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彎弓研究院
來源:私域流量觀察(ID:wangongdigital)
歡迎來到2023年Q1。
去年年末,私域流量觀察發起了#看見2023 話題征集,邀請了近百位CXO級別朋友分享關于2023年的展望,他們也同時分享了從2022年中挖掘到的新機會點,話題包括企業營銷數字化、企業技術應用、營銷技術熱點和私域流量,我們從中挑選了30位朋友的回答與你分享。
從他們回答中,我們可以窺見2023的一角。
01
關于私域:依然應該設為企業戰略重點
王世渝,著名投資銀行家:
疫情之后,大家更關心數字技術尋求實體經濟應用場景和實體企業尋求數字化解決方案的轉型方向,而線上線下融合會是永恒的主題。
私域流量也是永遠的話題,需要深耕粘性與管理創新。
蔣青云,復旦大學東方管理研究院院長:
疫情放開后,線下的重要性比之前會更大,但線上線下有機結合不分彼此的狀態可能更接近現實。
私域的發展方向就是和企業市場資產相結合(顧客資產、關系資產、品牌資產),私域要和企業戰略運營結合起來,才能內化為公司核心能力的組成部分。
換句話說,要從流量池變身為數據庫、知識庫和影響力。
王小毅,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數智消費和健康消費教授/院長助理:
新的一年市場會重新回到對線下渠道和消費市場的重視。但是,這種線下的邏輯與過去的會有很大的不同,是融合了數字化方法的新線下邏輯。這會帶來能夠有效融合線上線下且嵌入到營銷業務中的數字化技術的機會。
私域在過去幾年并沒有真正產生有效的營銷效果,更多的被看成是一種客戶維護手段。未來,除了少數基于社交裂變的企業會將私域看做是核心渠道方法以外,一般企業會更加理性看到私域的價值,轉而思考自身對客戶流量的掌控能力。
沈欣,喜茶前數字化副總裁:
越是困難,越是有機會。
私域可以帶來穩定的收入,更高的利潤,更好的顧客服務,未來也可以延伸新品類,疫情后大家最關心的是流量在哪里,線上線下并沒有區別。
梁超杰,平安銀行前網金部副總裁:
私域會一直熱下去,2023年企業要繼續建私域、擴大私域、活躍私域、變現私域。
楊飛,瑞幸咖啡CGO:
私域要持續研究,尤其是多生態的私域玩法。不能只是app和微信生態,不過其他生態現在還不行。
姚楊,百果科技CEO:
關注視頻號、私域的結合。
胡曾廣Sancol,綠瘦集團CDO:
過去一年,我們最關注并打造的技術應用是:用戶運營平臺(私域)以及內容搜索平臺給我們服務用戶大幅提升了效率和轉化。
后疫情時代,可投入在全域用戶溝通IM工具(非限企業微信)以及跨品類營銷平臺的實現。(Sancol同時也是完美日記前CIO)
楊錕,妙可藍多CIO:
2023年會全力搭建全域運營體系,尤其是會員管理相關的內容,我個人判斷這會是2023年大火的領域。
方亮,惠氏數字化營銷負責人:
后疫情時代,會更關注會員留存?;ㄥX在CDP和MA上,目前對私域更加重視了。
蔡朱群,恒安集團電商新渠道總經理:
對于私域這件事,我們覺得大企業更容易入手,面對渠道碎片化,品牌能夠跨平臺布局私域閉環,從觸達用戶、種草,再到交易,具有比較好的承接能力。而小企業不然,由于騰挪空間小,成交鏈路緊湊,對閉環的要求比較高。
楊振,集度汽車CMO:
對汽車行業來說,私域的效率和用戶體驗至關重要。
嚴顥,233品牌私域CEO :
RPA會在2023年成為私域營銷的熱點,幫助企業切實解決降本增效的需求。
鄭遠鴻,天味食品CDO:
會關注私域,但是是to b的私域(結合天味食品的產品特性),不是to c私域。
張溪夢,StartDT首席數據科學家/GrowingIO創始人:
2023年在用戶運營中會有2個關鍵:
一個是精細化運營,會從喊口號進入到實質性部署階段。我覺得人口紅利、資本紅利、流量紅利等等,這些紅利的消退速度還是很快的,而且政策紅利也因為疫情有很大變化,所以現在很多企業的增量相對有限,因為亂花錢的新用戶少了。
這些企業以前都是靠新的流量來驅動的,現在新的流量點不多,所以大家都要精細化運營,做到在每個環節都能有效率提升,這里會有很多數據驅動的機會。
精細化運營不僅涉及到市場營銷和增長,還涉及到企業內部的管理、供應鏈、倉儲物流、門店銷售效率等等各個方面,就像一個人想治病,首先需要做各種診斷,知道他現在的身體情況如何,才能對癥下藥。
二是個性化需求,會逐漸擴大。個性化其實也是一種精細化運營,但是它更偏向對消費者精準需求的把控,以及實時響應消費者的需求。用戶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現在不是所有人都買同樣的東西的時代,因此企業如何能夠有效滿足這些需求,會是未來的競爭熱點。如果能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通過正確的營銷方式、渠道以及正確的內容觸達到用戶,有可能會給企業帶來20%-30%銷售機會的提升。

02
關于企業數字化:內容和全域運營是關鍵
王茁,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前任董事、總經理:
目前中國企業的營銷數字化處于生存壓力和發展動力的雙重變奏階段。后疫情時代,大家最重要的轉型方向是供給側的認知覺悟與能力體系提升。
關于線下,理念和實踐會進一步分化,有的品類和層級會格外重視線下,有的品類和層級會繼續收縮線下。
帶給技術的機會也會分化,一類是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機會,一類是線上的運營效率、效果和競爭優勢提升。
沈欣,喜茶前數字化副總裁:
中國的企業營銷數字化正在快速爬坡,因為供應鏈的固化,必須從營銷端獲得額外利潤,大家也會更加謹慎,這意味著更加精細化的全面提升,對數字化營銷而言也是一個全面的提升。
梁超杰,平安銀行前網金部副總裁:
中國企業營銷數字化進步很快,決策中心由銷售部門總向營銷副總上升階段;技術應用上,開始注重供應鏈整體協同效應的實現。
疫情放開之后,大家可能會更加關注線下,畢竟線上實踐了兩三年。我個人感覺在技術上的機會會來自于O2O協同類(事件到事件閉環,線上與線下協同),感覺流程協同技術、數據集成與分析技術會受益。
韋國鋒,邁睿集團CSO:
企業(我們的客戶)對于數字化轉型在過去幾年一直是放在戰略高度的。從我們主要業務 Marketing Services 和 Customer Services 而言,Marketing 中 digital marketing 的比例越來越高。Customer Services 里面,digial engagement 也在增速。
按照我們觀察,CDP 目前仍然是一個重點,不過基于 PIPL 的限制, CDP 更多是為一方數據服務了。消費者觸點是另一個新的推動方向,比如 AI 外呼,智能機器人客服,基于 lifecycle 的自動化消費者觸達,小程序的應用等等。
劉江賢,原圈科技聯合創始人:
數據安全合規這一領域的機會也會增多,《個人信息保護法》和《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的頒布,讓外資企業和國內的企業都更注重數據的安全合規,之前海外企業的數據落地工作都是咨詢公司在做,但現在他們必須要把數據留在中國,而咨詢公司的落地并沒有技術能力做支撐,所以我覺得在這方面會是機會。
在數字化營銷中,企業需要具備一些基礎能力,比如用戶授權、用戶數據的隱私保密、還有用戶要求刪除和更改自己數據的能力。他們大概一年前開始實施,到現在差不多應該落實了,這也是我們行業的一大機會。
車傳利,群脈聯合創始人:
CDP, CRM, MA, SFE(導購), D2C 電商是過去一年我們所服務的企業重點推動的一些技術應用。到了后疫情時代,我認為企業應該會通過洞察驅動的增長實踐。
企業都希望在疫情后能夠觸底反彈,實現增長。所有跟增長相關的事情一定是優先做的,包括新的獲客方式、更多的銷售場景、先進的運營策略和工具等,跟之前不同的是, 所做的這些事情不是盲目投入, 而是要求數據可跟蹤, 效果可評估, 并且在推進過程中可形成企業自主的洞察, 數字化是這些事情的基石。
上下游的互通與聯動會是另一個熱點。一方面, 營銷與銷售進一步融合, 營銷投入被要求說明帶動的銷售額。這就需要營銷技術與履約體系相融合。另一方, 品牌型企業和經銷渠道型企業都逐步建成了可直達的用戶群體以及用戶運營策略, 如何避免雙方不進入零和游戲, 而是實現1+1>2的合作, 變成營銷技術的一個重要議題??偟亩?,營銷技術將更注重“閉環”。
尹子杰,加和科技CEO:
2023年,營銷的關注點可能會有這么幾個:1、內容與流量的結合,比如全局的內容序列化溝通。這方面主要是因為興趣類的廣告點位已經逐漸成為主流,品牌的營銷內容也通過KOL/KOC合作有了多元化的基礎,企業對消費者的精細化理解也有大數據作為支撐,所以結合內容理解的營銷溝通會逐步擴大到營銷的每個矩陣。
2、流量價值的評估與推廣策略的智能化。這方面主要是數據的監測手段已經非常豐富,但是對“效果”的理解還有待持續提升,長期效果跟短期效果、銷售效果跟品牌效果、興趣平臺跟媒體平臺以及電商平臺之間的效果影響,這些效果如何有效的統籌管理,還需要持續的研究探索。
張帆,十相集團董事長:
從我們服務的客戶中可感受到,大家還是比較重視MA/CDP/SCRM這三者的融合與創新,變化來自于更深耕某些重點行業,不斷積累精進。同時,會進一步提升技術應用在營銷一體前后鏈路打通領域的作用,比如直播電商目前在銷售渠道端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并且還在上升。
后疫情時代,企業最大的目標是活下來,寒冬是否過去尚未可知,但大家都憧憬春天的到來。所以優先級最高的一定是精細化運營,降本增效,追求極致的管理。留給我們的犯錯空間很有限了。(張帆同時也是埃森哲大中華區前數字營銷顧問咨詢董事總經理)
蘇春園,觀遠數據創始人:
經過這次疫情,大家對于數字化比較務實了,我們說是進入務實數字化階段。從這個意義上,他們會避免一些概念的東西,要看這些技術能不能用起來,能不能活躍應用,產生真正的價值,這是2023年優先考慮的東西。有兩個東西很關鍵,一是可衡量,二是被活躍使用。我們有一個詞叫數據驅動率,只要是業務的部門在活躍使用,基本上這個投入能把賬算回來。2023年我們看到的很多營銷和增長方向上,也跟這個有關。
談不上是技術熱點,但數據驅動、數據分析越來越成為剛需?;氐紹I這個話題,不管是報表也好,還是可視化,所有的指標、市場的動作、新的投入嘗試,都能夠被量化。只有能被量化,才能不斷去迭代。

03
關于營銷技術(MarTech):熱點與重點
姚楊,百果科技CEO:
CDP是我過去一年中最關注的技術應用,主要是在全渠道會員打通、會員標簽方面的價值。后疫情時代,我會更加關注新渠道的玩法測試,比如抖音。
楊飛,瑞幸咖啡CGO:
目前我在關注DAM,數字資產管理,個人判斷AI在設計、文案中的應用會是機會。
鄭遠鴻,天味食品CDO:
在過去一年我比較關注RPA (可代替重復性操作),代替人力,減少人力成本。2023后疫情時代會放更多經歷在營銷數字化領域做線下渠道貫通,目標是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未來的話,會愿意花錢在大數據湖倉、數據指標體系、圖像識別、RPA上面。
楊錕,妙可藍多CIO:
過去一年我最關注的是業務中臺和RPA。
方亮,惠氏數字化營銷負責人:
關注的技術運用是大數據分析洞察,帶來的價值是精準溝通影響消費者心智。
楊振,集度汽車CMO:
過去一年,關注AIGC、內容中臺、私域內容中心、IRM達人管理系統等,核心通過更好的內容洞察、更快的內容生產效率、更優的內容管理和分發能力,來提效和驅動增長。
接下來會持續關注和增長強相關的營銷技術。新媒體內容營銷是用戶增長主要來源,內容和內容科技是其中的勝負手。
韋國鋒,邁睿集團CSO:
CRM系統和一方數據運用到、賦能投放和再次觸達可能會是2023年營銷技術熱點。CRM 和 CDP 的邊界更模糊了。
鑒鋒,零一數科創始人:
和GMV/效果產出越靠近的或者越遠的產品/機構越吃香,夾在中間的功能就很雞肋,越靠近前端的:廣告智能投放的聚合廠商、數據分析、商城AI千人千面提升轉化率;越遠的:ERP、訂單、排產系統。
徐亞波,數說故事CEO:
企業數字化進入深水區,單一的產品技術創新越來越難滿足企業以生意增長為目標的復雜性需求,價值閉環前所未有重要;營銷數字化總體仍然是企業的優先級,和直接生意相關的更優先。
后疫情時代,有兩大趨勢可以關注,企業越來越追求高質量發展+個人越來越追求高品質高性價比的消費;出海+AI的深入應用(例如AIGC)+ 和既有應用系統的廣泛連接。
趙充,愛設計創始人:
過去的經濟周期中往往熱得快的也都冷得快,我們更關注企業當前發展階段更需要什么幫助,這才是價值創造的源頭,過去幾年我們看到企業在數字化進程中上了DMP、CDP、MA、UBA、SCRM等系統,對洞察用戶、觸達用戶都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在此之后,企業之間在營銷科技上的競爭將會深入到內容運營上,因為這是做完用戶洞察的出口,及做好用戶觸達的前提,而如何高效管理內容資產、如何提升內容利用率降低內容生產成本、如何敏捷分發內容及分析數據,便成為企業在新階段營銷管理中的關鍵問題和新的效率引擎。
董少靈,兔展創始人:
過去一年兔展的增長超過60%,我們非??春米约旱幕右娈a品,尤其在零代碼開發方面,我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優勢。未來市場,內容科技還是重點。但是,去年大火的AIGC很難獨立應用,仿真數字人在2023年倒是有大發展的機會,這是我們看到的情況。
蔡朱群,恒安集團電商新渠道總經理:
我們非常重視渠道創新,一直在嘗試不同線上平臺的渠道的開發。過去一年,我們在抖音上已經產生了10個多億的營收,其他平臺也超過了2.5億。接下來的2023年,我們看好視頻號和支付寶的機會,前者擁有微信生態的流量加持,后者有非常好的用戶“購買心智”,可開發空間很大。
謝曉昉,保利威董事長兼CEO:
后疫情時代,企業的數字化意識會覺醒,會開始考慮用數字化技術來建立和增強自身的BCM能力;個人感覺,2023年的營銷技術熱點會是ABM營銷,直播的結合應該會是營銷技術發展的熱點。
張溪夢,StartDT首席數據科學家/GrowingIO創始人:
經營效率比較高而且現金流管理得好的,同時人員也沒有那么多冗余的技術公司,會相對過得好一些。核心還是看有沒有正常的商業模式。在我們這個賽道,一家公司要想做好數據分析,往往既要做數據治理又要做數據應用,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如果一個團隊什么都做,公司經營管理效率會比較低。
毛健,云徙科技COO:
最關注供應鏈和數據智能。數字化投資重點在效能和效率提升、有效客戶和高效轉化。
李韶輝,快決測創始人:
后疫情時代,企業一方面是關注新的流量轉化(比如抖音電商),另一方面也會更加重視品牌建設。營銷技術熱點還是可以關注私域營銷管理、DAM短視頻內容技術、直播相關的技術、CEM這些。
張帆,十相集團董事長:
2023年的熱點技術,我認為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應用或者說變現的熱點,我覺得還是已經比較成熟的三套件(MA/CDP/SCRM)不太會變;第二類是新的熱門趨勢,短期內不會直接廣泛應用,但今年會廣泛關注和討論,就是AIGC。至于元宇宙和數字人,始終沒找到真正的發力點。
04
結語
關于2023年,我們即將面對的每一秒都是未知,已知的是某些線索已經十分明顯,例如上文提到的私域、線上下融合、內容科技(尤其AIGC)、RPA等等,數字產業化進程顯然不會放慢腳步,現在的「趨勢」,或許在今年結束之前就會落地——不過,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正如吳曉波在其2022年年終秀上說的:「越卷的生意,越應該工具迭代」,在正式開始今年份戰斗之前,請找到適合你的工具。
夜將寒色去,年共曉光新。
2023年,希望我們都準備好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