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花生價格的持續走高,推動了花生油價格的上調,多個花生油廠商年內已兩度上調出廠價,但終端銷售受淡季和調價影響則異常清淡,隨著原料價格的降溫,后市花生油繼續上漲的動力已然不足。與此同時,在大豆減產預期推動下,國際期貨市場豆類行情則不斷升溫,也帶動國內大豆油批發價格出現小幅上漲。
花生油續漲動力不足
商務部19日最新消息,7月9日至15日商務部生活必需品市場系統重點監測的全國36個大中城市食用油零售價格整體走高。其中,花生油價格繼續上漲,比前一周上漲0.2%,比3月底上漲5.4%。
事實上,在原料花生米價格上漲的推動下,花生油價格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就一路攀升,且在今年依然“高燒不退”。今年以來,包括魯花、金龍魚在內的國內食用油知名企業都多次上調了花生油出廠價。在出廠價的帶動下,花生油終端價格也隨之跟漲。以市場占有量大、有價格“風向標”作用的魯花為例,目前魯花牌花生油批發價格與其今年第一次調價前(4月初)相比,漲幅已接近15%。
不過,據記者向北京玉泉路糧油批發市場相關人士了解,本周以來花生油價格保持平穩,價格的攀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消費量,使得目前正處于消費淡季的花生油交易量較為清淡。
另據了解,當前國內花生價格整體維持弱勢平穩走勢,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下滑,已經難以支撐花生油價格的繼續上漲。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國內食用油消費主要以大豆油為主,花生油的占比很小,且當前處于消費淡季,其價格上漲對整個食用油市場行情影響程度相對有限。
對于后市,該人士表示,花生油市場已然進行了充分的價格上調,應該說當前已處于收尾階段,短期內花生油價格持續上漲動力不足,將保持平穩走勢。
大豆油接棒小漲
商務部19日信息還顯示,7月9日至15日,菜籽油、豆油價格均比前一周上漲0.2%,其中,南寧、西寧和長沙菜籽油價格分別上漲1.5%、1.2%和1.1%,濟南、天津和西寧豆油價格分別上漲1.5%、1.1%和1%。
今年4月份,受歐債危機持續影響,市場對全球經濟前景及消費需求增長的悲觀預期加重,豆類期貨市場行情出現“瀑布式”下行,也拖累大豆油批發價一路下挫。然而,進入6月下旬,持續的高溫、干旱天氣加劇了美國大豆減產預期。世界三大大豆出口國阿根廷、巴西和美國均受到了極端天氣的影響,大豆供給能力下降已成為既定事實,這就給豆類行情上行奠定了基礎。
美國農業部最新發布的7月份月度供需報告預測,美豆產量為30.5億蒲式耳,較上月預測減少1.55億蒲式耳。在大豆減產的預期下,國際期貨市場豆類行情不斷“升溫”,當前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豆油8月合約收盤報價環比漲幅已分別超過22.86%、10.38%。
期貨行情走高也帶動國內大豆油批發價格出現小幅反彈。中國證券報記者從玉泉路糧油批發市場了解到,7月以來,各品牌大豆油批發價格均較月初有所上漲,漲幅1%-2%不等。部分品牌調和油也出現上漲。但由于市場正值消費淡季,銷售疲軟的局勢并未因價格上漲而明顯改觀。
玉泉路市場信息部負責人高紅霞表示,總體來看,今年以來大豆及豆油進口量增長較快,為保障國內供給創造了良好條件。另外,預計國儲大豆低價定向投放市場的穩油價措施會適時推出,從而將有利地減輕輸入性通脹壓力,降低國內大豆油價格上漲幅度。
海關數據顯示,6月份我國進口大豆562萬噸,同比增長30.7%,1-6月累計進口2905萬噸,同比增長22.5%;6月份進口食用植物油54萬噸,同比增長14.9%,1-6月份累計進口327萬噸,同比增長21.1%。
高紅霞認為,每年七、八月份是美國大豆“天氣炒作期”,加上當前嚴重的干旱現狀,短期內豆類行情將易漲難跌,從而對國內現貨價格形成有利支撐。綜合考慮國家宏觀調控穩物價、國內市場供應較充裕、終端消費需求疲軟等多方面因素,預計短期內大豆油仍存在上漲的動力,但上漲空間相對有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