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增白劑是一種熒光染料,或稱為白色染料,也是一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它的特性是能激發入射光線產生熒光,使所染物質獲得類似熒石的閃閃發光的效應,使肉眼看到的物質很白,達到增白的效果。它可以吸收不可見的紫外光,(波長范圍約為360~380 nm),轉換為波長較長的藍光或紫色的可見光,因而可以補償基質中不想要的微黃色,同時反射出比原來入射的波長在400~600 nm范圍的更多的可見光,從而使制品顯得更白、更亮、更鮮艷。
熒光劑在化學結構上都具有環狀的共軛體系,例如:二苯乙烯衍生物、苯基吡唑啉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苯并唑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和萘二甲酰亞胺衍生物等。其中二苯乙烯衍生物產量最大,例如4,4′-雙(4,6-二苯胺基三嗪基-2-胺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鈉鹽是一種用途較廣泛的增白劑,商品名為增白劑TA。這類增白劑已大量用于造紙、紡織品、洗衣粉和肥皂等工業中。
國內最大類的熒光增白劑為VBL、CXT及造紙用液體增白劑。一般熒光增白劑分為兩類,水溶性的和水不溶性的。前類可用于紙張,涂料,洗衣粉,棉織物的增白。另一類可用于化纖,塑料等增白。
【對人體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熒光劑的機會很多。只要不超過一定標準,會給我們生活帶來不少好處。如果過量的與它接觸,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科學實驗表明,熒光劑被人體吸收后,不象一般的化學成分容易被分解。萬一身上有傷口,使其與人體中的蛋白質相結合,便會阻礙傷口的愈合,并且除去它非常不易,只有通過肝臟的酵素分解,這無疑的加重了肝臟的負擔,據醫學臨床實驗證實,熒光物質可以使細胞產生變異性,變異熒光物質可以接收可見光比紫外線波長更短的電磁波或放射線,在將這些能量轉為波長較長的可見光。這樣,如果對熒光劑接觸過量,可能有潛在的致癌因素。雖然目前沒有證明熒光劑吸收多少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是熒光劑既然被列為潛在致癌因素之一。
熒光劑不像一般化學成分那樣容易被分解,而是在人體內蓄積,產生許多有害的作用,大大削減人體免疫力;熒光劑與傷口外的蛋白質結合,還會阻礙傷口的愈合;熒光劑能使人體細胞出現變異性傾向,其毒性累積在肝臟或其他重要器官,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造成血液系統受損:化學物質容易污染人體血液,雖然血液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微量的有害物質進入其中,會被稀釋、分解、吸附和排出,但長期、大量的有毒物質傾注而入,必致其發生質的變化;進入血液循環,會破壞紅細胞的細胞膜,引起溶血現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