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業內,蜂蜜產業被稱為“甜蜜的事業”。和苗木、服裝等行業一樣,其也是“靠天吃飯”的行當。今年的極端高溫天氣給蜜蜂采蜜帶來困難,本地多位蜂農預計,減產已成定局,并引發連鎖反應。如一些蜂制品生產企業收購價上漲,成本增加等。
天太熱,蜜蜂也休“高溫假”
資料顯示,中國是世界上的養蜂大國,浙江占了全國養蜂產業超過一半的份額,而杭州又是浙江蜂業的重頭。在這里,有不計其數的養蜂人。河南人葛師傅就是其中一員。他有著七八年的養蜂經驗,目前在丁橋擁有四十多箱蜂,自稱“哪里有蜂源就去哪里”。今年入夏以來的持續高溫,讓他家的蜜蜂“狀況百出”。
“首先是溫度高,天氣熱,蜜蜂都不愿意出去采蜜、采水。”葛師傅稱,氣象因素對蜂群的繁殖、出勤采集等有著直接的影響。通俗來講,蜜蜂出巢采蜜也需要有適宜的溫度,一旦溫度達到35℃以上就會減少采蜜的時間。其次,高溫天氣使不少苗木、花朵曬焦或因缺水枯萎死掉,減少了蜂源。更棘手的是,如果蜂巢不能維持適宜的溫度,則會使蜂子遭到傷害。而蜂子對巢溫的變化極其敏感,當溫度在36℃以上時,蜂子的發育就會受到影響。葛師傅說,當氣溫高過40℃時,他的一些蜜蜂沒能“頂得住”。
為了維持適宜的巢溫,現在,葛師傅每天都要向蜂箱上的覆膜打水、扇風,偶爾再喂些白糖給蜜蜂,以彌補蜂源的不足。
減產量,下游產業鏈壓力增大
勤勞的蜜蜂減少外出采蜜,直接帶來的影響就是蜂蜜產量的下降。有媒體報道,中國養蜂學會秘書長陳黎紅預計今年全年的蜂蜜產量將下降50%以上。近日多位接受采訪的本地蜂農也都表示減產已成定局,但具體的減產量尚不能立即統計出來。
蜂蜜減產給下游產業鏈帶來壓力,最明顯的就是原材料價格上漲。“收購成本增加了,質量還不一定有保障。”杭州蜂源堂保健品有限公司苗經理表示,以往特種蜜的收購價格每噸超過萬元,“今后將上漲到什么程度還需要過一段時間才知道。”據悉,在2006年同樣是因為天氣的緣故,蜂蜜減產,蜂蜜收購價平均提高了八成。而且某些地區如廣東從化市的蜂蜜甚至還出現了“有價無市”的供給短缺情況。
下游市場的連鎖反應最終也會波及百姓生活。業內估計,受于原料成本壓力,國內廠家將上調零售價格。“目前的價格還比較穩定。”下城區一家超市導購說,未接到廠家調整零售價的通知。目前在售的某品牌洋槐蜜, 37.80元/500g,純凈蜂蜜21.5元/500g。
評論