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戰況陷入膠著。
6月25日,每日優鮮即將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而叮咚買菜也向SEC遞交了招股說明書,預計6月底在紐交所上市。如果都按上限定價計,每日優鮮估值240億人民幣,叮咚買菜估值406億人民幣。
叮咚買菜作為后起之秀,GMV收入在去年超過每日優鮮。在2020年,叮咚買菜抓住了疫情帶來的機會,業績獲得了大幅提升,GMV達到了130.3億元,收入達到113.4億元,每日優鮮在過去一年出現了增長停滯,GMV和收入分別為76.1億元和61.3億元。
據更新的招股書披露,叮咚買菜四位現有股東老虎環球基金、軟銀愿景基金、Coatue、Aspex將合計認購總額達2億美元的ADS。
19年,三次創業,跌跌撞撞,起起伏伏,這一次,梁昌霖將聽到上市的鐘聲……
4年前,45歲的梁昌霖在不同城市奔波,為的是幫其創立的生鮮電商平臺叮咚買菜融資。而對于梁昌霖這樣一個連續創業者來說,那是創業以來最為難熬的一段日子。
他見了不下150家投資機構,但一筆融資也沒拿到。梁昌霖是叮咚買菜的創始人兼CEO,當時生鮮電商并不在風口。
叮咚買菜早期投資人、高榕資本合伙人韓銳初見到梁昌霖時,其對生鮮電商未來的堅定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后來他才知道,叮咚買菜那時如果1、2個月再融不到資,可能就會倒閉,但在當時,他完全看不出來坐在他面前的是一個面臨危機的人。
堅韌是梁昌霖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
叮咚買菜想要切入的生鮮電商行業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有數據顯示,生鮮市場規模超5萬億元,但線上滲透率不到3%,因此被稱為電商行業最后一個堡壘。
但看到生鮮市場機會的人多,能熬過來的人卻少之又少。軍人出身的梁昌霖能熬過來,或許也正是由于他的堅韌以及不信邪。
隨著業務模式的明朗以及對于生鮮電商前景的看好,2018年,叮咚買菜站在了聚光燈下,一年完成了五輪融資。
在叮咚買菜背后不乏DST、老虎基金、泛大西洋投資、軟銀集團這類國際知名投資機構,以及像CMC資本和今日資本這樣資金雄厚的國內PE基金,上述投資機構持有公司5%以上的股份。
目前叮咚買菜已然是國內成長最快的即需電商平臺。2018年至2020年,叮咚買菜的GMV從7.42億元增至130.32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19.2%,遠高于同期行業平均114.6%的復合增速。
經歷了2020年疫情,用戶在線上買菜的習慣逐漸形成。截止到2021年第一季度,叮咚買菜會員達150萬名,占總用戶22%的會員貢獻了47%的月交易額。
叮咚買菜這顆雖小但力量很強大的種子,未來會長成什么樣呢?它還能繼續保持優勢嗎?
01
干最苦最累的活
對于做高頻的事情,梁昌霖始終有著非常強的“執念”,這源于一段不是很成功的創業經歷。
梁昌霖當過12年的軍人,而2002年從部隊轉業起,他就猛地扎入了創業的洪流中。
梁昌霖的第一個創業項目是做視頻剪輯合成軟件,這個項目為他帶來了80萬美元的收入,實現了人生第一桶金,之后他又創辦了互聯網母嬰社區媽媽幫,并很快孵化了一家社區O2O項目叮咚小區,這也是叮咚買菜的前身。
2014年國內O2O項目一片繁榮,各類互聯網+上門的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那是一張PPT就能獲得融資的年份。
不過這樣的繁榮并不真實,低頻的需求和高額的運營成本讓這類項目很快向現實低了頭。2015年,O2O死亡項目名單幾頁都翻不過來,而梁昌霖的項目叮咚小區位于這個名單的頭部。
看著原本700人的團隊最后只剩下30人,梁昌霖第一次感到失敗帶來的沖擊。
在美國著名軍事學院西點軍校的手冊中,要求學員將不找借口作為行事的重要準則,而在曾當過軍人的梁昌霖的身上,也能輕易找到這樣的品質。
在經過那場O2O風暴后,梁昌霖開始反思失敗。
“好比你是一個中年人,你覺得自己迫切需要一個到家推拿的服務,市場提供了,你覺得真好??稍谡麄€社區中,或許只有你一個人,把這樣的服務當作剛需,這項到家推拿服務會因為服務密度太低、利潤不可持續而消失在創新業態的洪流中?!痹谝淮蚊襟w采訪中梁昌霖說道。
這次失敗帶來的教訓讓他對高頻、剛需有了更深入骨髓的理解,這也影響了其后在創業時的關鍵決策。
在叮咚社區跑腿送菜的需求中,梁昌霖發現了生鮮電商的機會。2017年5月,叮咚買菜成立。
?
實際上,在吃這件事情上,王興創立的美團讓外賣在餐飲行業中的滲透率提升至如今的近16%,而叮咚買菜所涉及到的買菜業務滲透率并不比外賣低,未來可能達到15%-30%。這意味著,人們會像如今習慣點外賣一樣習慣線上買菜,而消費習慣的改變或將孕育下一個美團。
據CIC數據顯示,生鮮即時電商的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35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28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46.7%,并預計在2025年達到5118億元。
生鮮電商是塊人人都看得到的蛋糕,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啃得下這塊蛋糕。
生鮮電商涉及到菜品單價低,管理SKU多,損耗高,中間還涉及到配送、倉儲環節,導致生鮮電商利潤較薄,也因此常被稱為“最苦最累”的活。因為瘋狂燒錢,資金鏈斷裂倒下的生鮮電商創業公司不計其數。
作為連續創業者,梁昌霖當然看到了其中的挑戰,但是他仍然選擇帶著曾經一起工作過的弟兄們攻下這個堡壘。
就這樣,在上海的浦東金橋,叮咚買菜悄悄地開了第一家前置倉。
02
“不愛算帳”的創始人
叮咚買菜的公司名為上海壹佰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這是當時高管團隊特意起的,意為要離用戶非常近,用戶一下單,馬上送達。“29分鐘送達”的字眼常被放在公司的APP和宣傳冊上的醒目位置,也讓用戶記住了叮咚買菜。
為了能夠實現即時送達的目標,叮咚買菜從一開始就確定了自營前置倉模式。
一般而言前置倉面積在200-300平方米,常選在社區密集的地方,覆蓋3公里范圍。當每個月的訂單達到了單個前置倉的上限,則會新開一個前置倉,不斷逼近用戶。梁昌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區域訂單密度,從而實現盈利。
梁昌霖畢業于國防科大,對于種菜,實際上他并沒有太多經驗。在他的書桌上,時常能看到翻開的《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養殖技術大全》之類的專業書籍,他也非常好學,愿意去請教這方面的行業專家,不過梁昌霖也有“不信邪”的時候。
有分析師說,前置倉模式必須達到80元以上才有盈利可能,梁昌霖不信邪。
他認為這是供應商的視角,而對于用戶來說,每個家庭單日買菜平均消費可能就是50、60元,叮咚買菜要做的是降低采購成本,提高凈利潤?!昂玫纳虡I模式不是算賬算出來的?!绷翰乇硎?。
有行業內懂行的老專家好心勸解梁昌霖一定不要碰魚蝦,因為中途配送損耗高,但是梁昌霖仍不信邪。
在他看來,上海很多人都喜歡烹飪魚蝦,那既然有剛需,為何不做呢?于是叮咚買菜推出了可回收打氧箱,成為最早在生鮮電商平臺上線魚蝦的公司,最近還將二氧化碳“麻醉”技術應用到叮咚買菜平臺的水產品冷鏈運輸中。叮咚買菜目前在售的水產品就達200余種。
?
在叮咚買菜成立這幾年,關于前置倉模式很重,不如考慮加盟或者第三方管理的方式的建議不絕于耳,但是梁昌霖不聽,反而將前置倉全部弄成自營的,因為在他看來自營更易于管理。
一切不信邪背后并不是其固執己見,而是源于其對用戶剛需的理解。
叮咚買菜的運作邏輯類似亞馬遜的飛輪模式。通過品質、品類和時間的確定性提高用戶復購率,帶來規模的擴張,提高區域訂單密度,從而提升運營效率。
與此同時,大量的需求也將吸引更多優質的供應商,公司可以掌握定價的話語權,并積累更加精準的數據信息,進一步提高服務的確定性,形成正向循環。
截止2021年3月,叮咚買菜已經在29個城市開出950家前置倉,其中5個城市的月GMV達到1億元,新開城市達到1億元月交易額的速度也在加速。
在梁昌霖看來,生鮮電商的關鍵不在于獲取大流量,而在于提高復購率。
據招股說明書披露,到2021年第一季度,叮咚買菜會員數量達到150萬,平均每個月訂單數達到6.7單,去年平均每個月花費達到478元。同時會員再次購買的積極性更高,會員12個月和24個月的復購率分別達到64.2%和70.5%。
隨著規模的提升,梁昌霖設想中的飛輪效應開始轉了起來,構成叮咚買菜前兩大成本的采購成本和履約成本也出現下降趨勢。
由于密度的提升,叮咚買菜的履約成本占比從2019年的49.9%下降到2020年的35.7%,意味著配送員一趟送出去的訂單更多,每單的履約費用更少。
?
03
“讓所有人吃得好”
沒有哪個品類比鮮花更能考驗一家生鮮公司的供應鏈能力了。鮮花由于保質期短,易損耗,價格波動大,因此也被稱為“和時間賽跑”的生意。
顯然地,叮咚買菜不想做個慢跑者,而想做個飛人。
去年11月叮咚買菜上線鮮花業務,定位于像賣菜一樣賣花。8只睡蓮9.9元,價格相較于線下和其他平臺更有競爭力,背后是強大供應鏈和算法大腦作為支撐。
從采購開始,叮咚買菜銷售的鮮花一半以上實行的是訂單模式,由于規模效應,叮咚買菜對上游供應鏈的話語權也愈強。
通過向花農提前定制鮮花數量、品質、規格標準,增加了花 農收益的確定性,對叮咚買菜而言意味著提前鎖定了價格,降低了價格波動。
在冷鏈運輸環節,由于不同花需要設置不同的冷鏈溫度,為了節省成本,通過包裝給鮮花穿上外衣,來保持所需要的溫度,和蔬菜運輸車共用冷鏈。
在最后的前置倉到用戶的環節,叮咚買菜利用“算法大腦”提高周轉率。
采購人員發現,用戶不僅喜歡基礎款鮮花,對于時令花也非常偏愛。此前有媒體報道,公司的采購團隊曾經對于是否要賣芍藥特別猶豫,原因在于芍藥易損耗,若不快速周轉,形成庫存積壓,意味著公司要承擔大量損耗帶來的成本。
損耗率和缺貨率的平衡,決定了各家生鮮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此時平臺的“算法大腦”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精密的計算,預測多少用戶對芍藥有需求,愿意承擔怎樣的價格,公司最初5000支芍藥一經投放,立馬銷售一空。
據悉在倉儲方面,2020年叮咚買菜前置倉的生鮮和所有產品的庫存周轉期分別只有2.2天和3.9天,周轉效率提升讓叮咚買菜的滯銷損耗只有1%,而傳統菜場的損耗率在30%以上,大幅降低了損耗成本。
梁昌霖喜歡在不同場合宣揚生鮮電商的冰山理論。在他看來,生鮮電商如冰山,海平面上看到的是規模,下面看不到的是供應鏈能力,更為深層的是組織能力、財務能力、數據算法能力,而供應鏈能力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作為同樣被紅杉、今日資本、老虎基金、DST看中的公司,同樣自建供應鏈,叮咚買菜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京東早期的影子。
京東早期為自建供應鏈而投入重金,這也導致京東在上市后的9年時間一直處于虧損,而從2016年開始,公司收益走出了一條完美的指數曲線。
現在京東商城很多地區可以做到當日達和次日達,大大提高了用戶購物體驗,也成為用戶選擇京東平臺購物的首要原因。
在前期自建前置倉、自建配送團隊的叮咚買菜或許也能復制京東的路線。
去年對梁昌霖來說,應該是最忙碌的一年。疫情期間,越來越多人開始習慣在互聯網平臺買菜,叮咚買菜也不斷擴大隊伍,滿足用戶的買菜需求。去年2月公司創下了單月營收超12億元的紀錄。
當巨量的需求涌來時,梁昌霖也從中發現了新的機會。
?
去年過年正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很多人被封鎖在家沒法出門,不少人在網上吐槽,疫情硬生生地將他們逼成了廚師。
梁昌霖馬上意識到在快手菜領域年輕人需求旺盛。既然圍繞叮咚買菜是廚房場景做生意,為什么不能幫這些不會做飯的人解決吃飯的問題呢?
于是今年年初公司成立了單獨的快手菜部門,并在4月推出了第一款快手菜自有品牌“拳擊蝦”,梁昌霖沒想到的是,第一個產品用戶反響熱烈,推出一個月,銷售額突破億元。
“拳擊蝦”除了常規的冷凍品之外,還有冷鮮、冷吃、熱鏈不同溫區類別。冷凍蝦對應家庭聚餐場景,大包裝,需要解凍加熱,冷鮮蝦則特意做成了小份,適合辦公室休閑場景,而開蓋即食的冷吃蝦則更適合外出郊游或者辦公室。
在“拳擊蝦”之后,公司又陸續推出了蔡長青、叮咚好食光、叮咚大滿貫、叮咚王牌菜等快手菜自有品牌,針對的是用戶在“吃的飽”“吃得健康”、“吃得好”的差異化需求。
這個成立不過半年的部門,目前已經推出了近1000個SKU的快手菜產品。梁昌霖打的算盤是通過不同品類、產品,吸引不同用戶,拓展日常生活更多場景。
原本叮咚買菜的主要用戶為會做菜的年輕人和家庭主婦,而快手菜系列的推出,吸引了廚房小白、吃貨成為平臺用戶。
叮咚買菜的定位也由原來的家庭廚房場景過渡到了大廚房場景,即任何可以吃飯的地方。
據悉今年5月,華東地區快手菜訂單滲透率超過30%。據媒體報道,未來這塊的滲透率將提高到40%。
如果說美團外賣做的是外賣訂餐平臺,將成菜從餐廳送到用戶手中,那么叮咚買菜做的生意則是將生鮮原材料、半成品送到用戶手中。
不過最近兩者逐漸出現交叉融合的趨勢。
美團在逐漸往吃的更上游走,2019年成立美團買菜,進入生鮮電商領域。而叮咚買菜也開始拓展更為成熟的菜品,最終或許將向及時送達的到家平臺演變。
網上曾有段子說,每天吃什么是困擾現代人的第一大難題。關于吃,不同創業者希望從不同角度給出解決方案。
有的人希望消費升級,給消費者吃點高端的,而梁昌霖的愿望則很樸實,讓所有人吃的好,“我們一起去探索怎么樣能夠保障品質,也能把成本降下去,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一個好的品質,不只是金字塔塔尖那些人吃得好?!?/font>
在生鮮領域,叮咚買菜會成為下一個京東+美團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