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過去的42年中糖類消費額下降了35%,但是最近一項由Harris發起的互動民意調查顯示,75%的家長認為事實恰恰相反。
對于食品的困惑——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不斷助長著極端主義分子關于糖類的每一次炒作、新的研究和對事實的歪曲,這通常是為了一個故事或炒作一本新書“,糖業協會的首席執行官Andrew Briscoe說。
一茶匙糖的熱量是15大卡,對于這個問題只有7%的回答是正確的。幾乎30%的人認為它的熱量在100大卡以上,71%的人認為其中含有20大卡或更多的熱量。
此外,85%的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的家長覺得,純天然食品比含有人造成分的食品更好,86%的人說,在他們決定挑選什么樣的食物和飲料給孩子時,食品中所使用的甜味劑種類至少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同組的家長認為辨別食物是一個難以避免的挑戰。只有45%的受訪者會看列出的成分說明,上面標著甜味劑的種類——人造的還是天然的。
2010年,Harris進行的一項互動調查顯示,在美國,52%的18歲以下未成年人試著避免攝入人造甜味劑,但是他們無法辨別制造廠家所使用的化學甜味劑。
這些調查中,僅有4%的受訪者可以辨別出用于產品中的甜味劑,其中包括果糖、葡萄糖,蔗糖和乙酰氨基磺酸鉀,而13%的受訪者不能辨別出一種單一甜味劑。
“食品標簽是用來幫助消費者做出明智選擇的,”Briscoe說,“如果食物成分標簽看起來像一系列未知元素的清單,消費者不會去閱讀它。”
八年前,糖業協會上書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請求按照加拿大的標準,在產品指示標簽上清楚地區分出哪些成分是人造甜味劑以及在一份產品中有多少這種甜味劑。但請愿書仍懸而未決。
“家長有權知道他們給家人吃的是什么,”Briscoe說,“目前的標簽標準是無效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