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歸去來
來源:價值星球Planet(ID:ValuePlanet)
近日,在龍獅瓶蓋公司成立30周年大會上,茅臺董事長丁雄軍提到,作為茅臺上游配套產業和供應鏈中的關鍵一環,龍獅瓶蓋要對標世界一流,以市場化、國際化視野加強公司治理,加快推動上市步伐,全面提升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
據企查查顯示,珠海經濟特區龍獅瓶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獅瓶蓋”)成立于1992年,由貴州茅臺和新加坡BESTERTON INCORPORATED合資創立,是一家集瓶蓋自主設計研發、專業生產、銷售于一體的中外合資企業。值得關注的是,貴州茅臺在這家公司占股約51%,為公司的大股東。
圖源:企查查
另從目前茅臺官網的信息來看,茅臺正在力推龍獅瓶蓋上市。但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茅臺首推旗下子公司上市了。早在2013時,茅臺就對外宣布,未來5年擬推動貴州茅臺以外的4家子公司上市。這其中就包括:茅臺保健酒、茅臺旅游公司、茅臺物流公司、習酒。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四家公司均上市未果,這自然也不免讓外界對龍獅瓶蓋的上市充滿了擔憂。
那么,為何“茅臺系”公司上市難呢?資本市場對“茅臺系”公司又有何擔心?
事實上,“茅臺系”公司想要完成上市,最大的障礙就是關聯交易。
所謂的關聯交易,是指目標公司和其有關聯關系的公司或個人之間進行的交易。
以龍獅瓶蓋為例,據wind發布的數據顯示,茅臺和龍獅瓶蓋每年會有兩次進行關聯交易,分別在每年的一季度、三季度,單筆關聯交易的金額均在1億元以上。
圖源:wind
事實上,夏楠的話不假,在此前的二級市場頻頻上演著關聯交易的問題。
2016年12月到2018年5月,有著珠寶界“瑞幸”之稱的東方金鈺為完成營收、利潤等業績指標的上漲,虛構與其控制的宏寧珠寶有限公司、普日臘、保生、自孔堵、張國梅等六名自然人名義客戶之間的翡翠原石銷售交易,虛增利潤3.5億元。
圖源:湖北監管局行政處罰決定書[2021]5號
除此之外,康美藥業、索菱股份、申華控股等多家公司均先后被爆存在關聯交易。也正是這些亂象的存在,導致目前相關機構對涉及到有關聯交易公司的上市審核會相當嚴格。
以同為醬酒行業的貴州國臺酒上市為例,據國臺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的5大客戶中有三家為控股股東以及關聯公司。在2017年到2019年期間,國臺向自身實際控股的44家企業銷售過相關商品,交易額分別為5124萬元、6827萬元和8013萬元,占當年總營收比例分別為8.94%、5.8%和4.24%。
圖源:國臺招股書
另外,國臺酒業104家經銷商持股比例為25.96%,在2017年—2019年,持股經銷商加關聯經銷商占到經銷收入的65.5%、61.45%、41.85%,截至2020年上半年,兩者合計占比仍高達33.08%。
圖源:國臺招股書
張瑞所說有一定道理,當時證監會就對國臺酒業的IPO發出諸多問詢。比如說,報告期向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業關聯銷售的原因與合理性,定價依據及價格是否公允,是否履行關聯交易決策程序,相關交易是否真實,關聯方是否代發行人承擔成本或輸送利益,是否通過關聯方調節發行人利潤;發行人向關聯方采購產品的價格及定價依據,價格是否公允等等。
但值得關注的是,國臺方面一直未作出回復,2021年6月初,國臺主動申請終止IPO。
而“茅臺系”公司目前的情況和國臺基本一致,自然也會遭到證監會的大量問詢。若“茅臺系”公司無法給出充足的理由進行回應,其上市注定也會以失敗而告終。
即使“茅臺系”公司能夠通過證監會的問詢,但金融市場交易的從來都是預期,是投資人對公司未來成長性的看重。那么,這些“茅臺系”公司真的具有成長性嗎?
首先,類似于茅臺保健酒、茅臺旅游公司、茅臺葡萄酒、茅臺物流公司均難以復制茅臺的路線。在過去的很多年間,茅臺業績輝煌的背后,本身就是由地方政府、資本,以及產品所具有的金融屬性共同推動的結果。但這些打法,并不能夠直接復制到“茅臺系”公司身上,他們則需要比拼自身的業務、市場占有率等等。
以茅臺葡萄酒公司為例,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協會數據顯示,自 2017 年以來中國葡萄酒消費量連續下降,2021年中國葡萄酒的消費量為10.5億升,較2016年減少45.3%,期間CAGR為-11.4%。
圖源:OIV,wind,HTI
圖源:國家統計局,HTI
除此之外,張裕在葡萄酒釀制工藝、海內外銷售網絡布局、年生產能力、消費者中的品牌心智均有較大優勢,這就讓茅臺葡萄酒的未來發展充滿太多的不確定性因素。
其次,以習酒為例,投資人對習酒的最大質疑來自于和茅臺的同業競爭。此前茅臺為了避免這一問題,打算讓習酒走濃香型白酒之路。但由于濃香型白酒和醬香型白酒的邏輯并不同,這就導致習酒的營收一直未能突破10億元大關,最終茅臺只能向現實妥協,讓習酒走醬香型白酒之路。
而從習酒后續的營收來看,其在2018年至2021年分別實現營收56億元、79.8億元、103億元和155.8億元。2022上半年,銷售額破100億元,創同期歷史新高,這也證明了習酒走醬香型白酒之路的準確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習酒營收規模的不斷擴大,在茅臺內部也引發了不小的風波。一位接近茅臺內部的人士告訴價值星球,在去年2月時,茅臺中小股東提出舉報,認為貴州茅臺利用習酒搞同業競爭,導致許多中小股東利益受到侵害。當時茅臺高層也只能緊急回應,指出習酒和茅臺在消費人群、品牌形象等多方面均有著明顯的區別。
但現實情況并非茅臺所說,來自北京的張總告訴價值星球,如果單純從收藏價值來看,自己肯定會優先考慮茅臺。但若是自己飲用、招待客戶以及饋贈親友,由于茅臺和習酒的口感差異并不是很大,并且二者在多款產品的價格區間高度重合,則自己會在茅臺和習酒之間二選一。
圖源:京東
圖源:Wind,國盛證券研究所
事實上,茅臺和習酒不僅僅是在價格上存在競爭。若二者在管理、銷售、生產、渠道等方面一直無法有效分割清楚的話,那么同業競爭的問題仍將繼續存在,這也不難解釋為何習酒在從茅臺獨立后,至今仍未能上市的原因。
最后,即使和茅臺不存在競爭關系的龍獅瓶蓋,公司自身的成長性也有待商榷。國內某家高端白酒的業務經理劉強告訴價值星球,公司領導出于多方面考慮并不敢輕易找龍獅瓶蓋合作。比如說,當白酒市場擴張的話,在龍獅瓶蓋自身產能沒有得到擴張的前提下,則必然會優先供應茅臺,公司的訂單是否能夠如期交付呢?
更為重要的是,若是把公司所需要的瓶蓋信息透露給茅臺的話,這就變相地在告知貴州茅臺自身的產能是多少。這類核心經營數據的外露,勢必對公司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顯然,這類擔憂也會影響到龍獅瓶蓋客戶的拓展,進而影響到公司營收和利潤的表現。
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茅臺系”公司想要完全脫離茅臺也不現實。因為一旦脫離茅臺的話,失去了茅臺的品牌背書以及業務支撐,這些公司的業績可能會出現大幅下跌。
以已經上市的華致酒行為例,雖然其與貴州茅臺并無股權關系,但收入卻極其依賴茅臺。
2021年4月,據華致酒行董事長在財報說明會上披露的數據,公司7成收入來自茅臺、五糧液。
而根據業內人士對其銷售收入的構成推算,公司甚至有過半利潤都來自“飛天”茅臺一種單品。但現在的問題是,目前茅臺、五糧液均在不斷加大自有渠道的營銷力度,這對華致酒行帶來的市場競爭和潛在風險,也顯而易見。因此,無數的投資者對華致酒行的商業模式、以及過度依賴頭部品類、收入來源過于集中等問題紛紛提出質疑。
而在這種質疑下,也導致華致酒行的股價從今年最高點時的54.38元/股,暴跌到今年的最低點21.59元/股,股價幾乎腰斬。
圖源:雪球
對于貴州茅臺來說,由于業務過于依賴白酒,營收結構相對單一,與上市公司業績漲跌高度重合。但在經歷此前的快速發展后,目前茅臺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不斷創下新低。
圖源:茅臺財報
但相關機構的監管,投資人的質疑,以及“茅臺系”公司發展存在的問題,恐怕讓茅臺的這個想法很難實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