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領域的亂象也給了我們一個鮮活的教訓,若沒有強大的公信力,簡單的事情都會無限復雜化,甚至需要花費十倍百倍的時間與努力去澄清真相。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關于轉基因食品的話題頗多。先是有媒體爆出,在今年7月有61名兩院院士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請求盡快推廣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并稱“再遲緩就是誤國”,此舉引發“反轉派”強烈抨擊,也引爆了最近一輪關于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爭論。
接下來在
與此同時,《北京青年報》又發表文章稱,時任農業部副部長李家洋在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期間,曾受聘于美國從事轉基因研究的杜邦公司,于是“反轉派”質疑種子公司綁架了農業部官員,但“挺轉派”卻認為李家洋任顧問期間,并未在農業部任職,因此不存在利益綁架的問題……一時間,反轉派與挺轉派的爭論進入白熱化階段,而公眾也是一頭霧水,大多數人還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對轉基因食品敬而遠之。
其實轉基因食品,最初只是一個科學問題,可現在變得越來越像是道德問題、信用問題、利益問題,甚至上升為政治問題。
梳理這些爭論會發現,挺轉與反轉雙方真正對轉基因研究的科學探討少,更多的時候,是停留在互相攻擊的口水戰中。“反轉者”相當多的擔憂并沒有確鑿的事實證據,多是假設可能出現的情況,或者是誤解了試驗結果。但另一方面,“挺轉者”有時給出的證據也確實無力。缺乏專業知識的公眾,也不知道到底該信誰。
造成今天這種局面的原因頗為復雜,例如科普不及時,人們本能的對“非天然”食品的恐懼,但我認為,首要的原因在于專家信用破產。正是由于以往公眾見慣了太多信口雌黃專家、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磚家”,才導致如今專家開口說話不僅無人信,反而被譏諷,甚至形成了專家越說可以吃,人們越不敢吃的局面。
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公信力下降,無法定紛止爭,也是造成今天亂象的重要推手。食品安全事故不斷、決策體系過于封閉、暗箱操作過多、公共信息不透明、公眾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問題上缺乏知情權……已經讓人們無法相信相關部門的說法,我們只能讓轉基因食品的亂象再飛一會兒。轉基因領域的亂象也給了我們一個鮮活的教訓,若沒有強大的公信力,簡單的事情都會無限復雜化,甚至需要花費十倍百倍的時間與努力去澄清真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