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雀巢星巴克全球咖啡聯盟宣布,推出“星巴克隨星杯”精品速溶咖啡。
這款產品針對中國市場,目前在中國獨家發售。
隨星杯共有三款口味,包括輕度、中度、深度烘焙。本月,新品已在星巴克家享咖啡的天貓、京東旗艦店上市,售價為158元一盒,每盒18顆。
隨星杯外觀采用了迷你杯設計,如同縮小版的星巴克外帶咖啡紙杯。
白底綠色logo紙杯的樣子,就連細節也原樣復刻,杯身的背面提示不同風味的口味定制選項。
相信你,也和我有共同的疑問,雀巢和星巴克是什么時候走到一起的?
01
雀巢講一個精品的故事
早前,于2018年,雀巢和星巴克結成聯盟,協助分銷袋裝咖啡和茶,雙方組建一個全球咖啡聯盟,雀巢獲得了星巴克零售和餐飲產品的永久全球許可協議。
這才有了雀巢星巴克推出的“隨星杯”。
咖啡是有鄙視鏈的。
喝掛耳的鄙視喝速溶的,喝現磨的鄙視喝掛耳的,喝手沖的鄙視喝奶咖的,喝濃縮的鄙視一切。
處在鄙視鏈最底層的“喝速溶”心里翻著白眼想:裝什么裝?
咖啡文化在幾十年前,還沒有這么濃厚的氛圍。頂多是小資的白領們,拿著筆記本電腦,妝容精致衣冠得體,坐在星巴克里工作一下午的儀式感。
星巴克從最初的賣咖啡豆,賣咖啡,到賣一種生活方式——讓你在家庭和辦公之外,提供給你一個第三空間,確實是一種很棒的商業模式迭代。
不過對于坐在辦公室、身處公司一畝三分地的打工人來說,便捷、快速的享用一杯咖啡是星巴克解決不了的痛點。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打造第三空間就要摒棄便捷,要便捷就要摒棄儀式感。于是,速溶咖啡和精品咖啡一分為二,兩大占據咖啡的巨頭,也就是雀巢和星巴克,各玩各的,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好多年。
直到近些年,三頓半、永璞、隅田川等精品速溶咖啡崛起,才給中國咖啡市場兩分天下的局勢,有了新的詮釋。
精品速溶咖啡,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不難看出,雀巢也厭倦了僅靠以速溶的“雀巢咖啡1+2”這種方式,損失咖啡風味為代價的便捷,打開中國市場。雀巢聯合星巴克想要講一個“精品”的故事。
02
反向收割有多難?
如果說三頓半、永璞、隅田川等精品速溶咖啡是收割了雀巢和星巴克的咖啡使用人群,利用這兩個品牌已經傳播好的咖啡文化,拔高速溶的傳統形象,圍繞“便攜”和“精品”的核心點,開始在品類上找到最優的形態。
那么這次雀巢星巴克推出的“隨星杯”就是反向收割這些品牌,利用自身強大的咖啡品牌效應,搶奪消費者。
相比深度挖掘存量用戶,精品速溶咖啡未來的增量則主要來自于“咖啡新客”。
天貓咖啡行業小二曾對媒體表示,在線上購買咖啡的人群中,55%的用戶是新客?!靶驴偷亩x是,最近一年沒有在線上購買過咖啡的人群?!?/font>
“咖啡新客”其實包含兩類精品速溶咖啡的消費者。一類是早已接觸過咖啡的消費者,另一類是過去從未喝過咖啡的消費者。精品速溶5-10元一杯的價格區間,拉低了精品咖啡的購買門檻,電商屬性則給沒有咖啡館的下沉市場帶去了好咖啡。
三頓半和永璞開了個好頭。實際上,經歷了近2年的發展,平臺的精品咖啡基本集中在凍干粉、掛耳、膠囊、咖啡液等產品形態。
在凍干速溶咖啡領域,“三頓半”做了很多的市場教育,讓消費者開始關注到精品速溶咖啡,而且愿意為精品速溶咖啡帶來的便捷性付費。
目前居于天貓咖啡類目銷售額榜首的三頓半,在今年6月完成新一輪過億元融資,融資后估值達45億元人民幣,其2021年上半年銷售額已超過2020年全年。
說收割,對于雀巢星巴克并不是易事。
03
難在哪里?
從隨星杯外形看來,延續了星巴克經典紙杯。
白綠配色,還有,發朋友圈曬咖啡要是不拍這個神秘女人就算白拍的logo。
雀巢中國高端咖啡市場副總監劉洋對媒體表示,隨星杯的設計靈感,是為了滿足費者對包裝質感和表達身份象征的需求。
隨星杯要想追上三頓半、永璞的腳步,依靠星巴克的小資印象是遠遠不夠的。為什么呢,從下面三點簡要講講。
1.審美紅利
三頓半、永璞的咖啡設計,率先摒棄了傳統的塑料袋袋裝,選用極簡風格的Mini小罐裝。此包裝原材料為可回收材料,保證了環保,且具有社會意義。
同時,三頓半的產品以烘焙程度的深淺搭配不同數字和顏色,從0~7數字越大代表咖啡烘焙程度越高。在包裝顏色的選擇上,三頓半采用具有視覺沖擊的暖色調亮黃、淡紅等色彩,以便吸引用戶的注意力。這種具有辨識度的品牌符號,是每一個傳統廣告人都應該看到慚愧一下的創新。
傳統的條裝速溶,一喝就是幾十年,從未變化,從我父母那袋裝到我這代。被三頓半、永璞打破了。
他們最先做出改變,也最先吃到了審美紅利。
相比之下,隨星杯的Mini杯想要激起新的審美浪花很難,而審美紅利也就相對更少。
2.渠道紅利
三頓半、永璞比起傳統的廣告投放,新消費品牌更多地抓住了一些社交內容的渠道,幫助其更好地打入消費者心智。
以三頓半為例,它其實是抓住了一個叫做“下廚房”的APP的渠道紅利。
通過將自己的產品,送給“下廚房”APP上的大量美食愛好者,三頓半收獲了大量的用戶點評和創意分享,在這個過程中迅速累計了大量的人氣。這些人氣在B站和小紅書上很快又帶來了二次傳播。
隨星杯處于一個很尷尬的位置,如果在渠道傳播,少了一個切入點。星巴克的忠實用戶會去線下門店購買,雀巢的忠實用戶不會在意咖啡精不精品。
3.最終形態
咖啡要精致,還得方便。是不是偽命題,是,也不是。
相比于傳統速溶咖啡,精品速溶咖啡在濃縮和萃取技術上有本質進步。
傳統速溶咖啡通常會采用高溫霧化方式干燥,把咖啡豆里的有效物質全部萃取出來,并通過高溫將可溶物質凝固成粉狀。
但經過這兩道工藝的咖啡豆,風味基本損失殆盡。因此,傳統速溶咖啡對于咖啡風味的保存效果就比較差。
速溶精品咖啡常見的形態,有凍干粉和濃縮咖啡液兩種。而后者在進行商業操作的難度更高。
濃縮咖啡液涉及到液體的保鮮保質問題,其封裝、保鮮以及冷鏈運輸的難度比粉狀的產品更大。
濃縮液通常體積非常小,需要以極為穩定的狀態來保留咖啡的可溶物質。當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前提下,濃縮液可能對風味有更好的保存。
凍干粉和咖啡液的另一差別在于攪拌環節。在永璞創始人鐵皮看來,凍干粉和咖啡液相對方便,比較符合國內的咖啡消費需求。
“兩者的區別在于凍干粉如果要加到牛奶里是需要攪拌的,雖然說可以溶解,但是仍然需要一個攪拌勺。而咖啡液本來就是液體,與液體融合不需要攪拌,稍微一晃就完全溶解了?!辫F皮表示。
隨星杯的咖啡粉對于他們自己希望瞄準的目標人群來說——“高線城市生活和工作,對咖啡品質和便捷性都有追求的消費者,包括18~24歲的年輕一族和25~34歲的咖啡“小仙女”,并不是最優形態,沒有便捷到最痛點。
04
最后
或許,隨星杯的推出,并不在于和三頓半和永璞競爭,而是進一步推進咖啡文化的演繹。
我很喜歡永璞創始人鐵皮說的一句話,他說:品牌之所以能夠形成壁壘,關鍵是消費者信任這個品牌,這種信任在永璞看來是情感的連接。
咖啡文化就是飲食習慣的先行,最終在品牌消費上形成反哺。
提升咖啡文化的滲透率,才是這杯“中國咖啡”能夠尋找增量的路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