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大發
來源:青年橫財發展會(ID:xrich666)
一到冬天,草莓就成了大勢IP。
五花八門的周邊產品,源源不斷地進入市場,新品營銷大戰的硝煙,氤氳著整個冬季。
以往冬日里的“草莓盒子蛋糕”總是拔得頭籌,兩大超市巨頭“盒馬”和“山姆”為這款單品打得頭破血流,余下的小商家們則跟在后頭蹭蹭生意。
出人意料的是,今冬新秀卻換了主,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草莓塔。喏,就是畫面中這個由草莓和奶油堆疊而成,上頭點綴著飾品和絲帶,讓眼前的女孩笑開花的東西。

△@胖胖的夜宵君
01
說啊,說你愿意給我買草莓塔!
今冬的草莓塔有多火?恐怕唯有挑大梁的黃桃罐頭能與之比肩。
美團數據顯示,近一周“草莓塔”的搜索量已超百萬次,比上月同期增長了774倍,在銷量方面也是持續攀升,環比上月增長1806%。
特別是在北京、石家莊、天津、西安、成都、哈爾濱、沈陽、廣州、杭州及濰坊等地銷量尤為卓越,其中,西安銷量增速超過39倍。
看到這里,或許有人忍不住嘀咕:“到底是誰又在買這些個奇怪的東西???”
數據顯示,在搜索人群中,20至25歲的年輕人占比四成以上。實際上,只要打開社交平臺,你就能窺見一切真相。
十個網紅有九個在搗騰草莓塔,剩下一個可能是在靠“嘴”草莓塔蹭熱度。
草莓塔的颶風早已席卷大江南北,送對象、送父母、送手足、送閨蜜、送老板、送員工......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就收草莓塔。
這喜慶的顏色、靚麗的顏值,配合著雙旦氛圍,即便是單價賣到99元,也絲毫不能阻礙購買者們的狂熱。
而在大量有關草莓塔的視頻下,總是配合著這樣的文案:
“我看看誰家的小朋友還沒有草莓塔?”
“24歲,老公為我全款買下一個草莓塔?!?/p>
“說啊,說你愿意請我吃冬天的第一個草莓塔。"
這撲面而來的酸臭味,冷冰冰的冬天,怎么連甜品也要背刺單身狗吶。
△@坤哥哥
收到草莓塔之后,這錐形物到底怎么下口才優雅,也成了一大難題。
只不過,很多人還沒能嘗到滋味,就見眼前的草莓塔突然歪斜,而后啪嗒一聲落地,由地板和車座先吃為敬了。
估計這會兒,洗車店的老板們都在嘀咕:最近生意怎么好得莫名其妙。
于是,在撒狗糧現場之外,還有人發著翻車的血淚視頻大喊:“千萬不要買草莓塔!”
看看這分崩離析的草莓塔,像不像你那搖搖欲墜的愛情?
問你呢,屏幕前這位因為沒買草莓塔而被對象白眼的苦主。
02
類草莓塔們的誕生記
草莓塔的火爆并非偶然,回顧一下銷量前十的地區,難免讓人產生一種柔情漢子都在北方的錯覺。
實際上,這些暢銷之城,大都靠近我們國家的草莓產區,榜上有名的如:遼寧丹東東港草莓、河北保定滿城草莓、山東濰坊諸城草莓、北京昌平草莓、安徽合肥長豐草莓、杭州建德草莓等。
可見,為了草莓的銷量,產地區的商家們著實是鉚足了勁兒,誓要讓草莓IP的勢頭躁起來。成效也是十分顯著,以至于紅草莓售罄,只能讓未成年草莓上陣。
這些年,打著愛情名義兜售產品的套路,早就屢見不鮮,到草莓塔已經是舊瓶裝新酒。
從“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包治百病”“限量版YSL星辰”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夏天的第一個冰淇淋”“入冬四件套”……冠以愛情之名的消費品簡直層出不窮。
按理說,人們對這樣的套路早已諳熟于心,沒必要非得當愛情的韭菜,為什么依然有人樂此不疲地追逐呢?
除了表面上我們所看到的那些,因為愛情抑制了理性決策,因為被“不買就是不愛我”這種由頭綁架,因為一些同儕壓力之外,實質上還有個成本性的問題。
簡單來說,抗拒消費主義 & 歸順消費主義?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消費主義本質上是一種指導人們行為、原則、思想、情緒及相應實踐的總稱,旨在鼓勵大家通過消費來解決問題,讓消費成為獲得愉悅的重要形式。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面對愛情時,很多人傾向于用消費主義來掩飾太平,而非用解決問題的心態來直面溝壑。
所以我們常常能見到諸如此類的言論:“包治百病”“惹女朋友生氣該送什么?”“上一秒想離婚,下一秒變出驚喜又很愛他?!?/p>
如果僅用不到百元的小禮物,就能轉移女朋友的注意力,化解一場蓄勢待發的冷戰危機,豈不是天大的好事,這個時候被消費主義套路一把,自是心甘情愿。
當然,要是得花上幾萬到十幾萬不等?咱們就是說在愛情里也是可以溝通和講道理的。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服不服從消費主義,最終還是取決于性價比。
這也是草莓塔們總是有“大傻子”買單的底層邏輯。
另外,還有在計較“一個草莓塔賣99元,真是黑心商家,不如去菜市場買兩斤草莓”的朋友們,顯然更需要琢磨明白一個規律:
產品的定價,并非由成本決定,而是由供需關系來決定,最終由產品價格,倒推資源成本。
市場對于草莓塔的高度需求,致使其身價大漲,超出了一般意義上的草莓周邊產品。與此同時,只有定價159元的才用得上動物奶油,定價99元的只能用植物奶油。
同理,類草莓塔產品們,本質上不是誰炒作出來的,而是由市場的迫切需求催生的。
03
類草莓塔們的走紅路徑
當然,對于類草莓塔產品們的走紅路徑,仍有探究的必要性,指不定什么時候就能學以致用了。
沃頓商學院的教授喬納·伯杰,曾出版了一本名為《瘋傳》的著作,主要討論某些產品或思想能夠流行的原因,在不少營銷領域非常知名,相信不少朋友都曾翻閱過。
在書中,他揭示了流行產生的六大原則,又稱STEPPS,即:社交貨幣(Social Currency)、誘因(Triggers)、情緒(Emotion)、公共性(Public)、實用價值(Practical Value)、故事(Stories)。
作者指出,只要人們對這六大原則進行妥善安排,就能設計并制作出具有感染力的內容。草莓塔的走紅也十分符合這一套邏輯。
首先是鑄造社交貨幣。草莓塔是如何實現的呢?
人們有向身邊朋友炫耀的需要,會致力于構建他們所渴望的形象,會共享那些讓自己顯得更加優秀的事情。
“收到象征愛的草莓塔”正是此類談資之一。通過在社交平臺上展示自己收到的草莓塔,以顯示自己受歡迎的程度,或是強化對象十分寵愛我的形象。
其次是如何制造有效誘因?首先,我們需要設定一個刺激物,使其不斷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旦被觸及就會聯想到我們的產品。
此前,“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能蔚然成風,最直接的誘因莫過于身邊的朋友們都在玩,分享的欲望被激發了,連帶著不知其所以然的人們都參與其中。草莓塔則搭乘了奶茶的東風,成為其冬日替代品。
關于情緒,可能是這六大原則中最基礎的環節,在新媒體時代,挑動群體情緒比想象中更加簡單。只要是與人們有關,或是人們關心的一切,都會得到分享。
草莓塔背后所傳遞的情緒是:我們有沒有在被愛?一部分人分享草莓塔,是向外界昭示被愛的證明;另外一部分人分享草莓塔,是在考驗是否有人主動為送上以驗證感情。
其次是公共性。產品的公共可視性越強,越容易激活人們的行為,也讓跟隨和模仿更為便捷。為所愛之人送上草莓塔,無疑是一個全民都能參與和分享的活動,具備十足的公共性。
△@阿布狗狗
至于實用價值,無論是對于甜品愛好者,還是想要拍出秋冬氛圍大片的精致女孩們,草莓塔無疑是個好選擇。
最后是關于故事,人們可能會懷疑帶有明顯勸說性、推銷性的廣告,但不會拒絕一個好故事。故事可以讓大家以最簡單的方式記住產品或關鍵信息。
熱搜上引發熱議的“49.9元的綠色草莓”,以及短視頻平臺上一個個“草莓塔翻車視頻”,成功地讓草莓塔從秀恩愛神器進階為看熱鬧的事故現場,大大增強其傳播屬性。
誠然,草莓塔的走紅,再一次驗證了STEPPS原則的實用性,而“以愛之名”可能是當下最具性價比的宣傳點,就連廣告界的泥石流“新東方”,當年也愛用這一招。
朋友們,學廢了嗎?要是可行的話,能不能先給下面這位賣海參的大哥出出主意?
參考來源:
[1] 《瘋狂》作者: 喬納·伯杰 (Jonah Berger)
[2] 全網甜妹跟風的草莓塔,我吃像吞大寶劍(qq.com)
[3] 封面有數 | 先有“熱奶寶”后有“草莓塔”新奇甜品搜索量猛漲774倍帶火即時零售 | 草莓 | 甜品_新浪科技_新浪網(sina.com.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