持續向行業深耕。發揮大潤發的場地、品類供應優勢,采用店倉一體模式,與小潤發實現業務協同互補,向社區深度滲透,填補大潤發未能觸及的市場空白。無論是盒馬、永輝超市、京東七鮮生活等新零售商超,還是沃爾瑪、華潤萬家等傳統超市,品牌都在集體下注“小業態”。用大店帶小店,加速下沉推動社區團購落地,應對行業升級轉型的迫切態勢。網友“打假”小潤發,掀起一場社交狂歡,意外把“小業態”擺上大眾的討論臺面,無疑為行業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宣傳契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